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分析

付辉玲

身份证号:331022199101282622

  摘要:对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设计科学性保障,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对给排水的设计科学合理性能加以呈现。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分析,保障给排水的设计科学化。通过从多方面对给排水的设计研究分析,对实际的给排水作用发挥就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优化策略

  引言

  城市给排水体系中,市政道路的给排水工程建设是极其关键的一环。随着现代都市的持续扩张,对道路给排水设施的供排水平提出了更严苛的标准。故而在工程规划初期,融入预见性设计理念至关重要,以保障道路给排水系统的高效率运行,并由此推动整个工程项目品质的提升。

  1主要内容、设计原则以及发展现状分析

  1.1 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

  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根植于市政规划框架内,后者对该设计的合理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设计实践需细致考虑工程区域的广度、地表水管理及排水网络的集水容量,并且要清晰界定给排水解决方案的具体框架。设计工作着重与区域总蓝图的协调一致,保证给排水专项规划与其无缝对接。其核心任务广泛,涵盖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排水管线与处理设施的配置,均为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关键环节。

  1.2 设计原则

  为了支持城市的持续性发展,现代城市市政道路的给排水工程设计需遵循以下关键原则:在规划与实施中,强化系统抵御洪水的能力,构筑城市的安全屏障;同时,要力求减少排水工程对环境的负担,采纳高效的净化技术来改善水质,增强其生态效益。设计时,须均衡考虑经济性和社会影响,不仅要促进当前的繁荣,也要预见并适应未来城市扩展的需要,打造出具有预见性、便于未来升级与灵活调整的给排水系统框架。

  1.3 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人口密集度急剧上升,这对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城市化不仅增加了对清洁水资源的需求,也加剧了污水排放与雨水管理的挑战,因此,市政给排水设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科学合理与可持续发展并重。

在具体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实践中,用地面积的有效利用与管道铺设的合理性是两大关键要素。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紧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布局给排水管道,避免对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干扰,同时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与维护便利,是设计中必须谨慎考虑的问题。忽视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地面塌陷、管道泄漏等安全隐患,不仅影响市民日常生活,还会对城市安全构成威胁。

  2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 规划问题的深入探讨

在当前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实践中,规划层面的矛盾和冲突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给排水工程用地与城市整体建设用地规划之间的不协调成为一大难题。城市普遍采用的竖向规划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高效利用,但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不仅压缩了给排水设施的布置空间,还可能因地形限制降低了排水系统的有效高程。这一状况直接导致部分城市的道路给排水系统在设计上无法满足基本的防洪标准,一旦遇到暴雨等极端气象事件,城市极易发生内涝,严重威胁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凸显了规划协调与前瞻性的重要性。

2.2 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滞后性的剖析

随着现代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升级,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道路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工作需紧密跟随城市变迁的步伐,充分考量包括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城市功能区域的重新划分、社会公众需求的多样化转变以及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新动态,并作出及时有效的设计调整。然而,现状并不乐观,部分城市的设计思路仍然停留在过去,未能全面融入这些新兴因素的考量,设计成果往往滞后于实际需求。比如,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很多城市的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依旧不能满足严格的污染物处理标准,尤其是一些新开发区域的工程,其环保性能低下,污染控制措施不足,暴露出市政给排水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显著短板。

2.3 埋管深度设计的不合理性及其影响

埋管深度设计的不合理,特别是针对污水管道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受到原污水提升泵站布局位置的直接制约,一些城市的污水管道因设计不当而深埋地下,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对管材耐压性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导致管材易受损,使用寿命大幅缩减,增加了维修更换的成本和频率。此外,道路的自然坡度也是影响污水管道输送效率和存储能力不可忽视的因素,若设计时不考虑坡度适宜性,采用暗渠方式安装的污水管道可能因为过深埋设而承受过大的土压力,进一步加剧了上述问题。原污水泵站的位置选择不合理,不仅导致了不必要的深埋,还引发了污水管网布局中垂直方向设计的失衡,这通常反映了在规划与设计阶段缺乏对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3市政道路给排水的优化设计措施

  3.1 综合规划与设计的深化策略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全盘考虑中,综合规划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各种复杂因素的整合与平衡。首先,给排水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深度融合要求设计师具有前瞻性的视野,不仅考虑当前的排水需求,更要预见到未来城市扩展和土地用途变更对排水系统的影响,如在新开发区域预先规划可扩展的排水网络,确保排水设施能够灵活适应未来变化。

其次,城市交通网络的日益复杂对给排水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对排水设施的影响,确保排水管道的布局和维护不会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营。同时,道路设计中的宽度、坡度等参数也需与排水系统相协调,比如在坡度较大的路段增加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汇集导致道路滑坡。环境保护层面,绿色设计成为必然趋势。通过集成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低影响开发(LID)措施,不仅能有效收集和回用雨水,减少径流污染,还能利用生态处理技术(如湿地净化系统)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城市水体免受污染。

3.2 路基排水优化设计的精细化实施

路基作为市政道路的基石,其排水设计的优劣直接关乎道路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优化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深入的现场勘查,掌握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降雨规律,为设计提供准确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路基各部位的具体条件,合理布设排水设施,如在路肩、中央分隔带设置排水沟,或在低洼地带增设抽水站。

对于存在过湿问题的路基,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换填法是常用的改善手段之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透水性良好的粒料或肥沃土壤替换原有不良土质,或利用抛石挤淤技术排除软弱土层中的水分。为有效降低施工期间的水分影响,预设的纵向和横向排水沟可以作为临时措施,结合水泵抽排,加速路基的干燥过程,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通过精细的路基排水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提升道路的物理稳定性,还能减少因水害导致的维护成本,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3.3 道路给水系统设计的精进策略

首先,关于管线设计的优化,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设计时应采用最新1:500比例尺的实测地形图,并视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校核或补充。在既有管道改造项目中,新旧管道间应维持至少1.5米的净距离,但此标准可根据实际工况与管材性能适当调整,比如在热力管与给水管的布局中,随着高品质管材的应用,两者的水平净距可按实际情况合理缩小,同时确保两者互不影响。设计细节方面,需详尽标注管道基础信息、预留预埋点、管径大小、标高等,提供详尽的图纸说明,以减少施工误差。在竖直方向的设计上,应确保管道布局既能承受预期荷载,又能在寒冷地区有效防冻,同时遵守规范规定的各管线间垂直间距,以满足竖向规划的总体要求。

其次,供水管网的优化配置是提升效率的关键。针对中小型给水管网设计优化问题,可以探索应用遗传算法来发掘最优解。同时,采用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技术与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依据市政供水条件灵活选择:在水源充沛、压力稳定的区域,推广使用无负压设备,以维持供水系统的高效稳定;而在用水高峰时段和大量瞬时用水需求点,则建议采用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方式,以此缓解高峰流量对管网的冲击,确保无负压设备的平稳运行。

结语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城市污水和雨水管理的中枢,更是守护城市卫生环境、防范洪涝灾害的重要防线。尽管如此,当前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仍面临着管道布局不合理、用地规划冲突等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排水系统的效能。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当前设计现状,揭示存在的难点,探讨了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旨在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水污染问题、维护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杨广涛.现代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6:80-81.

[2]郁瑞丽.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6:257-258.

[3]李涛.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及其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建筑知识,2016,10:203+248.

[4]贾少安,陈利.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探讨[J].门窗,2016,12:120.

[5]朱群淑.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4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