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 132012
摘要: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其探索与实践对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作用与价值,探讨了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模式、活动形式及其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青年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其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一、高校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重要性与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学生的实际行动相结合。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种教育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更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都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重要方式。通过志愿服务,高校能够将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不仅能够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一些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参与度不高;一些高校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还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二是要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三是要创新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提高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二、高校志愿服务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高校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的存在制约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质量提升。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高校志愿服务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高校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和物资支持,这限制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活动开展随意性大、效果不明显。为此,高校应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提高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志愿服务团队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当前,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僵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难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和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如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生态保护、科技普及等,提高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高校还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新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提高志愿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志愿服务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和保障,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如学分认定、荣誉表彰、物质奖励等,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和认可。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重视,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志愿服务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高校对志愿服务的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高校志愿服务的实践案例与经验总结
高校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实践案例丰富多样,其经验总结对于推动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践案例及其经验总结:某高校与周边社区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社区服务项目,包括老年人关怀、儿童教育支持、社区环境美化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经验总结指出,高校与社区的紧密合作是志愿服务成功的关键,同时,项目的设计需贴近社区实际需求,确保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些高校利用自身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文化教育推广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农村地区进行文化普及和教育支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经验总结认为,文化教育推广应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多样化,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一些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生态环保行动,如参与城市绿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这些行动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经验总结强调,生态环保行动需要结合专业知识,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以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
高校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开展科技普及活动,如科学知识讲座、科技小制作等,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这些活动有效地缩小了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距离。经验总结表明,科技普及活动应注重互动性和体验性,通过有趣的方式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针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现状,一些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参与了应急救援培训,提高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培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为社会应急救援贡献了力量。经验总结指出,应急救援培训应结合实际案例,注重实战演练,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结语: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浪潮中,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本文对高校志愿服务重要性、面临的挑战、解决策略以及实践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得以一窥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在资源配置、活动组织、内容创新、激励机制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强. 高校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2022, 33(2): 45-53.
[2] 王丽,赵刚. 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 28(4): 112-119.
[3] 刘波,陈晨. 高校志愿服务在社区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 社会工作,2023, 49(1): 87-95.
项目编号:吉林市社会科学课题
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