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浅谈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陈定平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南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723500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当下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迷惘和困惑。针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困境和不足,本文结合近几年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提出几条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其研究的必要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个新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概念,是指在阅读的文本中存在图表、表格、使用说明书、地图、广告、目录等。具有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特点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在学习中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概括性。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因此中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迫在眉睫。

非连续性文本以越来越高的频率进入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具备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跟上时代生活的节奏,有效地收藏和整理信息已是当代学生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而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编排没有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入教材,导致当前大多语文教师认识深度不足,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且与传统的文学类文本相比,其还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无论是相关知识的储备还是在阅读教学策略方面还位于薄弱阶段,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当前的困窘和不足

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要求,目的在于丰富学生文本阅读的多元体验,提升中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求的阅读能力。当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日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许多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然而,由于目前教育现状,对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的困窘和不足:如师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理解不深且缺乏相关培训;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存在诸多困惑;教师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指导策略不到位和缺乏针对性;不同年级之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心和方法存在差异;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没有建立,部分教学策略显得不够严谨,缺乏针对性和实操性,缺乏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特征……不一而足。

三、笔者的建议和对策  

基于此,笔者通过研究最近几年的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客观分析、整理和归类,再结合教学案例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和课堂观察,提出一些探讨性建议和策略。

通过对比及分析,可以归纳出市最近几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题型主要有筛选判断型、探究概括型、陈述理由型、阐明观点型等四种,每一种类型答题策略和方法可以说是各有侧重;针对叙述类非连续性文本、说明类非连续性文本、指示类非连续性文本、描述类非连续性文本及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本人提出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一)确定目标,有的放矢。对初中生而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是明确而且具体,不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精心挑选素材,用教学目标设定的方向、层次统摄教学过程,以防偏移或是拔高,要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提供贴切的外部环境。通过设计提问、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导学生筛选信息、辨伪存真,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实用性特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感,还可以开拓和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使初中语文教学更加充满活力,教师也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现生动形象的文本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教学目的。同时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多样性,涉及领域的广泛性,使各学科联系紧密,相互渗透,只有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综合教学理念才能有效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强化学生对各科知识的联系、理解和掌握,最终形成综合教学的有效模式,丰富教学方式。

(二)指导方法,归类探究。实践过程中,初中语文课堂中采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法,学生们的阅读体验越来越丰富,对文章的领会也更加深刻。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阅读相比,两者在阅读方法上也有明显不同:阅读连续性文本时,读者逐字逐句移动,用连续的线性阅读获取信息即可;而面对地图、图表、漫画、饼状图(条形图)、网络跟帖式、不同文体切合等非连续性文本时,视线将跳跃式、回复式地在图标上下、前后、左右移动,在众多的数据或多种颜色、材料中比较分析、综合判断而得出结论,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教学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略读、跳读,结合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逐步悟得,并学会归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综合素养。

(三)融会贯通,循序渐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精心而贴切的专题训练。同时要注意和传统阅读的内在联系、巧妙转换,如可以指导学生把不同文体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改编转换成连续性的线性材料,并要求学生把切换过程的心得体会和所感形成文字,把阅读和写作训练高度融合;也可把文学作品的散文、小说以及议论文、说明文等连续性文本内容转换成非连续性文本的思维导图、图表、要点归纳等,简明直观地呈现出来。着重培养筛选梳理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并用简洁语言呈现的能力。通过持之以恒的融合转换习题的强化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在两者之间勾连和平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筛选概括内容能力、比较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为构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做出有益探索。

四、结语

讨论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主要内容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和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研究必然是一个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视角,作为语文老师,要把这一宝贵资源挖掘出来,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真正实现语文“学以致用”的功能。当然,由于笔者对该阅读教学法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在此抛砖引玉,同时期待着更多一线语文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块试验田里有更多人的耕耘,结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非连续文本阅读与中学语文教学[J]. 李清.  中学语文. 2012(01)

[2]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 巢宗祺,施久铭.  人民教育. 2012(06)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J]. 曾扬明.  江苏教育.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