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州和临夏州牛羊皮毛产业链发展考察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甘肃省甘南州和临夏州牛羊皮毛产业链发展考察思考

赵国君

(海北州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青海海晏 810599)

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临夏州畜牧业产业链发展考察调研,结合海北州实际,重点就推进全州牛羊毛绒、皮革等副产品加工和民族工艺品开发等产业链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畜牧业全产业链;考察调研

1.考察地基本情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辖七县一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人,2022年,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127.5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0.53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7.08万亩,青饲料种植面积9.9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2.13万吨,肉类总产量9.73万吨,牛奶产量7.94万吨。2022年,全州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1.9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3元。

临夏回族自治州辖17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人口244.85万人。粮食播种面积186.89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小麦、豆类四大类,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食用菌、油菜、中药材、百合等,养殖业形成了肉牛、肉羊、奶牛三大产业带和猪、鸡、鱼三大产业基地。2022年一产增加值7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72元。

2.考察地基本经验

2.1.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甘南和临夏州紧紧围绕当地优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实施了各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力求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如,甘南州合作市提出了“八万工程”,加快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又如,临夏州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百亿级产业,构建“临夏-甘南百万头肉牛产业带”“临夏-白银千万只肉羊产业带”,在产业链上游补齐饲草料短板,在中游增强牛羊屠宰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在下游实施“三品一标”和市场营销网络提升行动,推进养殖大州向全产业链强州发展。

2.2.政府引导得到长效驱动。甘南和临夏州始终坚持把握政策机遇,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盘活融资机制,强化主体培育和龙头带动,挖掘打造特色品牌。如,临夏州积极出台了《临夏州加快牛羊全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意见》《临夏州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贯彻落实意见》《临夏州牛羊全产业链发展联农带农办法》等;再如,临夏州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沃土,着力将城市打造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乐园”。又如,甘南州全力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甘南新名片“五无甘南”名片全国首创。

2.3.企业管理得到高效发展

优质的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从甘南和临夏两州观摩企业运行中不难看出,企业精细化管理程度较高,自身发展动力足,有效发挥着“建一个企业、辐射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如,广河县佳美畜产品有限公司打造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的专业毛纺企业,甘肃鑫国源皮业制品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际皮革管理体系远程认证,广河县国富皮革有限公司积极组件合作研发机构,建成年产150万标张的生牛皮加工生产线,拥有自主技术专利9项。

2.4.民族文化得到有效挖掘

甘南和临夏州同为民族自治州,十分注重民族文化传承,秉承“皮毛动百业兴”的理念,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探寻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数字科技的融汇发展,培育传统产业经济实体。如,甘南藏毯夏河县雪域藏毯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广河县国富皮革有限公司、广河县佳美畜产品有限公司甘肃鑫国源皮业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批实力型企业雨后春笋般兴起,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牛羊毛皮加工业发展。又如,甘南藏毯标志性手工艺品代表了当地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品味。再如,临夏手工地毯、东乡刺绣、保安腰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艺”品临夏。

3.考察启迪及建议

海北州作为青海省主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天然草原有机畜牧业发展主阵地优势,有着“祁连山下和牧场、碧波荡漾青海湖”的品牌优势,更有着海北环湖型牦牛、祁连藏羊享有国内外的良种优势,更有着“两弹一星”红色基因区位优势和山东、央企等对口援建优势,更重要的是海北州还有丰富的优质牛羊毛、绒、骨、皮革资源优势,也是“西宁大白毛”主产区。据统计,2022年全州可年产牛皮20.68万张,羊皮128.83万张山羊绒13吨,绵羊毛2657.24吨,牛骨估算近2000下一步,海北州将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大力挖掘牛羊皮、羊绒、绵羊毛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潜力,有效促进全州畜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3.1摸清家底、掌握现状

海北州虽有丰富的牛羊皮、羊绒、绵羊毛、牛骨、牛羊头资源,也有牛羊皮收购、加工、骨雕、手工艺品等产企业,但还是缺乏系统调查摸底,底数不详、成本效益不清、企业管理涉及市场监管、农牧、文化旅游等各个部门,存在部门联动不够等突出短板和问题。建议,州县政府积极开展全州牛羊毛、皮革等加工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摸底,建立企业目录和产品开发台账,明确企业管理主体,全面掌握运行状态和生产效益,为今后科学推进牛羊毛绒和皮革等综合利用打下基础。

3.2做好规划、合理布局

牛羊皮革、骨雕、手工艺品加工是延长牦牛藏羊产业链有效途径盘活我州皮毛资源,聚力皮革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但由于皮革加工业不同于其他农牧行业,环保要求极高海北处于青海湖公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现有的工业园区规划以及规划环评,均不支撑制革项目。建议,结合各县实际,进一步细化《海北州生态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制定《海北州牛羊毛及皮革综合加工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充分借鉴和参考甘南和临夏皮革加工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做法,积极争取新建项目,引进先进的污染防治处置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有效解决污染防治“瓶颈”问题,做到规划先行、布局引领,培育牛羊毛和皮革产业新业态。

3.3强化合作、以点带面

坚持重点培育扶持为先,示范带动为要,有效激发企业自身发展内生动力。建议,以门源县华瑞藏毯有限公司、祁连西夏腾格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祁连默勒阿佳啦民族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刚察县阿雅克牛绒开发销售有限公司、刚察县远古藏文化工艺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大科研投入和资金扶持,强化技术改进和工艺提升,提升新技术运用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做大做强企业实力,促进现有企业体制增效。持续强化与省内外皮革公司合作交流,加大牛羊皮集中收购输送,培育皮革“飞地”生产加工模式,有效拓宽本地牛皮画、民族特色牛皮包等加工材料供给渠道促进牛羊皮革产品生产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3.4打造品牌、做足特色

以深入打造“祁连山下好牧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契机,聚焦品牌强农,聚力产品创新,培育海北牛羊毛、皮革、牛骨、牛羊头产品品牌,积极注册品牌商标,强化品牌营销保护,加大有机监测认证,把海北优质资源推出去,优质产品卖出去,以产品品质缔造品牌价值,以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双向驱动,互为互补,擦亮海北绿色有机畜产品金字招牌有效促进海北农牧品牌发展驶入“快”车道

3.5守正创新、长效发展

坚持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群发展原则,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大力支持牛羊皮张毛绒、骨类产品开发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牛羊副产物综合利用、运输、销售、储存、保鲜等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探索海晏县“高温法”处理病死牲畜加工生产有机肥和宠物饲料模式,加大技术研究和推广试验,实现病死牲畜无害化集中处理和副产品开发双赢。同时,坚持传统手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原则,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手工业改造升级,培育和弘扬海北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手工艺品品牌,促进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