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普及法律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公民知法、守法、懂法的重要场所,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是我们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保障。本文阐述了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针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法治教育
中共十五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它标志着社会主义文明的显著进步,同时,它也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教育被纳入到了国民教育体系,它将法治教育融入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多数高校制定了“立德树人”和“依法治校”二者相结合的育人、治校的方略。现代大学生是青年人群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对法律体系、政治制度的了解相当匮乏。与此同时,在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校园暴力等问题,明显暴露了这些大学生法治知识薄弱、法治观念淡漠,因此,高校应按照新时代要求,紧跟时代变化,完善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促进其稳步发展,为有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法治教育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代,随着依法治国的全民推进,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具备相应法律素养:有掌握法律条文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的能力以及有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法律素养同其他素养一样,需要学习、培训来获得。通过大学时代的法治教育,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掌握丰富的法律理论,培养拥有专业知识和系统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高校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施教者,施教者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法治观、道德观。然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法治教育内容融合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内容及形式单一;部分高校没有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仅用传统校规对学生进行机械管理;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存在一些不懂法律、缺乏实践经验的现象,照本宣科,不能将社会存在的现实状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从另一方面来说,同样也可以促进高校教师的法律知识学习,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能更好适应国际新形势的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如今国际新形势的主旋律。各大高校必须顺应潮流,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改变以往传统的法治教育形式,建立新型的、符合国际要求的教育体制。当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社会文明程度及秩序的规范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必须担负应有的国际义务,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更好地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各大高校应当提升法治教育的水平,完善法治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作为高校教育目标。
二、高校大学生在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国家法律体系缺乏了解
近几年来,发生的学生犯罪、校园暴力等现象在震惊全国的同时,也暴露了有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陷,特别是法治教育和法律观念的淡薄。江苏省内四所普通高校,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对国家法律体系非常了解的仅占比 8.78%,这其中包含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1]。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现今我国高校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国家法律体系的不够了解,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淡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阶段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的力度。
(一)学习法律的途径、方式单一
高校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在校大学生学习法律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当今大学生对民法、宪法、婚姻法相对较为了解,但对于与其今后联系紧密的侵权责任法、知识产权法、劳动合同法则并不十分的熟悉,由此可见,现阶段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所学法律知识并不具有完整的系统[2]。目前,虽然我国高校开设了基本的法律课程,但是,对于专业性强的部门法律法规,并没有安排专任教师进行教学,再加上负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绝大部分都不是法学专业毕业,因此,在授课的同时,不能将系统性较强的法学课程讲解的十分透彻。
(二)维权意识及能力欠缺
当今大学生在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对于如何维权的应对措施了解甚少。部分学生忍气吞声,选择自认倒霉;部分学生在容忍不了的情况下,生会选择以暴制暴,从而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这一系列应对措施都是缺乏维权意识、缺乏法律知识与能力的表现。大学生不知该如何采取措施维护权益加上维权需要较高成本,作为学生无法支付相应费用,同时还有繁重的课业压力,自然而然让大部分学生选择息事宁人[3]。
二、促进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首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让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目前网络诱惑以及盲目攀比等社会不良风气,极易影响大学生,我们应当通过法治教育,积极引导他们,自觉抵制这些不良风气。结合各自不同专业,有选择性的介绍一些部门法规,培养学生遵法守法,正确用法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所在学校的类别、专业以及侧重点的不同,除了宪法、刑法、民法等一般法律的普及外,还要开设一些与各高校专业相关的,更贴合大学生需要的法律课程,使法治教育更贴近大学生生活。
(二)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法治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各高校应当积极与司法部门联系,开辟并充分利用法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可根据课程需要设置“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模拟中现身说法,增强法治观念;组织大学生参与一些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主题鲜明的司法实践活动,比如旁听相关的法庭审判,亲身体验和感受;聘请法官、律师以及其他立法工作者,开设法治讲座,学习社会热点的法律案例;通过收看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开设的专题法治节目,从而直观、形象的使学生生懂法、守法。
(三)加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加强法治教育。可以与当地派出所联系,紧密合作,对于校园内存在的行为偏差的学生以及校园恶霸给予较高的关注,积极引导他们;学校所在的社区应当帮助学校进行法治教育,社区干部是得力助手,可以协助教师,给予学生和家长正确的思想引领。
在教育学生方面,学校和家庭的愿望是一致的,都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学校与家庭应紧密联系,加强沟通交流,教师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在假期期间多给予孩子关注。同时,教师也应该多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也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结语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综合性实用人才,特别是未来中国法治社会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够适应法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社会输送综合性实用型人才,促进依法治国宏伟目标的实现,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俞旭,周阳.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江苏常州213000
[2]赵东玉,徐国亮.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理论的培养[J].
实践与探索,2017(6).
[3]卢建友,臧宏.改革开放后高校法治意识教育的发展取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