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校本化课程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五育融合”校本化课程实践研究

宋敏

佛山市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  528300  广东省 佛山市

【摘要】本文基于五育融合提出的背景,介绍了五育融合的校本化课程实践研究的经验,提炼了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以立本为主题的模块式小课程结构研究、实施研究、教材开发研究成效,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关键词】五育融合立本课程 模块式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立本课程内涵

五育融合意味着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标志着教育模式从简单的叠加转向了综合的乘法式。

立本课程是以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立本育真、大成未来的办学理念为基础,以生活中真实的问题为核心。它强调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生活辅导员、学生和家长四个主体的共同努力来实施,实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模块化结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以发展核心素养。

二、五育融合立本课程研究动因

零散活动序列化课程学校的教育活动丰富多样,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教育主体也多元化。然而,我们在整合和加强教育内容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活动过于零散,基本上是单独的活动,目标缺乏聚焦,缺乏有机的序列化。近年来,我们不断反思、调整和提升,形成了新的认识,在一些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了项目式集中化模块化的教育内容,表现出五育融合课程化的趋势。我们也强调了从五育融合课程化的角度整合德育工作,遵循教育规律,以少胜多,通过典型案例引领。因此,我们开始着手进行五育融合的模块化小课程实践研究,以统合丰富的五育课程内容。

单一多元在价值取向上,学科课堂偏重于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忽视了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内容层面上,学科课堂主要教授核心知识点,较少探讨知识之间、知识与现实事物、知识与行动、知识与个人发展的联系。在评价方面,学科课堂过于侧重于教师和师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同学之间、家长以及社区的评价;此外,学科课堂也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在课程实施主体方面,学科课堂更倾向于教师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家长等其他主体的参与。而五育融合的课程要求学生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采用多元化的多主体实施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立本课程研究实践

明确立本课程的定位立本课程作为五育融合的实践载体,旨在将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和能力习惯有机融合,并相互渗透,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确定其定位时,必须明确五育融合是实现五育并举的手段,而非目的。这意味着立本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追求五育的平衡。

确立立本课程的目标体系生活即学习他人即老师世界即教室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以五育融合为指向,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人格品质培养为培养目标强调了对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与多元差异发展的关注。

构建立本课程的结构体系。根据儿童发展规律,学校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纵横交错、立体架构模块化方式建构起了立本课程四三结构体系。第一个串联成长仪式的三礼课程开笔礼成长礼毕业礼第二个,即增添成长能量的三技课程学校生活技能家庭生活技能社会生活技能第三个,即解锁成长技能的三思课程晨课反思阅读反思感恩反思第四个,即展示成长风采的三节课程语言文化节数学科技节体育艺术节。每个模块都针对不同方面的成长需求进行设计,涵盖了时间轴上的仪式教育、技能教育、反思教育和主题文化教育。

架构立本课程的内容模块内容模块的设计应当根据教育主题选取特定素材,并根据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兴趣爱好和能力基础进行组合和构建,形成完善的课程内容。三思课程以内心的三个不同范围的反思教育为核心,三礼课程以时间轴上的三个阶段的仪式教育为核心,三技课程以三个不同场景的技能教育为核心。立本课程从四个不同维度来进行设计,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丰富立本课程的实施主体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鼓励创新,根据学情不断地进行调整、改变,立本课程实施主体逐渐多样化如,三思课程,实现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能力突出自主”“自觉”“自立的目标意义,凸显学生课程的主体地位三技课程以生活辅导员为实施主体;三礼课程”“三节课程则以教师、学生、家长为共同实施主体。课堂阵地向校园、社区、社会延伸,以学生讲堂”“家长讲堂”“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开展。

四、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立本课程研究成效

构建起有一定理论框架支撑的五育融合的校本模块式小课程体系基于模块式理念的小课程开发,顾名思义,便是如同积木一样,由基本的模块组成,根据教育的主题选取特定素材,完善形成教育模块,然后根据学校教育的要求、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基础,通过自由组合和构建,形成完善的课程内容。

三思课程是以基于内心的三个不同范围的,由内向外扩展的反思教育。三礼课程是时间轴上的三个阶段的仪式教育,三技课程是三个不同场景的技能教育,三节课程是不同学科领域的主题文化教育。四三课程从四个不同维度来进行设计,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全面实施反思课程融入反思性的生命成长经历为主题,沿着一条主线:德育切入,自省为主,综合发力,学会做人,在原来成长静思和感恩教育的基础上,加入阅读反思元素,扩展内容,延伸广度,丰富形式,串联学科,组成一个小的结构化的课程版块。定名定位为:晨课反思(与自己对话)、阅读反思(与世界对话)、感恩反思(与社会对话)。三思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能力,突出自主”“自觉”“自立的目标意义,也凸显学生课程的主体地位,可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教师主体”“家长主体,形成呼应和互补,丰富学校课程体系中主体的多元性。

丰富小学仪式课程内涵三礼课程以社会认知场景为情境,以个体内在调谐为基础,以自我目标激励为动力,形成固定化、场景化、序列化的家校融合、师生融合、亲子融合、生生融合的活动课程。

有效落实小学劳动课程三技课程。在内容、方式、范围和目标上,序列化、结构化、层次化;这一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做中学的真实情境的动手实践。由德育规划设计,由生活部执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生活辅导员。让生活辅导员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第四主体。

五、总结与反思

本课题以模块式小课程的方式探索了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拓宽五育融合的通道,解决知识边界不断扩展与学校课程之间的有限承载力的矛盾,为学生成长做加法和乘法,让五育融合成为破解五育并举难题的一种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政涛.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0(Z1).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20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