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宋严

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 莱州 2614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健康成长。班级管理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引导过程,而是一个相对复杂、多维度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除了需要做好相应的教育准备和策略设计外,还需要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实施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便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充分重视,进而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小学班主任需要肩负起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学校生活。例如,班主任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心学生的午餐,午餐和心理。班主任不仅是小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小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在现代社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求

1.1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管理要全面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根本目的是减轻负担,减轻压力。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还要努力响应“双减”政策的需要,协调和完善班级管理工作,把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作为管理的重点。同时,班主任还要与各科任老师保持良好沟通交流,班主任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身心承受能力确保教学任务适量且科学,努力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真正做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1]

1.2发挥学生优势,激发学生潜能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双减”政策旨在让学生有更多的可支配自由时间,让学生摆脱学习压力和作业的束缚,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更感兴趣的事务和活动中。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结合政策需要,建立新的班级管理思维,让学生在更多的表现空间中拓展思维,努力发现学生的亮点,积极开展科学的主题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述

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成长的环境。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在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生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愤怒、悲伤或焦虑。这些课程可能包括情绪识别练习、冲突解决策略和积极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合作游戏,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有效沟通和解决人际问题的技巧。学生可以在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中练习他们的社交技巧,培养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面临特殊心理或情感挑战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提供个别关注和支持,包括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班主任还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讨论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供关于如何在家中支持孩子情感健康的指导和资源。班主任应当致力于建立一个积极、包容和支持的班级环境,鼓励学生分享感受,表扬积极行为,并制定班级规则以促进相互尊重[2]

3.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一,加强自身学习,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开设情感教育课程。为了更系统地开展情感教育,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情感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设计,涵盖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讨论、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知识,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3.2创设和谐、融洽的班级管理环境

(1)增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大多具有活泼、好奇等特点,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对此,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认识,并在此过程中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使用温和的引导语言,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放下对自己的恐惧,真正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订班级规则、班级口号、班级纪律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树立起自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3.3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学生和家长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教师平时应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讲座引起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并能掌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部分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具有针对性的讲座,让家长认识到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从而协同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

3.4加强家校联合机制

在家校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从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每个教学环节,应不断加强家校联合运作机制,使家长和教师充分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学校应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情况积极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并保证教师与家长保持正常沟通,通过教师与家长相互传达反馈,深入关注和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身为家长,应依据学校所贯彻实施的独特教育观念以及教学规划,合理运用合适的教育辅导技巧,协助孩子解决各类问题,进而提升家庭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为确保教育成效,教师必须积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互动,同时应根据教育需求设立并建立完善的协调机构,强化家长与教师间的密切联系,促使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和功能,从而对学生施以全方位的指导。

3.5组织小组游戏,引导学生发泄情绪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泄情绪。教师需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小组游戏,明确游戏的目标可以是提高团队合作,增强情感表达,也可以是促进团队建设,确保游戏促进合作,表达情感,建立信任。在游戏开始前,班主任应该向学生清楚地解释游戏规则,营造一个安全包容的氛围,让学生有安全感表达自己的感受,不用担心被评判或批评。也可以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在小组游戏中,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境来引导学生表达情感。例如,利用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展示内心感受,借助游戏的情境进行情感发泄。游戏结束后,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反思,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从而帮助他们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效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14):47

[2]张建辉.浅谈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才智,2013(21):116

[3]邓小燕.“道德滑坡”还是“道德爬坡”—论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的进步和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