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 山东省 东营市 257000
摘要:为了更好地研究驾驶员在驾驶具有先进安全技术的汽车时产生驾驶心理和驾驶行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意义,以购买级及以上级别汽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创新点如下探讨驾驶员在驾驶先进安全技术汽车时产生的不安全驾驶心理和不安全驾驶行为。据目前来看,这一领域还没有研究者进行过探索。不安全驾驶心理的两个方面即引入自我增强偏见和群体内偏见作为中介变量,探讨自变量对驾驶员不安全驾驶心理的影响。然后预测他们的不安全驾驶行为,丰富理论框架相关结论为行业管理部门推广汽车安全技术和制定预防交通伤害的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汽车;安全技术感知;不安全驾驶行为;关系
引言
随着全球对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资源的不断关注,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创新解决方案,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电动汽车(EVs)、混合动力汽车(HEVs)和燃料电池汽车(FCVs)等新一代汽车具有高效的能源利用及低碳排放特性,可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1、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
1.1充电设施
充电设施的安全性问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电的核心设备,目前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需要仔细考虑并解决。充电桩可能存在电气故障风险,具体故障包括电线短路、电缆损坏、电池连接问题等,由此可能导致电流异常,甚至发生火灾。电气故障不仅会影响充电设备的性能,还可能危及用户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充电桩通常提供不同功率等级的充电服务,而用户在充电时可能会选择不适当的功率等级,导致过载,进而引发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过热情况,甚至造成设备故障。此外,公共区域的充电桩容易成为被破坏的目标,恶意破坏者可能会试图损坏充电设备,从而中断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此种情况不仅会影响用户的充电体验,还可能增加充电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1.2 高电压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高电压系统主要在电池、电驱动系统和电气架构等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而言就是高电压电池的安全问题。新能源汽车电池通常在数百伏特的高电压下运行,在极端的充电或放电条件下,或者在电池单体之间存在不均匀充放电等特定情况下,高电压电池会发生过热现象,进而导致电池内部组件的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另外,随着时间的延长,电池的寿命会缩短,性能会下降,由此会产生高电压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随着循环充放电次数及使用次数的增加,电池性能逐渐衰退,从而影响电池的续航能力和整体性能。如果电池性能的衰退情况没有得到充分监测和管理,则可能会导致电池在驾驶中突然失效,这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1]。
2、安全性能检验技术现状
2.1安全性能检验的关键技术
安全性能检验是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重要环节,而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高精度的传感器技术、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以及先进的测试和模拟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收集车辆运行数据的基础,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各种传感器,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和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则能够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车辆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此外,先进的测试和模拟技术也是安全性能检验的关键。通过模拟测试,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重现车辆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如碰撞测试、热失控测试等。这些测试不仅帮助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还能为车辆设计和制造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2.2国内外安全性能检验标准与方法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性能检验标准与方法是确保车辆安全性的关键。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有着各自的标准和检验方法。在国际层面,如欧洲的ECE标准、美国的FMVSS标准等,为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严格的安全指导。这些标准通常涵盖了车辆的整体安全设计、电池安全、电气安全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综合的测试和评估过程,确保车辆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能。而在国内,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相关的安全性能检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中国的GB/T标准系列涵盖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电池安全性能测试等方面。这些标准结合了国内外的经验,旨在适应国内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安全性能的检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碰撞测试、电池热失控测试、电气安全测试等,这些测试模拟了实际驾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极端条件,确保新能源汽车在这些条件下仍能维持良好的安全性能[2]。
3、汽车安全技术感知与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关系分析
3.1 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安全性能提升的展望和建议
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的任务来说,技术研发与政策扶持等诸多领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增加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以来提高其安全性能是必然的。这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定规范,以指导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设计以及生产工艺,加强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监管力度。此外,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培训力度也需要加大,使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驾驶技术得以提升。通过技术优化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是一个重大且不容忽视的课题。本章节着重探讨了新能源汽车安全设计的优化方法、智能驾驶模式的应用,并对未来安全性能提升的远景以及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意在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发展提供诸多思考与指导
[3]。
3.2通过智能化驾驶模式
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在探索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方式中,智能化驾驶模式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这一模式能够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实时优化驾驶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智能化驾驶模式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车载传感器和处理器。传感器主要负责搜集车辆的运动数据、环境信息以及驾驶者的行为模式等,处理器则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具有决策性的智能化行为。这类行为既包括行车安全相关的诸如刹车、转向等,也包括照明、空调等舒适性相关的设备控制。智能化驾驶模式并非没有问题,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该类车辆本身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如电池系统故障、燃烧性能等,使得智能化驾驶模式的应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充分发挥智能化驾驶模式的优势,实现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采用智能化驾驶模式时,需要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更高级别的智能化配件。而这些配件的品质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必须对新能源汽车的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配件进行彻底的审查和改进。另一方面,智能化驾驶模式的算法也需要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汽车的特性。
结束语
总之,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辅助驾驶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未来,应加强辅助驾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为辅助驾驶系统的信息安全提供指导和保障;建立完善的辅助驾驶系统信息安全测试体系,采用全面、科学、可靠的测试方法,对辅助驾驶系统的信息安全进行评估和测试。辅助驾驶系统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需要相关方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提高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障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例如:加强源头防范的安全机制,在车辆设计和生产环节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推动辅助驾驶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加强对辅助驾驶系统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驾驶员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等。
参考文献:
[1]蔡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分析[J].时代汽车,2019,(12):124-125.
[2]王飞.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消防安全技术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41(05):710-715.
[3]高江斌.夜间汽车安全驾驶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9,20(09):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