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

王华敏 潘超安 潘望影 张晴 崔洁

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 上海  201699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中,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及总体有效率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针灸;中医定向透药;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常伴有以下症状: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口舌歪斜,或流口水,或言语不清,或口角下垂或鼻唇沟变浅等。中风后遗症根据辨证分型,可以分为气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风痰淤血型[1]。本次实验主要探讨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中,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31±2.01)岁;实验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6.52±4.76)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每周6次,每个疗程为4周,患者治疗1个疗程。实验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40分钟(针灸20分钟,中医定向透药20分钟),每周6次,每个疗程为4周,患者治疗1个疗程。具体内容如下:

(1)针灸治疗:

患者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0.25*0.25mm,0.25*0.40mm华佗牌针灸针治疗,治疗方案为头针+体针+腹针,头针以升阳益气醒脑开窍为主,穴位选择百会穴、四神聪、颞三针[2]。体针以改善局部患侧肢体的运动和血液循环为主,穴位选择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腹针以调和气血为主,穴位选择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

(2)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中医定向透药是一种通过中药外用透皮吸收外加电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我们自拟了一个外用的补气活血中药方,方药包括黄芪9g,白术9g,赤芍6g,桃仁6g,防风6g。黄芪具有大补脾胃中气的作用,能够使气旺血行,从而达到祛瘀而不伤正的目的。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赤芍和桃仁则擅长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它们的作用是协同黄芪,共同发挥出这个方剂的补气活血化瘀的功效。此外考虑到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气较重,这个方剂还加入了防风这种中药材。防风具有祛风胜湿的功效,能够胜除身体内部的湿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1.3实验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四分位间距表示,采取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病历资料采用Excel表格记录,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本次实验发现,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 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5

22(48.88%)

13(28.88%)

10(22.22%)

35(77.77%)

实验组

45

25(55.55%)

18(40.13%)

2(4.44%)

43(95.5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5

26.13±5.22

36.25±7.51

对照组

45

25.02±5.73

30.91±5.59

t

-

0.9057

3.6074

P

-

0.3679

0.0005

3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是一种由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和脉络瘀阻等因素引起的疾病。正气亏虚导致气的功能减弱,无法推动血液正常循环,从而引起气虚血滞。气虚血滞进而导致脉络瘀阻,使得脉络中的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导致筋脉肌肉失去充分的营养,从而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因此,治疗中风需要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通过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促进血液的正常运行,缓解症状,并促进身体的康复。

    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疏通经络,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还可以刺激肌肉活动,改善偏瘫等症状。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新兴的中医外治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方法[2]。该疗法通过根据病情辨证选取配方,将中药专用理疗电极片结合外用中药液直接从皮肤定向地透入组织病灶相应穴位,使组织受到刺激而发热,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渗透性,有利于中药成分的渗透,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收敛止泻、清热解毒等治疗目的。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该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减轻患者负担。通过针灸和中药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曙辉.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23,36(19):51-54.

[2]王瑞峰,王新明.颞三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12):12-13.

[3]黄岳.温阳化痰通络汤联合温针灸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南中医,2023,43(08):1237-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