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白粉病防治指标与防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橡胶树白粉病防治指标与防治方法

王梦婷

景洪市江北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橡胶白粉病,病菌为害嫩叶、嫩芽、嫩梢和花序,不侵染老叶。嫩叶感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上出现辐射状的银白色菌丝,以后在病斑上出现一层白粉,形成大小不一的白粉病斑。发病严重时,病叶布满白粉,甚至皱缩畸形、变黄,最后脱落。不脱落的病叶,病斑上的白粉逐渐消失,留下白色癣状或黄褐色坏死斑。本文介绍橡胶树白粉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和流行条件,并提出白粉病的防治与建议,旨在提高白粉病的综合防治能力。

关键词橡胶树白粉病;发病规律;流行条件;预测预报;综合防治

白粉病是橡胶树主要叶部病害之一,我国于1951年在海南岛首次发现白粉病。2017年,西双版纳垦区又遭到50年不遇的白粉病流行,使割胶时间推迟近2个月,造成干胶减产上万吨,损失上亿元。橡胶树白粉病属真菌病害,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只能寄生在活的叶片上,如嫩叶、嫩梢、花序等。冬季白粉病菌主要寄生在胶林越冬末落的老叶上,或潜伏树新抽嫩梢和苗圃幼苗上越冬,待春季气温回升后,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气流传播到新抽嫩叶上,从叶部表皮侵入为害。主要症状为:白粉病侵害嫩叶、嫩芽、花序,得病嫩叶初出现辐射状色透明的菌斑,以后病斑上出现白粉,初期病斑多为圆形,后期为不规则形。病害严重时,病叶布满白粉,叶片皱缩畸形,最后脱落。花序感病后也出现白色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花蕾大量脱落、凋萎。

1、流行过程和流行条件

1.1 流行过程

一般橡胶树白粉病的流行过程分为越冬期、中心病株期、病害流行期和病害消退4个阶段。越冬期指的是每年12月至翌年1月,橡胶树落叶期间为白粉病越冬期,病菌主要以菌丝状态在老叶上越冬;春叶抽叶早的橡胶树易受越冬病菌的侵染,而形成发病较早的病株,为中心病株,病害扩展后发生局部地区发病的称为中心病区;橡胶树大量抽叶后,病害不断传播蔓延,循环侵染并形成病害流行阶段为病害流行期;胶树叶片逐渐老化,气温上升,不利于病菌的侵染和传播,病害则逐渐消退。

1.2 流行条件白粉病与橡胶树的气候、物候、品系有密切的关系

1.2.1 品系之间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不同的品系之间感病和抗病性是有差异的,一般年份以GT1为代表的品系比RIM600号为代表的品系更易感病,因GT1所代表的品系在落叶、抽叶中相对比RIM600号所代表的品系抽叶更早,感病概率低,但在重病年份品系之间差异不明显,因此品系的差别,不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

1.2.2物候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物候是白粉病发生与流行的基本要件,橡胶树冬季落叶彻底与否,春季抽叶迟与早均受气温制约,因此,其只存在于潜在影响,关键要看整个物候期的天气情况。冬季落叶彻底及基础菌量的多少,与翌年白粉病的流行及病害始见期出现的早晚有密切关系,而嫩叶是白粉病流行的基本要件。在气候、物候、基础菌量诸因素中,冬春气温是决定白粉病是否流行的主导因素,因为橡胶树冬季落叶彻底与否、春季抽叶迟与早均受气温制约,进而影响越冬菌量大小和春季抽叶物候期的长短。

1.2.3气候条件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白粉病发生的气相因子有温度、湿度、降雨量、日照时间等。越冬期(12月至翌年1月)气温在15~25 ℃,能使橡胶树叶片变黄,加速叶片老化,减少林间基础菌量;立春后气温回升快,胶树抽叶早,物候期(嫩叶)短,能有效规避病菌侵染;在抽叶期间(变色期)出现30 ℃以上气温5~7d时,能有效抑制白粉病病菌的发芽,降低白粉病的侵染和繁殖能力,又能促进叶片老化、缩短物候期(嫩叶)。一般年份,白粉病的适温范围在18~25℃,如平均温度在15~25 ℃,最高温度在30 ℃病害发展缓慢;如果平均温度在15~25℃,最高温度大于30 ℃时,不利以病菌的发芽,病害会很快下降;如果出现最高气温在30℃以上5~7d,嫩叶病斑很快会消退,因此气相因子是白粉病的主导因素。

2橡胶白粉病的常规测报方法

橡胶树白粉病的测报方法与测报数字的准确性,是指导喷粉防治的重要依据。一般的常规测报方法是以以各村委会(分场)、村小组(生产队)为单元,建立白粉病监测点并组建防治队,采取统一力量、统一措施,选则坡向、立地环境和品系相较一致的林段,作为系统观测区;每个关测区又分若干片(3片)小区作为观测点,以33.33~53.33hm2 设定一个观测区,每个观测点以13.33~20.00hm2为宜,每3d观测一次。从抽叶5%起至90%叶片老化为止,每3d对观测点依次进行观测。观测方法为每天对观测点进行系统观测,如对观测点内的物候进行分类估算,采集叶片(病叶),分级别并分别计算出物候抽叶率、发病率作为喷粉防治指标,在观测物候和采集叶片(病叶)时,必须做到物候观测具有代表性,采集叶片(病叶)要广泛、精准,确保防治指标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橡胶树白粉病防治指标防治方法

3.1 防治指标

①中心病株和中心病区的防治:古铜叶病率≤3%,即当天进行防治。如当天最高温度<30℃,可用烟雾防治,如气温>30℃,可在3d内喷粉(烟)防治。

②林段抽叶率在15%~30%,最高温度<30℃,嫩叶混合病率在 8%~15%时,1~3d内喷粉防治,可用烟雾防治。

③林段抽叶率在50%~70%,嫩叶混合病率在25%~30%,最高温度<30℃时,1~3d内组织喷粉防治。

④林段抽叶率>70%以上,淡录叶发病率在50%~70%,最高温度<30℃时,1~3d内组织喷粉防治。

3.2 防治方法

3.2.1 常规防治法。

包括烟雾防治和硫磺粉防治。烟雾防治所用药剂为三唑酮或园林庆0.06~0.08 kg/667 m2,在抽叶古铜至变色期(嫩叶)防效较好,淡绿期以后防效不佳。硫磺粉防治一般用量为0.60~0.80 kg/667m2 ,在古铜至淡绿的物候期均可采用,且在病害较重的林段使用时效果更好。

3.2.2“连续”防治法

一般年份和一般病情,喷防一次间隔时间可5d以上,但对特殊年份和特重病情,防治方法则应改变,立春后(2月下旬)正值橡胶树抽叶呈高峰期,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橡胶白粉病在林段内大面积流行,采取烟雾和硫磺粉防治相交替的方法,并根据病情蔓延情况,实行重复防治,有效控制病情蔓延。

3.2.3 “烟、粉”双重防治法

根据多年白粉病重病区防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在重病区采用“烟粉”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即烟雾在前 防治1h后,用硫磺粉接着进行喷防)。用此方法防治效果较明显,基本解决了重病区防治难的问题。

3.2.4“喷水”防治法

海拔相对较高的林段,遇到风大干冷天气,夜间无露水的地区采用“喷水”防治法。 即先把水运到需要喷防治的林段,用喷粉机将水喷到胶树叶片上,使叶面充分潮湿后增加叶面农药黏着力,然后再用烟雾机或硫磺粉进行喷防。此办法适合小面积使用,防治效果较好。

3.2.5农业防治措施: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促进橡胶树生长,提高抗病和避病能力,可减轻病害发生和流行;

②选育抗病品种。

3.2.6化学防治措施

越冬防治在早春橡胶树抽叶以前,摘除断倒树和正常树的冬嫩梢2~3次,并用硫磺粉或硫磺胶悬剂进行防治;在橡胶抽芽前,摘除断倒树或正常树的冬梢,每株断倒树保留2—3条粗壮的嫩梢,并用硫磺粉或0.2%粉锈宁喷撒防治。落叶不彻底的年份,在12月中、下旬,用10%脱叶亚磷油剂或0.3%乙烯利油剂喷雾,每公顷用12—15公斤,可在半个月内将橡胶树的越冬老叶脱落,使橡胶抽叶整齐,减少菌源,促进抽叶,减轻发病。

橡胶抽叶30%,根据防治指标,进行防治: 抽叶30%以前,发病率10%以上,局部防治; 抽叶30%—50%,发病率10%—15%,全面防治; 抽叶51%—叶片老40%,发病率16%—25%,全面防治。流行期防治可使用担架喷粉机,热雾机或飞机喷施硫磺粉、硫磺胶悬剂等农药;使用农机具喷药时,每公顷次用药9—12公斤。一般在晚上10时至翌晨8时气流平稳,叶片潮湿时喷药效果最好。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施药量。

后抽植株防治新叶70%老化以后,进行局部防治。建议用20%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或12.5%烯唑醇可湿粉剂(国光黑杀)2000-2500倍,25%国光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用2次,间隔12-15天。

参考文献

[1]于涛.橡胶树白粉病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175.

[2]曹学仁,车海彦,罗大全.温度对橡胶树白粉病发生的影响[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3]彭安德,周志奎.橡胶树白粉病防治.湖北农机化[J].2020.(1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