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400
摘要:目的 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二零二二年一月至十二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给药时间的差异,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名患者。在观察组中,我们应用了时辰药理学给药策略;而在对照组中,我们则采用了传统的常规给药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长,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同时,其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时辰药理学给药在抗菌药物应用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它不仅能提升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由此可见,时辰药理学给药具备高度的临床安全性,具有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潜力。关键词: 抗菌药物;给药时间;时辰药理学;临床安全性
抗菌药物作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手段,其给药时间对于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辰药理学,作为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性关系的科学领域,强调根据人体内部的生物节律变化来合理调整药物的使用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深入剖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指导,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在二零二二年一月至十二月之间,在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一百个病人为调查样本。其中,男性患者五十八例,女性患者四十二例;病人的年龄范围为十八至七十五周岁左右,平均年龄范围为(45.32±10.25)周岁。以下关于疾病分类,我们观察到呼吸系统感染32例,泌尿系统感染28例,消化系统感染2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2例,以及其他类型感染8例。为了对比不同给药时间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本文把这一百例病人,按照给药时机的不同分成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括五十个病人。经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二个病人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常规数据的对比方面,相差并没有统计价值(P>0.05),所以这二个病人在研究中存在相似性。
(二)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根据各自的病情选择了适当的抗菌药物。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我们采用了时辰药理学给药策略,具体实施细节如下:
1. 对于青霉素类药物,我们每日给药2至4次,具体时间为早上6点、下午2点和晚上10点。
2.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给药频率为每日2至3次,分别在早上8点、下午4点和晚上12点进行。
3. 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我们每天给药2次,时间定于早上8点和晚上8点。
4. 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时间同样为每日2次,安排在早上8点和晚上8点。
而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了传统的常规给药方式,每日的给药次数也在2至4次之间,但具体的给药时间并没有固定的安排。
(三)观察指标
我们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多个关键指标进行了深入比较。这些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疗效的评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统计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在临床疗效方面,我们采用了四个等级进行划分,分别是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为了更直观地展现治疗效果。在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我们特别关注了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中发生这些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了详细记录与比较[2]。此外,我们还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一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速度。
(四)统计学方法
为了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采用了SPSS 25.0这一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于计量资料,我们采用了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来表示,并通过t检验来进行差异性分析;而对于计数资料,我们则采用了率(%)的形式进行表示,并运用χ2检验来检验其差异性。所有的统计结果中,当P值小于0.05时,我们认为这种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29 12 4 5 96%
对照组 50 22 12 6 10 80%
P值 <0.05
(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数据请参见表2。
组别 胃肠道反应 过敏反应 肝肾功能反应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 4 2 18%
对照组 5 7 4 32%
P值 <0.05
(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更短,且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数据请查阅表3。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天)
观察组 50 3天
对照组 50 7天
P值 <0.05
三、讨论
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对于提升药物疗效及确保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时辰药理学致力于探索药物与生物体节律性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根据人体生物钟的特点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不仅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数据揭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降低,且住院天数也更为短暂。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这充分证明,基于时辰药理学指导的给药策略能有效提升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并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显示出高度的临床安全性与实用性。时辰药理学给药的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人体内的各项生理功能,包括体温、血压、激素分泌等,都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这种节律性变化不仅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对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时辰药理学给药策略正是基于这种生物节律性,选择在合适的时间给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药物的时辰药动学特性:抗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参数,都可能存在昼夜节律性的变化。时辰药理学给药方案能够充分考虑药物的时辰药动学特点,从而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维持在有效治疗范围内,进一步提升药物的疗效。
3.药物的时辰药效学特性: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等药效学参数,同样可能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3]。通过时辰药理学给药,可以充分利用药物在特定时间点的最佳药效,使得药物的治疗作用最大化。通过合理调整给药时间,可以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林秀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用药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74):2.
[2] 骆红亮,周冬冬,吴喜燕,等.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效果差异和安全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 21(3):5.
[3] 周礼生.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