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中的感控风险与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内镜清洗消毒中的感控风险与控制

方敏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供应室 厦门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通过统计分析揭示消毒不足、设备老化维护不当及消毒剂使用不当等主要风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通过分析2018至2022年间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内镜中心的相关数据,使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内镜的实际清洗消毒流程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消毒不足、设备老化维护不当及消毒剂使用不当是主要的风险因素。研究还讨论了包括人员培训强化、流程优化、引入高效消毒设备和物资、定期设备性能评估等控制措施,显示规范化操作和技术更新是降低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结论  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和统计证实内镜清洗消毒中的感控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策略,这些结果可为医院内镜中心的感控管理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确保医疗安全并优化患者治疗结果。

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感控风险;交叉感染;感染控制;消毒质量管理

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之中,大大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的可行性[1]。但内镜本身因设计之复杂性及其清洁难度较高的特点,亦为感染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医疗环境中的交叉感染可能会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及医疗成本的显著上升,内镜在清洗消毒过程中的疏漏往往是造成此类问题的关键因素[3]。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风险进行深入剖析与评估,旨在识别与揭示这些潜藏的风险元素,并进一步探索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策略,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与健康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8至2022年间,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内镜中心的清洗消毒相关数据。包括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胃镜、结肠镜共计120台,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侧重于内镜使用频次、消毒方式、消毒剂使用情况、清洗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等方面的记录分析。

1.2 方法

研究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内镜的实际清洗消毒流程进行观察记录,并依据当前国际及国内感控标准进行评价比对。数据分析方面,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旨在找出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

2结果

研究发现,在内镜的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多个风险点。见表1。首先,操作人员的规范性不一导致的消毒不足是一大风险来源。其次,部分内镜设备的老化和维护不当也成为感染风险的潜在因素。此外,消毒剂的使用不当或质量问题亦是导致消毒失败的重要原因。

1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类别

统计值(%)

P值

检验方式

操作人员操作规范性不一

32

<0.05

卡方检验

内镜设备老化与维护不当

25

<0.01

卡方检验

消毒剂使用不当

28

<0.05

卡方检验

消毒剂质量问题

15

<0.05

卡方检验

3讨论

3.1 内镜清洗消毒中的感控风险

本研究详细分析了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的各类风险点的具体表现和成因,例如,非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导致的消毒不全,或是消毒剂浓度不足等问题的详细数据表现和影响评估。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内镜清洗消毒中存在多个显著的感控风险。与王伟伟等人的研究[1]相印证,非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是导致消毒不足的关键因素。他们的研究也提到了操作人员对消毒流程规范化认知的不足,这与我们的发现一致,再次强调了规范操作的必要性。此外,关于内镜设备的老化与维护不当,黄星等[4]进行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全自动与手工清洗在硬件维护方面的差异,指出自动化设备可以减少由于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当导致的感染风险。这与本研究的发现不谋而合,表明设备现代化升级是必要的。在消毒剂的使用不当方面,李琼霞等[10]的研究强调了严格遵循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的重要性,指出不当浓度和使用方式是主要风险因素。这与本研究的结论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监控和控制消毒剂使用的重要性。

3.2 内镜清洗消毒中的感控控制

针对已识别的风险点,本文讨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如通过增强人员培训、优化清洗消毒流程、引入高效的消毒设备和物资、以及定期对内镜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维护等方法来提高清洗消毒的质量和效果。为了应对这些风险点,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感控措施。吴芃诺[5]在其研究中提出了焦点管理循环模式的应用,此方法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循环来提升处理流程。这与本研究提议的定期培训和过程优化措施相符,同样强调持续改进的理念。李爱美和黄海艳[7]的研究表明,PDCA循环在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清洗质量,这也支持本研究提出的通过引入高效消毒设备和物资、定期进行性能评估的策略。从技术角度,刘珍如等[3]的研究讨论了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效果及其风险因素。此研究发现自动化设备能有效减少人为错误,提升消毒效果,从而减少消毒失败的风险,这为本研究提出引入高效设备的建议提供了科学依据。

4小结

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中的感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为医院内镜中心的感染控制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安全的具体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伟伟,冯诚怿,李雪梅,等.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感染管理风险与应对的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11):1545-1548.

[2]林威娜.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及验证[D].昆明医科大学,2023.

[3]刘珍如,吴安华,豆清娅,等.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肠镜效果监测及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22,28(10):78-82.

[4]黄星,李相林,商建,等.全自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机和手工清洗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05):576-579.

[5]吴芃诺.焦点管理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郑州大学,2022.

[6]吴园园,陈臣臣,胡定元,等.FMEA在消化内镜规范化消毒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22,39(03):75-78.

[7]李爱美,黄海艳.PDCA循环在软式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9):133-136.

[8]张燕华,张菊,刘聚源,等.胃镜与肠镜同槽清洗的辩证与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1):1741-1744.

[9]柴先灯,杨桂芳,方家旭,等.计算机追溯系统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06):59-61.

[10]李琼霞,张敏,张学华,等.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0):1584-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