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时间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时间的影响

刘晓红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比较两组拔管率、拔管时间、再置管率、肺部感染评分及营养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CPIS、ALB、TF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拔管成功率、ALB、T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CPI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缓解肺部感染情况,改善营养状况,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吞咽功能训练;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拔管时间

颅脑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可能导致机体出现多系统功能紊乱及损坏[1]。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抢救措施,其具有缓解呼吸道梗阻的效果[2]。但长期带着气管套管会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当患者病情恢复稳定,意识清楚,可以进行自主呼吸并且达到平稳,并且血氧饱和度正常时则可以拔掉插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而言,控制肺部感染及早期拔除套管,保证营养状况是早期康复的重要目标。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拔管成功率,使患者的预后良好,尽快恢复健康状态[3]。有研究指出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强肠黏膜免疫力,改善患者预后[4]。本研究将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应用于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纳入标准:经临床、颅脑CT或MRI等检查确诊,GCS评分为3~8分,符合气管切开指征;受伤至入院时间<6 h;预计生存期≥1个月;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合并有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有严重感染;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并开展吞咽功能训练:功能训练必须在患者头部及颈部允许活动范围内,通过口唇舌的活动、寒冷刺激、颈部的放松训练、反复吞咽训练、点头样吞咽活动等方法进行锻炼,加强患者颈部肌肉力量,有助于呼吸道功能的恢复。对照组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入院后24~48 h内留置鼻胃管,取80 g肠内营养混悬液加温水配至600 ml,能量密度为0.5,经鼻胃管30 ml/h匀速泵注,使用加热器将营养液温度维持在36~40℃,若未出现腹胀、腹泻、胃潴留、反流等肠道不耐受情况,则逐渐加大营养液浓度、能量密度、泵注速度至3~6 d达到目标量,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取2 g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加入肠内营养液,经鼻胃管匀速泵注(方法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 ①气管拔管率;②拔除气切套管所需时间;③拔管后再次置管率;④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综合临床、影像学和微生物学标准来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共包括7项指标:体温、白细胞计数、气道分泌物、氧合情况、X线胸片、肺部浸润影的进展和气道分泌物培养。最高评分12分,当≤6分时可停用抗生素。⑤营养状况:检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拔管率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拔管成功率的比较[n(%)]

组别

n

拔管成功率

对照组

35

14(40.00)

观察组

35

24(82.86)

2

5.289

P

0.002

2.2两组拔管时间及再置管率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及再置管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拔管时间及再置管率的比较

组别

n

拔管时间

(x±s,d)

再置管率

[n(%)]

对照组

35

50.27±5.78

3(8.57)

观察组

35

43.03±4.53

0(0.00)

t/2

8.379

5.983

P

0.000

0.000

2.3两组肺部感染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CP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CPIS评分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肺部感染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6.98±1.74

3.92±1.07

观察组

35

7.03±1.79

2.34±1.01

t

0.298

5.452

p

0.653

0.001

2.4两组营养状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ALB、TF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ALB、T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营养状况的比较(x±s,分)

组别

n

ALB(g/L)

TF(mg/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33.09±4.76

41.16±5.77

3015.82±200.26

3701.27±324.58

观察组

35

33.15±4.83

49.54±3.12

3021.36±201.56

4352.66±335.18

t

0.276

9.053

0.453

10.183

P

0.813

0.000

0.691

0.000

3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抢救颅脑损伤的常规措施,其具有缓解呼吸道梗阻的效果。但气管切开术在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或解除机体呼吸机能失常的同时,也破坏了机体正常的气道防御功能。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因吞咽障碍出现误吸情况,引发肺部感染风险,同时若营养物质未能及时补充,会对患者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影响预后[5]。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风险,改善营养状况。本研究将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应用于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拔管成功率、ALB、T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CPI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早期益生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缓解肺部感染情况,改善营养状况,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基金情况:2022年赣州市科技局指导性计划项目(合同编号:GZ2022ZSF180

参考文献

[1]郭燕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河南医学研究,2017,21(13):251-253.

[2]李素芬,凌琳,吉欣欣,等.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常规治疗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4):36-40.

[3]王丽君,卢兵娥.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J].健康研究,2018,38(6):120-121,123.

[4]姚志楠,董桂娟,于涵,等.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06):1060-1065.

[5]荣燕,丁娟,丁彩侠.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肺部感染状况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9):31-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