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评价

江春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究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童重症病房监护病房的80位儿童与10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均分样本,分为两组。一组为40位儿童10位护理人员的实验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一组为40位儿童10位护理人员的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方式。通过对比法对两组中护理人员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病情掌握程度、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儿童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护理人员对病情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儿童临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中数据均发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使用SBAR沟通模式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儿童病情掌握程度,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升交接班工作质量,保障儿童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

关键词:SBAR沟通模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交接班;满意度

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都是病情急且病情严重的,需要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儿童病情状况,并根据病情制定一系列的抢救方法与护理方式[1-2]。因此,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工作十分重要。交接班的质量可以直接反馈出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为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下一步治疗、护理方案提供依据。基于此,本文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童重症病房监护病房的80位儿童与10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探究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具体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童重症病房监护病房的80位儿童与10位护理人员,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其中40位儿童,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4例,平均年龄(4.56±1.51);10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5.49±4.31)。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40位儿童,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22例,平均年龄(5.23±1.01);10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4.37±5.64)。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床旁交接班流程,护理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将患儿的基础信息、治疗方案、护理工作等进行交接。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具体如下:

(1)组建SBAR沟通模式小组。由护士长组建,选择一些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对组内组内成员进行SBAR沟通模式培训,让护理人员对该模式有充足的了解,在不断实操中提高临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SBAR沟通能力。

(2)制定SBAR沟通模式交接表。护士长需要根据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特点,制定SBAR 沟通模式交接表,不同科室可以根据科室特点进行调整。

(3)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按照SBAR沟通模式中的S-B-A-R顺序开展工作。S(Situation,现状),主要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基本信息的掌握,通过记录方便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快速了解具体情况。B(Background,背景),通过对儿童既往病例、用药史、过敏原等进行检查,有助于护理人员做好输液管理与质量管理。A(Assessment,评估),根据患儿当前状况,对患儿展开专业性风险评估,避免护理中潜在的问题与风险。R(Recommendation,建议),从饮食、治疗、护理、检查等方面对患儿日后护理工作给出一定的建议,重点防范儿童跌倒、压疮、因乱动导致的管道脱落等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评价指标

由护士长组织护理质量监督评分小组,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儿童病情掌握程度、儿童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

1.3.1 儿童病情掌握情况

通过两组护理人员对儿童的诊断病情、治疗手段、异常化验结果、风险隐患、护理重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并评分。其中一项为10分,总共50分。

1.3.2 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对两组护理人员交接班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次数进行记录,如输液外渗、体温较低、压疮等不良事件。

1.3.3 儿童临床护理满意度

儿童临床护理满意度主要是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展开进行评分,具体内容为是否能熟练掌握儿童病情状况、护理工作开展质量、护理交代事宜是否清楚。每项10分,总分为30分。其中10分以下为不满意,10~20分为一般满意,20分以上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n×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针对不同指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t可以对儿童病情掌握程度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s)表示;选择x

2可以对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临床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用n(%)表示。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BAR沟通模式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病情掌握程度

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对儿童诊断病情、治疗手段、异常化验结果、风险隐患、护理重点等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对儿童病情掌握程度(x±s,分)

组别

诊断病情

治疗手段

异常化验结果

风险隐患

护理重点

实验组(n=10)

8.43±1.25

9.08±0.59

9.24±0.38

8.26±1.49

9.56±0.26

对照组(n=10)

7.12±1.36

7.46±1.02

7.44±1.69

6.65±1.79

7.76±1.49

t值

2.243

4.348

3.286

2.186

3.763

P值

0.037

0.000

0.004

0.042

0.001

2.2 SBAR沟通模式可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输液外渗、体温较低、压疮等这类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n,%)

组别

例数

输液外渗

体温较低

压疮

概率(%)

实验组

40

0

1

0

1(2.50)

对照组

40

4

2

1

7(17.50)

X2

5.000

P值

0.025

2.3 SBAR沟通模式可以提高儿童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儿童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评分(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40

23

16

1

39(97.50)

对照组

40

15

17

8

32(80.00)

X2

6.135

P值

0.013

3 讨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儿童多为重症,病情相对复杂,涉及到多个器官的治疗,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工作可以为患儿具体病情情况、治疗措施、护理详情进行系统性、全覆盖的掌握,为下一班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提供便利。传统的沟通方式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不明确,沟通存在障碍的情况,阻碍了护理工作展开[3-4]。SBAR沟通模式具有结构性、标准性、高效性等特点,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全面、高效地进行信息传递[5]。本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童重症病房监护病房的80位儿童与10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对儿童病情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儿童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时采用SBAR沟通模式,可以优化交接班工作流程,提高交接班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珊珊,马夏云,陆燕英. 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评价[J]. 妇幼护理,2022,2(8):1899-1901,1905.

[2]孙艳丽. 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0):53-54.

[3]全影.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5):282-283

[4]李春容,林少虹,黄睿,等. MEWS和SBAR沟通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内科,2022,17(5):563-565,579.

[5]雍倩,陈玉琴. SBAR沟通模式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2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