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9
/ 2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王娜

范县第一小学  457500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独特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平等、尊重、民主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对话。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同时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挖掘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将课文变成阅读训练的例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阅读能力;指导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1]]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都反映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一、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源,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学习这条道路上,兴趣无疑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强大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天生就拥有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探索的心。他们的心灵如同白纸般纯净,对于未知事物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与热情。而好奇心和模仿欲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学习的独特驱动力。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天性,通过多种方式来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比如,教师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教学资源。在上课之余,教师可以精心挑选那些生动有趣的插图,并将它们裁剪下来。这些插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重要的是,当它们与简单易懂的文字结合在一起时,会激发出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兴趣。学生会尝试着模仿插图所描绘的场景,阅读书本,感受书中故事的魅力,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对阅读的热爱。[[2]]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资源。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乃至每个班级都应该成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宝库。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书,包括但不限于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历史小说等,从而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内设立专门的阅读角落——“阅读角”,这里或许会放置一些供学生借阅的书籍,甚至是由教师捐赠或从社区募集来的书籍。[[3]]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教师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二、重视思辨性阅读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思辨性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不满足于文本表面意思,而是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推理。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过程来获得问题的答案。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辨机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是优秀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真挚动人。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去探究这些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写作技巧和艺术风格等。例如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观潮的“潮”和看山有什么区别?作者的家乡和观潮的地方离得很近,为什么会选择去看山?从这几个问题入手,学生可以展开思辨性阅读,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进行表演。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扮演作者、观众、导游等不同的角色,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思辨性阅读训练。通过思辨性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开展分层阅读教学与指导,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层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一读二划三感悟”的方法进行分层指导,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圈画出重要语句,并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阅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另外,教师在课上也可采用“一读二划三感悟”的方法进行分层指导。如学习《风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读全文,划出其中的生字词并标注读音、词性、理解词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阅读。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比如有的学生可以通过读懂“我”对风筝的喜爱之情来读懂课文中“我”与风筝之间的情感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读懂、读透课文,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阅读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教师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课文中重点语句、词语要反复推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例如:快速阅读、跳读、默读、圈点勾画等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刘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与研究[J].华夏教师,2020,160(04):13-14.

[2]温海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21,612(20):31.

[3]许海艳.借助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2,877(1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