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测标准化及规范化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5
/ 3

电梯检测标准化及规范化管理分析

王沁

上海安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200000

摘要: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承载着重要的运输功能,对于保障人们的安全和便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电梯存在着诸多管理和安全隐患,如运行故障、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体验和安全感。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性能,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电梯标准化及规范化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梯检测标准化目标

前言:标准化管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电梯的设计、安装、维护和运营等环节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以确保电梯的安全可靠运行。规范化管理则是指在日常使用中,对电梯的操作、维护和保养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操作,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不当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实施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2014年《特种设备法》中要求将电梯类特种设备的年度定检,区分为“检验”和“检测”,通过10年的政策引导,最终于2020年出台检验检测强制分离,由特种设备研究院(事业单位)实施电梯检验,由第三方核准机构(企业)实施电梯的检测。2021年上海全面实行市场化,基于新兴业务的发展,用户对此政策的理解较为之后,为方便实用单位在第一时间申报“电梯年度检测”,我参与了安澍设备检测公司的线上平台设计及数据化管理。

1.制定电梯检测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要有效地制定电梯检测标准化管理的目标,需要对现有电梯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包括对电梯的设计、安装、运行、维保以及应急响应等各个环节的现行标准和流程进行详尽的梳理。例如,对于一座拥有50台电梯的高层建筑,分析过去一年中每台电梯的故障率、维修时间、定期检查的合格率等数据,如果发现故障率超过5%,或者维修时间平均超过2小时,那么就需要在标准化管理目标中强调这些问题的改进。

制定电梯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时,应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限性(Time-bound)。比如,具体目标可以设定为: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通过引进先进的维保管理系统和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将电梯的平均故障率降低至3%以下,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定期检查的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措施。首先是技术层面的更新和优化,可以采购并安装智能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电梯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能够收集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性能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异常问题,从而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预警和干预。例如,设定系统在检测到电梯运行速度偏差超过0.02m/s时,即自动发送通知到维保人员,进行即时检查和处理。

其次是流程和人员培训层面的优化,可以定期组织电梯维保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更新其技术知识和改进维修技能。在培训中采用模拟故障响应的演练,确保每位维保人员在真实情况下能够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1小时内完成故障诊断,并在必要时快速采取应急措施。此外,还应该制定清晰的维保流程和应急预案,如对于被困电梯,要求在5分钟内启动应急预案,15分钟内完成救援。

在法规遵守层面,要不断更新电梯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与国家和地方最新的法规保持一致。比如,针对最新颁布的《电梯自行检测规则》《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等,制定一套与之相符合的内部管理规程,并确保每一台电梯都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同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定期举行联合检查,确保电梯的运营安全[1]

定期对电梯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查,可以通过月度报告和年度总结来完成。在评估中,不仅要考虑数据指标是否达标,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通过这种方式,电梯标准化管理目标的设立便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是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1. 制定电梯检测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和操作标准

2.1电梯质量检测标准化流程的制定

电梯检测标准化及规范化管理是确保电梯运行安全的重要举措。根据《特种设备法》要求,电梯年度定检已被细化为“检验”和“检测”,分别由特种设备研究院和第三方核准机构负责。以安澍设备检测公司的线上平台为例,所设计的电梯数字智能化检测要素如下:该平台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大模块:用户可通过平台申报电梯检测并获取任务受理单,检测员按时间、地点合理分配上门检测,检测完成后上传合格信息至后台,形成检测报告及《特种设备合格标志》,实现闭环管理。线上报检系统与特检申报平台打通,实现了客户申报信息的实时获取,并根据申报情况进行订单测算,便捷的派单、开单、收费流程。此外,建议对用户特种设备信息进行线上化梳理,建立电梯档案,便于周期性申报年检,并根据电梯情况进行有效分类,为公司跟进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这些措施,电梯标准化、规范化检测的流程得以优化,提高了电梯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2电梯管理标准化

规范化流程的建立需要从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着手,这涵盖了设计、安装、测试、运营、维护和报废等阶段。在设计阶段,需要确保电梯满足国家标准,并提供额定载重量、速度等级等参数完全符合建筑物的使用需求,且不得低于每分钟1.0米的速度要求和至少载重1000公斤的标准。

安装阶段,规范化流程应包含的是确保电梯安装质量的检验和测试。每台电梯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至少120小时的连续运行测试,并通过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验收,确保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定标准,且误差不超过规定值的±5%。

运营阶段,制定的规范化操作标准须涵盖日常的运行监控和乘客管理。例如,电梯的运行速度必须维持在设计速度±0.2m/s的范围内,每台电梯的日均运行次数不得超过300次,以保证机械部件不会因过度使用而加速磨损。同时,电梯内部应明确显示最大载重限制,并有声音或者视觉信号提示超载情况,乘客超载时电梯应自动停止运行。

维护阶段是规范化管理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根据《电梯运行管理办法》,每台电梯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护,每15天进行一次例行检查。每次检查过程中,需详细记录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电梯并进行维修。维修过程中,更换的部件必须符合原厂标准,维修后的电梯必须再次进行至少48小时的测试运行,确保恢复至正常性能。

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建立一套标准化培训和考核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电梯操作员必须经过至少40小时的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应包括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规程、故障应急处理程序等。每位操作员还需每年参加至少一次继续教育培训,以更新其知识和操作技能[2]

电梯的规范化管理还必须包括对乘客的管理和教育。应在显眼的位置设置乘梯须知,包括乘梯姿势、超载警示、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法等,并定期进行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电梯内应配备紧急通讯设备,且保证其24小时有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可及时联系维护人员或救援服务[3]

  1. 电梯维修资金使用标准化管理

当前,上海市住宅电梯保有量大、涉及居民住户多,品牌种类繁杂,维修单位众多,维保水平不高,维修队伍鱼龙混杂,安全使用管理边界不够清晰,超龄服役的不在少数等情况,以致维修数量多,维修金额高,且维修数量和金额呈现递增趋势。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共有30.4万台电梯,持续位列全球城市之首。以商品住宅电梯为例,2021年,全市商品住宅电梯7.48万台,其中启动年限在15年以内的电梯占比为55%,15年以上占比为45%,维修总数为 24,642台,较2020年同比增长40%,共支取维修资金2.16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40%,台均使用电梯维修资金8,700元。在公共收益少的老旧小区,面对续筹维修资金更换电梯难的问题,经常成为业主12345投诉的焦点和本地新闻媒体关注的头条。

在制定维修资金标准化管理方案时,需要根据电梯的使用频率、载重量、运行速度以及安装环境等因素预估电梯的维护成本。一般情况下,可以参照电梯行业平均维护成本,并结合具体电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一个负载1000公斤,运行速度为1.5米/秒的电梯,其年维护基准成本可能设定为10万元。这一成本包括了日常检查、故障排除、零部件更换等维护活动的费用。

维修资金的收取应当遵循公平原则,通常由电梯使用者和电梯产权单位共同承担。在实践中,可采用每月按电梯使用面积或容量等比例缴纳的方式进行收集。如在一个商业楼宇中,可以根据各租户使用面积占比确定各自应缴的维修资金比例。还需考虑电梯的使用寿命和可能面临的大修更新费用,按照折旧原则,将这部分费用分摊至每个月的维修资金中[4]

收集到的维修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管理,并实行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为避免资金滥用,所有支出都需提供相应的发票和维修报告等凭证,并由电梯管理委员会或产权单位审批。在资金使用上,应优先保证电梯的安全性和基本运维需求,对于电梯的升级改造等非必须开支需经过电梯使用者同意。

为了科学合理地分配维修资金,还需建立一套维修资金动态调整机制。每年至少对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审查,根据电梯的实际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调整下一年度的维修资金收取标准和使用计划。如果维修资金有结余,应评估是否因为维修不到位而导致资金的积累,确保电梯得到适当的维护和保养[5]

在电梯的大修或更新换代时,维修资金管理尤为关键。对于电梯整体更新换代的大修,通常在电梯运行15年左右需要进行。对于此类大额支出,需从电梯投入使用之日起就开始计提相应的预备金。具体金额可以根据电梯的型号、性能和预计的更新成本来预估。比如,对于一个更新成本预计为60万元的电梯,从投入使用起每年需计提的预备金为4万元,用以保证到期时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修或更新

[6]

结束语:电梯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电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电梯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更加重要和可靠的交通工具。未来,期待看到各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电梯管理制度,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祝宁,侯立伟,陈浩.电梯维保质量标准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标准化,2024,(04):80-82.

[2]刘传信.电梯巡检管理系统标准化流程设计[J].中国质量监管,2023,(04):66-67.

[3]余子游.浅谈电梯维保作业流程标准化可行性[J].西部特种设备,2022,5(06):51-55+64.

[4]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电梯自行检测工作的意见[J].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23,(20):32-34.

[5]做好新版《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和《电梯自行检测规则》的实施过渡工作[J].中国电梯,2023,34(09):2.

[6]邵里庭,黄传炜.“加法”“减法”“零法”方案及相关制度设计——房屋电梯维修资金使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0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