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长春;130024)
摘 要:大型科研仪器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对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保障科技长远发展、迈进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更新补充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但管理尚存短板,使用效益仍需提高。本文针对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管理现状,发掘深层次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充分释放仪器潜能,进一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关键词:大型科研仪器;制度体系;意识规划;论证验收;维护保养;队伍建设;开放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5500余万人,其中研究生和普通本科生达2200余万人;2020年,高等学校发表SCI论文42.8万篇,占全国SCI论文的85.4%,发表国内科技论文45.2万篇,占全国总量的66.2%[1];2023年3月,科学技术部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其中由高等学校独立完成或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完成的有7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高等学校科研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全周期管理尚需完善,投资效益亟待提高。
1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2020年高校产权教学科研仪器新增732.45亿元,总额6074.64亿元;非高校产权教学科研仪器新增11.99亿元,总额达到105.51亿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投入巨大,其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申请立项、购置论证、预算分配、招标采购、履约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环节。针对这些如何用好这些仪器,使其充分发挥效益,不仅取决于仪器设备配置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取决于仪器设备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在切实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方面仍面临着挑战。
1.1制度体系尚需健全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可以有效加强对仪器设备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配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改善仪器设备管理的“松散”局面,降低管理、使用中不合理的“自由度”。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是现阶段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短板之一,部分高校只有纲领性文件,没有形成规范、加强、推动、引导、支持和激励的闭环式制度体系,尤其是基层单位制度建设亟需加强。
1.2意识规划有待提高
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是政府,资产是国家的,教育资源使用和管理得好不好,学校及所属院系不承担投资风险,更不存在任何意义的“亏损”风险。这就难免出现责任意识不高,只重视争取更多的资金,而在怎样合理有效分配和使用方面考虑不足,造成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一方面在不断地购买,另一方面却有不少稀缺设备资源处在低效使用或闲置的状态。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大型仪器设备在经济上与管理单位的利益无关,管理单位无压力。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一般分属不同部门,根据采购经费来源不同,归口管理部门也不同,同时,因预算执行进度等问题,各基层单位经常“通知一到,仓促申报”。仪器设备管理缺少顶层设计和统筹,各部门间缺乏有效衔接和联动,管理混乱。基层和科研人员在“放管服”的影响下,热情得到激发,有了更多的采购自主权,但也缺少计划性和前瞻性。
1.3购置论证不够充分
市场调研是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的先决条件,市场调研不充分,拨付资金急于花掉,采购预留时间短,采购人通过网络或同行粗略调研,对拟购设备性能指标缺乏了解。购置论证是开始大型仪器设备生命周期的前道工序,是唯一能够从入口卡住不合理需求的第一道屏障,是有效杜绝违法 违规采购发生的有力保障,对仪器后续的购置、使用和共享起 着重要作用[3],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忽视购置论证作用,甚至出现先申请经费后调研论证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必要性论证不全面:没有科学规划,考虑其可持续性,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或项目的结束,某些仪器设备可能因其功能和要求无法满足而被闲置;缺少全局意识,不重视设备的通用性,采购需求只考虑到本课题研究应用上的便捷,盲目重复购置。可行性论证不重视:仪器设备购置后缺乏专业技术管理,致使购入后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运行维护费用不落实,维修维护无保障,仪器维修等待资金争取,导致仪器闲置直至报废。
1.4设备验收不够规范
一些单位对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验收阶段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验收环节弱化,“将就、凑合”,缺乏责任意识和专业的精神。针对新购置的贵重仪器,购置合同中往往没有明确约束验收方案,表述不清晰,参数不严谨;在仪器设备验收过程中,验收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不足,验收角度不全面,不细致,往往仅基于个人的主观认识,而不是按照仪器设备采购技术合同或专业技术标准来进行。验收的不规范,形式化,使得设备交付质量无法保证。
1.5维护保养不受重视
目前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高精尖仪器设备对维护保养有较高的要求,大多数设备管理人员是兼职的非专业人员,工作负荷较大,缺乏责任意识和维护能力,只能借助费用高昂的售后维修服务,没有专门的维修经费或者经费不足,设备无法得到正常维修,更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造成长期搁置。
1.6共享管理需要加强
由于受传统观念、投资及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验室之间分散购置设备、独立日常管理与开放共享形成矛盾。缺乏资源共享的主动性和共建共享的理念,缺少统一规划机制,尚未从共享机制入手搭建资源共享开放平台或平台不完善,造成资源信息闭塞,管理封闭,设备没有广泛充分发挥作用,共享力度低,限制了仪器的使用效率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现阶段很多仪器设备智能管理系统水平不高,只是创建了单纯静态的电子设备台账和档案,沒有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尚未实现登记、管理、维护保养、查询共享数据信息,无法确保数据信息的详尽、准确、完整和实时监控,实现仪器设备智能化系统动态管理。
2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应对举措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鉴于目前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为使其最大限度地产出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提高意识,注重管理
科研设备管理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各级人员必须足够重视,深刻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切实提高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履行职责,规范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使用,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科学研究服务。
2.2统筹规划,健全制度
要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做好部门间协同和信息共享,指导基层单位结合实际需求,提前谋划,长远规划。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和规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制度,为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分级管理、专兼职人员结合的管理模式。基层单位应积极加强仪器设备的论证、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关键环节管理,主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针对问题和不足加以完善,促使仪器设备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3加强论证,规范验收
加强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是避免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第一步,是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重要环节,其中市场调研是购置论证的先决条件。市场调研不仅需要调研设备参数,还要调研设备使用条件、配套设施、运行经费和售后服务等等,设备功能既要满足当前需求,又要考虑长远发展,既要考虑本学科需求,又要考虑其他学科共享共用。高校应成立校院两级论证工作领导小组和论证专家库,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领导人员组成,便于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论证工作;论证专家构成应科学合理,论证专家的选取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设备采购和使用无利害关系,并且原则性较强。论证内容要充分考虑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素。
论证不充分,合同条款不准确、不清晰,直接关系到履约验收,必须加强论证,规范合同。履约验收是把好采购质量关的最后一环,验收过程不规范、不严格,也可能使采购方蒙受损失。因此,需要完善验收制度、细化验收流程,具有专业、科学的验收专家组成结构。验收内容应具体、详细、留痕,尤其注意隐蔽环节的验收,验收主要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开箱检查和材料货物核对,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等。对于复杂设备验收,可邀请校外专家及及第三方专业机构,甚至未中标供应商一起验收,倒逼供应商认真履约[4]。
2.4完善队伍,加强维保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和维护者,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量化考核机制,提高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在职务晋升、评奖评优中的权重,可以有效激发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责任意识,强化约束力,增强内生动力,稳定队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仪器设备维修操作等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参加仪器设备维护学术交流会,促进实验技术人员能力提高。通过机制建设,形成一支具备专业技能、责任心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加强仪器设备维护保养,降低故障率,加强功能开发,提高使用效益。
2.5搭建平台,促进共享
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持续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对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此后,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工作。2018年起,科技部、财政部每年组织中央级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进行评价考核,通过系列改革和制度创新,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的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参评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运行和开放共享情况总体较好,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高校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共享意识;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奖惩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做好统筹协调,建立层级清晰、责任明确、多级联动的管理体系;搭建大型仪器物联网平台,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制造商、采购日期、价格及项目名称、储存地点以及注意事项等可以随时查询,并记录和监督设备的使用、运行、闲置和报废情况,为管理部门和用户提供实时的设备状况信息。实现与国家、部门地方网络管理平台对接。项目申报采取跨机构协同申报、共同参与的模式,打破各部门单位间的壁垒,有效提升设备共享使用。
3总结
现阶段,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高校积极配合,补齐各方面、各环节短板,大型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日趋完善。随着国家深化科教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水平,必将遵循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过程中的客观情况不断提高。
未来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我们期望,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拥有一支优秀、专业、稳定的管理队伍,实现闭环式全流程管理和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充分释放仪器设备服务潜能,为高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
[2]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简介”.
[3]吴 甲,朱一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优化探索与实践[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16.34-36.
[4]牛书花,李韦华,陈玲.高校仪器设备验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4,43(04)231-23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