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404000
疾病改变了一个人生存的正常状态或生活模式。重症作为一种极为强烈的信号冲击着患者的内心世界,改变了患者原来的生理状态,更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以及人格特征有了极大地变化。
重症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①多疑心理重症患者因病情严重,思想负担也很沉重。他们怀疑自己得上了某种疾病,对别人的好言相劝有时将信将疑,既想了解有关疾病的信息,又对听到的一些解释抱有怀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听到别人的低声私语,总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希望自己的病能治好,却又担心病情很重,害怕万一有什么不测。②恐惧心理重症患者入抢救室接受治疗,患者会对抢救室的各种医疗设备感到恐惧。清醒患者目睹医护人员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抢救工作,例如大出血患者再次看到出血,都会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对需进行特殊检查和进一步检查,便疑虑丛生,思前想后,惊恐不安。如果病情需要手术治疗,更是提心吊胆,担心医生的技术水平,担心手术后果,担心进手术室后还能不能出来等等。有的患者产生恐癌心理,惧怕诊断为癌症,承认病状而不承认诊断。③自卑自怜心理重症患者因病情较重,治疗艰巨,恢复缓慢;或者虽有好转,但以后可能转为慢性病,终日疾病缠身,弄不好还会复发加重,就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中青年是事业上出成果的时期,因患病将停止一切工作,不由得自卑自叹,自顾自怜,严重者甚至产生绝望心理,对生活丧失勇气和信心。④期待乞求心理重症患者一般来说,期待心理更为强烈和迫切,急切盼望医生们能早日解除身体上的痛苦,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有的患者,由于自己地位发生变化,进入了“患者角色”,由强者变成了弱者,甚至由“人求”变成了“求人,所以,对医护人员百依百顺,产生卑微心理,苦苦哀求他们同情自己的不幸,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治病。⑤愤怒报复心理在病情危急或自治不能治愈的情况下,有些患者会产生绝望情绪,他们急躁、愤怒、粗暴、反常,对什么也看不惯,对什么也烦恼,甚至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或者把病因转移到他人身上,无端发泄自己的积怨和不满,有的患者还采取报复的态度,如发火、骂人等,作为心理补偿的手段。⑥抑郁消极心理有的重症患者,早期对于治疗效果的预期较高,后见病情无改善,遂产生绝望心理,若绝望心理继续发展,又可能万念俱灰,消极等死。⑦不适感心理对各种症状的敏感度都会增强,患者常感到不舒服,不适感有时是局部的,如长期卧床,会感到疲劳,有时却模糊不清。⑧牵挂内疚心理重症患者的神志清醒或半清醒状态时,想到自己可能救治无望,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就要离别自己的亲人时,总觉得一切发生得太早太急,还有许多事情尚未办完,对亲人感到内疚和自愧。⑨依赖心理患者表现为行为幼稚、退化,希望得到全面照顾,由于习惯了监护病房的环境,并且生命安全有较大的保障,故而不愿意离开监护病房。由于患病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中心,对自己日常行为和生活管理的信心不足,被动性增加,事事依赖别人。
重症患者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可能是以某种情绪为主,有时则几种情绪交替产生,有时是各种情绪交织渗透存在,呈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其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病情,重要原因是心理情绪和精神状态。
重症患者的护理措施:针对重症患者心理特征的复杂多变性,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利用多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分析、探索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①理解、同情患者,关心体贴患者。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对他们加以安慰、解释和开导:如经常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和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的语言,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心理障碍。②对患者的焦虑、恐惧和怕死反应,护士应以亲切和蔼、沉着冷静的态度,熟练地操作,有秩序地安排,调节病房和环境的气氛,以积极的情绪,唤起患者治病的信心,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对暗示性强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信息,避免不良刺激。③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重症患者病情急重,有的甚至处于濒死状态,作为患者家属会出现不同的复杂心理变化,家属情绪的好坏,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因此,应该把患者及其家属看作一个整体,帮助家属稳定情绪,如:对惊惶失措、哭哭啼啼的家属,应该首先用温和的语言劝说他们离开患者,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然后对他们劝慰,说明他们的失态将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安下心来,对担忧、焦虑的家属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解释,并要求他们首先建立对医院的信任,再去影响和鼓励患者;对比较镇静有主见的家属,可如实告诉他们患者的情况及诊断、治疗方案,争取他们的配合,让其向患者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因患者较易接受家属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