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外国语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学论研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教学论研究专家,出版了大批高水平的专著和教材。本文选取了五本对不同教学论书籍,对其部分结构框架做了相对系统的比较。五本教学论书籍,每本都带有自身的特色。各位作者都展现了其极高的总体意识和系统思想,由浅入深阐述了教学论的内涵,厘定了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学各个要素做了探查。同时在各个版本的书籍中,理论兼顾实践,互补性地阐释了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既易于读者的理解与阅读又构建了带有自我特色的教学论书籍体系。
关键字:教学论 结构 框架
教学论又称教学法、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组成的。不同的编者因自身的情况以及所处时代的不同对教学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当代,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它已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一、目录结构之比较
通过表1很明确地看到五本书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一是章节数目的不同,有三本书的章节有十二至十三章,如王策三先生编著的《教学论稿》、李秉德先生编著的2001版《教学论》、裴娣娜先生主编、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2007版《教学论》。此外也有十九章的,如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所著的《教学论新编》;四章的如西北师范大学李定仁教授所著的《教学论研究》。二是章节框架的不同;王策三先生的《教学论稿》共分十三章,其内容包括:教学论逐步科学化历程的基本线索、当前世界范围教学论科学化的新探索、为教学论的进一步科学化而努力、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的各个要素、课程的历史发展等等。李秉德先生的《教学论》全书共十三章,是按照教学的逻辑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简而言之可以分为以下几大部分:教学及教学论的概念、研究对象,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七要素,中外教学论研究以及实验五大部分。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学论》共十二章。该书从目录来说划分比较细致,包括了上述两书的基本内容如教学以及教学论的概念、历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等。此外还涉及上述两书没有涉及到的学习方法与学会学习、教学内容、教学行为这些。陈佑清教授编著的《教学论新编》共十九章,围绕目录可以概述为四编:第一编总论,包括教学及教学论相关概念的厘定;第二编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介绍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本质、各种学习方式、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三编教导的过程,这一部分是明显区分于它书的内容,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师来阐述教学,包括为什么教?教的方法是什么?教的内容是什么?教的意义是什么?第四编具体情境中的教学,这与它书中的教学环境想类似,涉及两章教学的情境性,具体教学情境的把握。李定仁教授的《教学论研究》从目录看只有区区四章,并且它的结构与它书也是完全不同,主要围绕四个大问题,三十四个子问题展开教学论的研究,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教学论问题比较研究、外国教学问题研究、教师问题研究。
表 1 教学论五书目录框架之比较
书名 | 《教学论》13 | 《教学论稿》13 | 《教学论》12 | 《教学论新编》19 | 《教学论研究》4 |
作者 | 李秉德 | 王策三 | 十二校 | 陈佑清 | 李定仁 |
第一章 | 绪论 | 教学论逐步科学化历程的基本线索 当前世界范围教学论科学化的新探索 为教学论的进一步科学化而努力 | 绪论 | 教学释义 教学论概览 | 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
第二章 | 过程论 | 教学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进程 | 教学论问题的比较研究 | ||
第三章 | 目的论 | 学习方法与学会学习 | 发展性教学论的建构 | 外国教学思想研究 | |
第四章 | 原则论 | 教学的基本概念 | 教学目标 | 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过程 知识学习、操作学习和交往学习 反思学习、观察学习和实践学习 不同学习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关系 学习方式 | 教师问题研究 |
第五章 | 主体论 |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 ||
第六章 | 课程论 | 教学原则 | 教学内容 | ||
第七章 | 方法论:教学方法 方法论:教学组织形式 方法论:教学媒体 | 课程的历史发展 | 教学行为 | ||
第八章 | 课程的本质和结构 | 教学组织形式 | |||
第九章 | 课程设计的方法 | 教学媒体 | 教导的功能 教导的机制 教导的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重组和开发课程资源 十三章: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十四章:管理学习过程 十五章:激发学习主体性 十六章:促进学习过程有效地开展 十七章:评价学习效果 十八章:教学的情境性 十九章:具体的教学及其把握 | ||
第十章 | 教学环境论 | 教学方法 | 教学评价 | ||
十一章 | 反馈论:教学管理 反馈论:教学评价 | 教学手段 | 教学研究 | ||
十二章 | 教学组织形式 | 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趋势及其反思 | |||
十三章 | 余论——中外教学论研究及实验的现状与展望 | 教学效果的检查 |
二、内容结构之比较
(一)教学的概念界定
王策三先生从最广义的理解、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更狭义的理解、具体的理解这五方面来整合教学的概念,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2】。十二所高校编著的《教学论》中关于教学的概念是结合王策三先生的五种理解进而得出定义,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4】。陈佑清教授在《教学论新编》中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等各种发展资源,以促进学生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5】。李定仁教授的《教学论研究》中认为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一定观点的一种高效率的认识活动【6】。不同于上述四种概念认为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该定义把教学看为一种认识活动,在笔者看来或许更突出理论特性。
(二)学生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论述
王策三先生的《教学论稿》中并没有明确阐述这一内容。李秉德先生的《教学论》在谈及这一内容时,是在第五章主体论中的学生论中从两方面展开,首先是学生的基本观念即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完整的以学习、接受教育为主要任务的人以及学生学习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来论述学生学习的任务和作用。其次论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教师、班级、知识、环境等等这些常见的因素。十二校联合编著的《教学论》在谈及这一内容相比其它四书而言比较细致,是在第三章学习方法与学会学习中专章来论述,详细阐述了学习的概念及分类、学习的过程及方法、学会学习以及教会学生学习四部分。关于学习定义的界定、学习的要素、四阶段反思学习模式、学习方法指导是它书所没有论及的,该书编者认为学习是可以持久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的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8】陈佑清教授的《教学论新编》在第二编共五章来阐述学习这一内容,其篇幅之大是其它书籍中所无法相比的。在此书中编者主要是围绕学习与发展这一中心论题来开展的,实际上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为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过程;二为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的阐述;三为学习方式的选择。李定仁教授的《教学论研究》中在论及教会学生学习的问题这一小节中也专门论述了这一内容,与其它四书所采用的理论叙述有所不同,李教授运用案例结合理论的方法介绍学生学习,关于这一内容在笔者经过阅读看来可以归为两点。一是强调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二是关于怎样教会学生学习;李定仁教授认为有四步分别是善于确定学习目标、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向学生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如下图所示(图1)。这些都对指导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图 1学习目标示意图
(三)教学评价的论述
李秉德先生所著的《教学论》、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联合编著的《教学论》以及陈佑清教授所著的《教学论新编》这三本书的内容和框架搭大致相似,都是依次阐述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以及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这些内容,不同的是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联合编著的 《教学论》通过阅读可以发现其涉及的内容更趋量化,运用较多的图、表来解释,介绍了许多教学测量的实验,另外两本相比较而言则理论性较强。而王策三先生的《教学论稿》和李定仁教授的《教学论研究》与上述三本书的产别较为明显,首先在王策三先生的《教学论稿》中,还未曾运用“教学评价”这一名词,而是用“教学效果的检查”来阐述。他认为教学效果的检查,其完整含义应该包括:检查——分析——评定。有检查而无评定是无意义的;而要评定就必须有分析【11】。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王先生所论述的教学效果的检查实际上更侧重于对学生这一方的评定,对教师的评价很少涉及,这是与它书所不同的。另外本书在第十三章教学效果的检查中体到的试卷分析的意义、努力提高分析水平以及教会学生自我检查这些内容是它书中涉及较少的,尤其是教会学生自我检查对笔者的启发很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进行自检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李定仁教授的《教学论研究》关于这一内容是在“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这一专题中谈及的,与其它四书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李教授并没有按照逻辑的顺序来阐述教学评价的概念、种类、理论等而是以时间的进程,以文化价值为基础来阐说这一内容。整篇内容都是围绕文化价值观对教学评价的影响而进行的,具有较强的理论色彩。
三、小结
总的来说这五本书中李定仁先生的《教学论研究》与其它四本差异很大,可以这么认为,其余四本都是按照教学、教学论的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的展开书中的内容,而李先生的《教学论研究》是以专题的形式,或许可以理解为是论文的形式来阐述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王策三先生的《教学论稿》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其中的语言、用词与其它四本不同,较为朴实,易于理解。李秉德先生的《教学论》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既有深度又有高度,通读全文受益颇深,尤其是创造性地做出了对教学七要素的分析,把教学环境和教学反馈也作为教学要素,并作了专章讨论。十二所院校联合编著的《教学论》在阅读后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内容很多,针对性很强,学理性突出有些内容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有所见解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并且与其余四本书相比该书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来讲述相关的内容则更为立体。陈佑清教授编著的《教学论新编》相比较上述四本则比较新颖,全书从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导、具体课堂四大板块展,构建了一种“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论”。上述五书,每一本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自有的特点,只有反复读才能真正了解其中所蕴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继存. 论教学理论反思及其现实意义—兼论新世纪教学理论研究者的使命[J]. 当代教育科学, 2003(7):11-13.
[2][7][11]王策三. 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李秉德. 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8 ][9]裴娣娜主编;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学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10]陈佑清. 教学论新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6]李定仁. 教学论研究[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