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县城南小学校 重庆 垫江 408300
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细化习作目标,是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和质量的有效途径。良好的习作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细化习作目标对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的促进意义及生活化情境导入、先导式习作教学铺垫和思维导图式习作目标解读等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习作目标;写作质量;小学中段;作文教学
引言: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和执行,小学语文习作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步改变传统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向着有助于细化习作目标、提高写作质量的引导式、情境式、互动式教学方向转变,旨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强化教学实效,发挥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细化习作目标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促进意义
新课改对小学中段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并指出了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而小学中段学生思维意识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极为丰富。传统固化、刻板的习作教学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思维能力,也难以与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现状相匹配并展开深入教学。细化习作目标,在此过程中便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模式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了解作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将抽象、概括的习作要求和目标转化为具象的、与自身实际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形式进行深度学习。需要语文教师构建多元化的作文教学形式和路径,帮助学生细化习作目标,丰富写作内容,强化习作水平[1]。
二、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导入,明确习作方向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强调“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是应该结合现实生活,给予学生们关于未来人生发展所需要的教育,而不是作假的教育”。这一理念既强调了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也为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形式和内容优化指明了方向。小学作文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以生活化情境导入模式展开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明确习作方向,减轻学习压力[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这一内容时,语文教师就可以预设“我的生活我做主-实现自由的一天”生活化教学情境。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丰富的影视、影音和图文结合形式,分别呈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生活情境和情节元素。如衣、食、住、行、学习、劳动、交流互动、娱乐、体育运动等。让同学们结合情境内容,分别为自己搭配一日的行程和计划,并按照早、中、晚的顺序进行对应和匹配,以帮助学生明确习作方向、掌握习作方法,并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其次,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搭配,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述。如“当我拥有实现自由的一天……,早上,一睁开眼睛,我就会……;直到中午,烈日炎炎时,我便……;到了傍晚,晚霞映照时,我还可以……”。最后,请同学们在放学后根据本次课程所构建的情境和今天真实发生的事情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并以写作的形式,丰富作文内容,开启作文创作。以此形式,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日记教学的形式和路径,让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元素刺激下,体验“我的生活我做主”的趣味性,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形式,引导小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述的方法构建日记框架,随即通过一天之中真实发生的事宜来丰富日记内容,提升自身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先导式内容铺垫,细化写作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共享资源和便利的实施条件。先导式内容铺垫教学形式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在开展正式作文教学前,通过数字化教学形式,构建翻转课堂。合理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习作内容铺垫,以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语言建构能力和提升教学效能的综合效果。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这一内容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将观察植物的方法、描写植物的顺序和形式等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录制,并与“植物记录卡”等素材一同发布至班级群中,让同学们在上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并细化习作目标,以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在正式上课时,语文教师将不再对基础的习作内容和记录卡的构建模式进行反复讲述,而是强化课堂互动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引导学生通过“我和植物的情感连接”形式,构建作文框架,明确习作内容。让同学们在“看一看”、“闻一闻”和“摸一摸”的基础上,分别找寻与之对应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感觉与知觉等感官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和理解,为作文内容注入情感。以此形式,不但可以通过记录卡细化习作目标,还可以通过情感连接的形式为作文丰富创作素材和感情,有效提升写作质量。
(三)思维式情节构建,强化素养指向
思维导图是小学语文作文中段教学过程中所常用的形式和策略,不仅可以用来审题立意,还可以运用导图形式和内容,帮助小学生完成情节构建,强化习作水平。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信》这一内容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将“信”的形式和内容作为主体,自主设计信封的形状和颜色。同时以“圆圈图”的形式,预设“开篇”、“主体内容”、“结尾”三个分支部分。并采取绘画与文字并行的模式进行构建。最后,让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内容进行填充,以强化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的形式和路径多种多样,需要语文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及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要求,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创新育人模式。并以人性化和个性化统一的视角,为小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写作教学形式、内容和策略,促进学生各项语文核心素养稳步发展,为更高阶段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习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提升作文教学实效性和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小红.细化习作目标,提高写作质量——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3):32-34.
[2]唐其婷.小学中段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J].新作文(教研),2023,(5):018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