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田志远 邹爽  吴蔚  肖波  王海艳  通讯作者:王勤敬

中国人民解放军32295部队  辽宁省辽阳市  111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关键因素,以提供更有效的干预策略和管理方法。方法: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特定干预措施,如定期监测、合理用药和生活方式干预,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相关分析,评估各种因素对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和观察,观察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影响血压控制达标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药物依从性、生活方式、家族遗传史等。观察组在药物依从性、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方面表现较好,因此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药物依从性、生活方式等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定期监测、个性化干预和综合管理是提高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关键。因此,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加强患者教育和管理,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影响因素

引言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给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是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达标率仍然不尽理想,存在着较大的改善空间。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患者个体特征、疾病特点、医疗服务水平、药物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方式等。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优化治疗方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指导患者合理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影响因素的认识和探索,期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性别分布:观察组(50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分布:观察组:年龄范围在45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45-55岁患者8例,56-65岁患者17例,66-75岁患者19例,76-80岁患者6例。对照组:年龄范围在47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其中,45-55岁患者10例,56-65岁患者16例,66-75岁患者18例,76-80岁患者6例。病症情况: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高血压,但根据高血压的分级标准,他们的病症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略高于正常值,但尚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轻度高血压患者各占约20%(即各10例)。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明显升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中度高血压患者各占约50%(即各25例)。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极高,可能伴随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各占约30%(即各15例)。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特定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患者进行定期的血压监测,记录血压值,并建立起完善的监测系统,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压水平、合并症、年龄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高血压药物,并对用药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生活方式指导,包括饮食调整、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方面的建议,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观念,从而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相关分析,评估各种因素对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

2结果

研究表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影响血压控制达标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药物依从性、生活方式、家族遗传史等。观察组在药物依从性、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方面表现较好,因此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提高。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药物依从性、生活方式、家庭遗传史情况

组别

例数

血压控制达标情况

药物依从性评分

生活方式评分

家族遗传史

观察组

50

达标

95

80

对照组

50

未达标

73

58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若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根据2020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未伴随糖尿病或其他器官损害的非老年患者:SBP低于140mmHg、DBP低于90mmHg。伴随糖尿病、肾脏疾病或心脏疾病的患者:SBP低于130mmHg、DBP低于80mmHg。老年人:SBP低于150mmHg、DBP低于90mmHg。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指南可存在差异,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确定适合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此外,中国健康教育中也制定了相应的高血压血压控制达标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版),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一般患者的静息时SBP低于140mmHg,DBP低于90mmHg;并伴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的高危人群SBP低于130mmHg,DBP低于80mmHg。因此,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直接关系到疾病管理的效果。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或减轻心脏、脑血管等重要器官损害,降低发生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从而保障患者身体健康。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测,可以避免因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需要更昂贵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消耗,降低社会医疗负担。合理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稳定血压,患者能够减少头痛、疲劳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提升日常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因此,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不仅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节约医疗资源、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如定期监测、合理用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这些特定的干预措施,高血压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监护,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初蕊,王佳佳,胡哲.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与诊室血压达标率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医药,2023,44(14):54-58.

[2]何秀琴,杨文婧,何秀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3,22(03):355-357.

[3]赵雁婷.我国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双达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001134.

[4]吴迺淞.高血压患者于门诊治疗血压控制达标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8,23(03):51-53.

[5]阮晶,吴静.医学高知识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8,24(05):36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