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下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消化内镜下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喻正芳

 黄陂区人民医院 消化内镜室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消化内镜作为一种微创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消化内镜顺利进行的关键。护士要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观察病情变化。充分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消化内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引言

胃肠息肉是长期饮食不当、胃肠黏膜增生、慢性胃肠炎引起,可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进行合理治疗。临床治疗中,消化内镜具有手术时间短、易操作、术后康复快的特点,因而成为胃肠息肉首选治疗方法。但在实际治疗中,多数患者伴有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和预后效果,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此,消化内镜治疗的同时采取科学护理方法对消除不良心理,提高配合度有积极作用,且可保证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既往研究中提出,优质护理对胃肠息肉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护理内容更全面、护理方法更精细,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为进一步验证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特开展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院内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128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8~76岁,平均(51.34±2.11)岁;病程1~7年,平均(3.35±1.21)年;息肉直径7~14mm,平均(9.12±0.32)mm。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6~77岁,平均(51.39±2.17)岁;病程1~6年,平均(3.31±1.24)年;息肉直径7~15mm,平均(9.08±0.35)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纳入标准:①符合结肠息肉诊断标准,且满足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指征;②首次接受结肠息肉切除手术治疗;③意识清晰,可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等需要急诊手术者;②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接待患者,协助其完善术前检查,口头方式宣教疾病、手术知识及注意事项;术后遵医嘱进行饮食、生活护理,鼓励患者适时下床运动。研究组采用CNP。①制定CNP表。将入院指导、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术前检查、肠道准备、预防并发症、饮食、用药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内容依据时间顺序纳入CNP表格内。表格制成护理版、患者版,护理版置于护理病历中,患者版挂于患者床头,护理人员每天依据CNP表中的内容执行护理措施并做好详细记录,以免遗漏或重复。②CNP执行。a.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向其介绍住院环境、安全知识以及访视制度等;发放疾病宣教材料,口头答疑;告知手术流程、疗效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正确认知手术;陪同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缓解其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b.入院第1~2天。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包括疾病及手术知识、术前肠道准备的重要性、负面情绪对手术与预后的不利影响等。主动与患者交流,评估其情绪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安抚与鼓励,引导患者调整自身心态,保持情绪稳定。③术后护理。a.手术完成至术后3d。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提醒其术后24h内禁食,遵医嘱执行静脉补液,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大便性状等,提取大便样本送检;患者卧床期间,加强皮肤与口腔护理。b.术后4~6d。密切观察患者穿孔、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有疑为穿孔症状时采用X线检查确诊,一旦确诊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对症处理。饮食方面以流食为主,禁止食用豆制品、牛奶等易造成腹胀的食物及易引发切口出血的粗纤维食物。除大小便外,其他时间尽量卧床。

1.3观察指标

(1)身体指标:记录并分析两组首次排气时间、胃肠恢复蠕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疼痛评分。其中,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为依据,0~10分,以评分低者为佳。(2)并发症:记录护理期间两组患者腹痛、迟发型出血、便血发生情况。(3)不良心理:采用心境状态评分量表(profileofmoodstates,POMS)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紧张、慌张感,共3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问题,每个问题0~4分,以评分低者为佳。(4)护理满意率:采用院内自制满意率问卷对两种护理方法展开调查,90分以上即十分满意,60~89分即满意,低于59分即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DS、SA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讨论

消化内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相关疾病。一般情况下是安全有效的,但极少数患者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时了解这些潜在的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检查之前有所准备,并在需要时能够及时与医生沟通和采取适当的行动。这样,可以使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时更加安全和舒适。在消化道内镜手术中,怎样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又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更好地配合手术的目的,是目前消化道手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联合流程化干预的护理方式,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感,减轻患者的身体压力,从而达到更好地配合。术中监护是内镜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

术中护理要做好以下工作。(1)监测生命体征。要全程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如出现心率过缓、血压过低等情况,要立即通知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暂停治疗,进行液体复苏或给予药物治疗。(2)观察患者状况。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面色、肢体活动等,一旦出现不适,要立即告知医生。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可能需要立即终止治疗,进行氧气吸入或其他处理。(3)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包括在床旁准备好氧气瓶、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注射用阿托品、氟拉西坦等急救药品。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时能够快速接入进行救治。(4)辅助设备操作。要熟练掌握各种内镜设备的接线、调试方法,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还要辅助医生更换不同的镜头等,使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术后早期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至少观察2小时。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防止休克发生。观察大便性状: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大便性状,检查是否出现黑稀便等出血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尽快采取措施。体位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左侧卧位2-4小时,避免压迫胃部,以减轻腹胀不适。适当帮助患者活动,可以预防肺部感染,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孔。做好伤口及引流管的处理,严密观察出血情况等。

结语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检测围术期的护理是一项关键而复杂的工作。护理团队需要与患者密切合作,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通过专业的护理和患者的配合,能够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莹.优质护理对消化内镜下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1):167-168.

[2]胡晓红.临床护理路径对消化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患者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7):131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