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腮腺切除术对腮腺肿瘤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改良腮腺切除术对腮腺肿瘤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昆贵知

怒江州傈僳族自治州中医医院  云南  泸水673199

【摘要】目的:分析腮腺肿瘤(parotid tumor ,PT)患者治疗中,改良腮腺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PT患者为对象,摸球法分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腮腺切除术,比较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FG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PT的效果显著,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关键词】腮腺肿瘤;改良腮腺切除术;面神经功能

腮腺肿瘤(parotid tumor ,PT)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胀、按压痛等,易误诊为腮腺炎。尽早确诊并治疗是控制PT患者病情的关键,否则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肿瘤从良性向恶性转变,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手术采用“S”形切口用于切除肿瘤,这种手术方式尽管能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但手术操作会导致面部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1]。改良腮腺切除术的实施,能有效避免传统手术的应用弊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研究选取48例PT患者为对象,重点分析改良腮腺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PT患者为对象,摸球法分组,每组各24例,患者收治时间:2023年2月-2024年3月。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肿瘤部位:左侧、右侧各15例、9例,病程10-28月,平均(15.15±1.02)月;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肿瘤部位:左侧、右侧各16例、8例,病程10-26月,平均(15.12±1.06)月。两组患者的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切除手术。调整患者为健侧卧位后进行全麻,进入麻醉状态后定位肿瘤部位,作“S”形切口,层层分离组织后充分暴露病灶。医生观察腮腺肿瘤的分布情况,依次切除腮腺浅叶组织、腮腺肿瘤与腮腺管,及时对腮腺渗液切口进行结扎操作,确定肿瘤完全切除后内置引流管,消毒手术切口后逐层缝合。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体征指标,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腮腺切除术,全麻状态下沿患者下颌后部作倒“S”形切口,下刀后从耳屏内侧持续切开,经过颌后部、耳垂后沟,达到耳廓后2/3的位置停止。在发际线方向以75°倾斜角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直至病灶完全暴露,将腮腺肿瘤、腮腺浅叶局部切除,保留部分的腮腺管,然后对腮腺组织进行结扎。将伤口处理完成后,将腮腺周围淋巴组织清除掉,并在合适位置留置引流管,清洗后缝合。术毕监测患者伤口有无感染、渗血等情况,术后24h无异常可拔除引流管,采用加压包扎方式,直至伤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1)采用面部神经功能分级下降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显效:肿瘤被完全切除,后续无复发,神经功能分级下降超过3级;有效:肿瘤被切除,术后出现复发,再次手术后无复发;神经功能分级降低1-3级;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病情并未好转。

(2)使用Sunnybroo面神经评定量表(Sunnybrook Fa⁃cialgrading System,SFGS)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为静态(0~20)、联动(0~15)、随意运动(20~100)三个维度,评分高则患者面部神经功能优越。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5.0软件计算统计学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实施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4

12(50.00)

6(25.00)

6(25.00)

18(75.00)

观察组

24

20(83.33)

4(16.67)

0(0.00)

24(100.00)

4.762

P

0.029

2.2面神经功能

治疗前,组间面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面神经功能(±s,分)

分组

例数

静态分

联动分

随意运动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4

8.12±0.15

14.58±1.02*

8.32±1.05

13.65±0.13*

59.63±2.12

76.85±2.58*

观察组

24

8.15±0.18

17.85±0.65*

8.35±1.02

14.80±0.20*

59.65±2.15

84.63±4.26*

t

0.627

13.245

0.100

23.618

0.032

7.653

P

0.534

<0.001

0.920

<0.001

0.974

<0.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P<0.05。

3 讨论

PT属于颌面部良性肿瘤,早期确诊并治疗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还能有效预防肿瘤向恶性病变的程度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PT的手术治疗经历几个重要阶段,单纯摘除肿瘤是最早的PT手术手段,这种手术方式不会损伤患者面部神经,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研究深入,传统切除术用于PT患者的治疗,这种手术方式的操作视野清晰且术后复发率低,但传统术法需要全部切除整个腮腺,加上S形切口的涉及范围较大,术后易形成切口瘢痕,甚至导致患侧面部凹陷

[2]

改良腮腺切除术的实施,有效改善传统手术的缺陷,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还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统计学结果可知,改良腮腺切除术的实施能获得良好效果,还能保护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安全。传统腮腺切除术尽管能保证彻底切除肿瘤,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但手术采用“S”形切口,切口巨大,且切口位于耳前区域,患者下颌部位术后不注意保养会留下瘢痕,加上手术需要切除的范围较大,无法保证患者面部的美观性与面部神经组织安全性。改良腮腺切除术的应用,采用倒S形切入,手术切口隐入发际线内,小切口状态下层层分离组织迫使肿瘤完全暴露,手术切口小且具有隐蔽性。手术操作借助拉迫使腺体完全暴露,手术切除范围小且减少手术器械直接伸入皮下组织的次数,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围正常神经组织的损伤[3]。同时,改良腮腺切除术还保留腮腺管、腮腺前部,腮腺的残余腺体继续发挥分泌功能,面部神经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之下降。改良术式不仅能缩小手术操作范围,还保留残留的腮腺功能,最大程度保证面部神经不受损,避免术后面部左右五官不对称的情况,也不会出现面部畸形,满足患者的术后美观性要求[4]

综上所述,PT患者治疗中,改良腮腺切除术的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孙道辉,袁宇,熊琴.改良腮腺切除术和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疗效对比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15):25-28.

[2]李常东,王思明.分析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临床效果及对血清指标影响[J].系统医学,2022,7(4):1-4,25.

[3]李云杉.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4):147-149.

[4]梁世桢.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