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洞泵站工程管理处
摘要:修建水库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建设中采取切实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保持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前期生态规划和评价,能够科学预测并缓解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建设时,通过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加强水土保持及防治污染,可将环境破坏降至最低。建成后开展了生态修复与跟踪监测工作,保障了生态环境修复与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水库大坝如何做到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维持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目标。对生态采取可行的保护措施以及建设之后对生态进行修复及跟踪监测等措施,保证生态环境能够得到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1.水库大坝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1 维护生态平衡
大坝建设在改变原有水文条件的同时,还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了深刻影响。一是,潜游河流流量、水质变化会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的变化,对整个食物链产生影响。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有些种类就会出现生存危机甚至绝种,继而破坏生态平衡。二是,施工期开挖土石方和爆破可能诱发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淤积和加重环境退化。三是,建设期间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若未得到控制与治理,将污染周围环境,并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大坝施工来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地发展。
1.2 保障生物多样性
在水库大坝建设过程中,确保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大坝建设有可能给当地生物栖息地带来损害并影响其繁殖与存活。在建设期间需格外注意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保护问题。比如通过设置生态保护区或者缓冲区等方式来避免对施工区域重要生物栖息地的扰动。还可以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例如植被的恢复和湿地的修复,来改善因施工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为动植物创造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建设过程中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冲击,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3 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库大坝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大坝建设是一项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要目标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但是它也给环境与生态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短期经济效益很难挽回长期环境损失。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还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保证资源永续利用。将生态保护理念与技术引入大坝施工,并采用绿色施工工艺与环保措施可有效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比如利用生态护坡技术和低影响开发技术不仅可以达到工程建设目的,还可以降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扰动。也要鼓励大众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去,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奋斗。水库大坝的建设既可以给经济发展带来动力,又可以给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带来保证,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达到和谐统一,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
2.水库大坝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 施工前的生态规划与评估
水库大坝建设启动之前,综合生态规划和评价的关键。该流程包括:对施工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细致调查与分析,确定可能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及种类,预测施工活动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多种效应。科学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生态保护方案以保证建设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利环境影响。比如,当评价时发现一些地区存在珍稀植物或者动物栖息地时,应在规划阶段制定规避这些地区的建设方案。生态规划可以为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做到有规律可依,对生态破坏进行有效的防治,以寻求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点。
2.2 施工中的具体保护举措
具体生态保护举措的实施是生态保护是要严格执行建设前拟定的生态保护方案,保证措施的有效落实。具体的保护举措有:修建生态隔离带降低施工噪音、灰尘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靠近河道的,应当设置沉砂池、过滤装置等,避免泥沙入河,维护水生生态系统安全。要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强化其生态保护意识、保证施工期自觉遵守环保规定。严格管理与控制的措施,保证了在建设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创造了良好条件。
2.3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
减少水库大坝建设期间对土地的占用及植被的破坏,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空地、荒地,以免占用农田、林地,以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与破坏。另一方面,施工期间要采取措施对原植被进行保护,如施工区要设保护带以免重型机械直接损坏植被,同时运用移植或者保护性修剪措施最大程度保留原植被。当不可避免地发生植被破坏时,要制定周密的恢复方案以保证建成后能及时恢复重建植被。要积极实施植被恢复工程、选择合适的本地树种、草种栽植、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等。降低土地占用与植被破坏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为之后生态恢复奠定基础。
2.4加强水土保持
施工区域通常都要经过大范围的挖掘与平整,这类活动极易造成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建设前,要有周密的水土保持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建设截水沟、沉沙池及挡土墙、以防水土流失。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表干扰,维持地表植被完整和减少裸露土地。施工现场四周要栽植防护林带,利用植被根系固土作用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定期对水土保持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水土保持措施有效落实。
2.5 防治施工污染
在施工活动过程中会有大量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物产生,若是没有得到很好地治理,将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首先,要建立并完善环保管理制度,严格把控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污染物。比如在施工现场建立专用废水处理设施将施工废水收集起来并加以处理,以免直接排入河流或者湖泊,以防水体污染等。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要进行分类收集、治理,保证有害废物的安全处理,降低土壤、水体污染。其次,要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工作,增强其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保证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环保规定进行,降低环境污染损害。
2.6施工后的生态修复与跟踪监测
水库大坝建成后进行生态修复和跟踪监测保障生态环境的恢复。第一,要在建设前期进行生态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建设期间的实际状况制定出详细的生态恢复方案,其中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以及水体净化的具体措施。对受损植被要采用科学恢复方法并选择合适本地树种栽植,以提高恢复速度及成活率。要对建设期间受污染水体实施净化处理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第二,要定期对生态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掌握生态修复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并保持稳定。
结束语
总之,修建水库大坝虽然满足了人类社会的需要,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挑战。通过对建设前期生态规划及评价、建设过程中具体保护举措、建设后期生态修复及跟踪监测等工作,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及修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举措既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更科学,更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办法,给子孙后代留个绿色,健康地球。
参考文献
[1]张作勋.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研究[J]. 水上安全, 2023, (15): 103-105.
[2]翱翔. 浅析铁路隧道施工环境保护的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 (33): 148-150.
[3]李建辉. 浅析铁路建设涉水桥梁施工环境保护措施[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 4 (21): 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