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童谣以家园社三位一体方式渗入幼儿一日生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1
/ 2

粤语童谣以家园社三位一体方式渗入幼儿一日生活探究

黎健仪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有为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作出定调:城乡各类幼儿园尝试利用本地各种教育资源,民族地区幼儿园则尝试开发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努力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课程。粤语童谣作为我国童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粤语传唱,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践行,有它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广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我园调查统计,我园小朋友有四百三十二人,本地户口小朋友一百八十人,会说、会讲粤语的小朋友还有不到八十人,只会说粤语的小朋友也不到一百人。究其原因:

      第一,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很多的外来人口来到广东,在带动广东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粤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大量本土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也基本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会说粤语的孩子慢慢地减少。

    第二,受到外来文化以及现代传媒的影响,孩子唱与听都是从网络及电视上得到,粤语童谣在孩子的世界里渐渐远去,反映广府文化和地域习俗的粤语童谣失去往日的魅力和风采,亟需我们南粤大地的幼教工作者重新审视粤语童谣的教育功能和组织形式,全面、深入挖掘粤语童谣的文化内涵,重塑幼儿园粤语童谣教育 。

因此,我们觉得还是要把粤语本土文化方言重视起来,借助课题开展研究以"粤语童谣在一日生活中的运用"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推广本土方言。

一、童蒙养正:"粤"文化先启航,让粤语儿歌渗入一日生活

粤语儿歌以简短的形式,鲜明的旋律,顶针的修辞,以盎然的儿童趣味叙说了广府文化,内容不少都是粤语儿歌中改编出来的,具有通俗直白、节奏轻快、反映儿童的生活趣味、传播生活、教育生产常识等。

(一)一日活动环节播放粤语儿歌,加深幼儿印象

粤语童谣资源很丰富,每日早上到园的时间约为7:30—8:30,我们利用孩子入园的这段时间播放了一些儿童耳熟能详的经典粤语童谣让孩子们欣赏,如《醒目仔》《小太阳》《何家小鸡何家猜》等,从儿童最直观的声音入手来学,让孩子们通过不断循环的听,为了加深对粤语儿歌节凑的熟悉,我们选取一些题材把它融进晨间游戏,晨间早操中去,例如:带领幼儿一边唱诵《凼凼转》,一边玩钻圈抓人的游戏,在操节的编排中,我们结合园所特色,以篮球为器械材料,结合粤语儿歌《小太阳》,利用篮球作为太阳去创编动作,在每天的早操音乐陶冶下,孩子们渐渐能随口哼唱。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还恰到好处地把儿歌与幼儿小学生活的各个环节、过渡阶段相结合。在盥洗阶段采用了《洗洗手》,收集阶段采用了《点虫虫》,播放阶段采用了问答歌《乜嘢弯弯在天边》,让幼儿来集合上集体活动要求坐好的时间,让幼儿听一些粤语儿歌《排排坐》,不但使幼儿领略了粤语童谣的味道,将儿歌回归于日常生活中,回归于幼儿们能够了解的具体知识和能够掌握的具体行为,让孩子们在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帮助他们复习、巩固童谣,能够间接地减少,甚至避免毫无意义而枯燥的等待时间。

(二)从一日生活活动中学习粤语儿歌

此外我们还把儿歌加入到区域游戏中来,让小朋友在游戏中,用打击乐器配合儿歌,充满激情的诵读儿歌;音乐活动, 结合轻松活泼的歌曲演唱童谣显然比简单的吟唱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另外,我们还用传统童谣的唱词,配上儿童耳熟能详的曲子,加以用快板、钢琴等旋律来与儿歌相配合。例如传统儿歌《点指兵兵》配上敲击音乐,旋律感更强,引起了孩子濃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儿童观看方言浓厚的《落雨大》后,让孩子在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伴着传统儿歌的伴奏即兴表演,既迎合孩子参与和表演的愿望,还可增加了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还尝试把粤语儿歌题材渗入到孩子的体育游戏当中,如把粤语儿歌《《氹氹转菊花园》编辑成孩子喜爱的追逐游戏,孩子在玩中一边唱儿歌,一边玩游戏既生动又开心,孩子会更感兴趣。

(三)通过粤语儿歌自我表现,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兴趣

为使粤语童谣更深刻地植根于幼儿的心里,我们创造了各种儿童表演的方法,以多种类方式去让幼儿们欣赏粤语,并爱上粤语,在每月每班的晨会展演中,我们会利用儿童晨会的形式,让幼儿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站在舞台上演出,以唱歌、舞蹈、音乐律动情景剧等孩子们喜爱演出的方法去开展儿童演出,让孩子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满足我愿意学的兴趣。

二、寓教于乐:"读"文化加入,以粤语童谣带动影响

粤语故事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注重格律和韵脚,一般以口头方式传播。很多儿歌都是通过古代礼仪中的惯用语逐步制作并传播而来,又或者以较晚一点的历史事件为主题制作而成。它们都摒弃了传统抽象的说教和乏味的道德灌输,代表了与幼儿的经历相类似的许多成熟的生活经历,也代表了幼儿具有的多种才能和需要。

(一)将童谣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之中

1.在语言活动中进行童谣教。

我们在语言活动中引导孩子聆听和体会粤语儿歌,让孩子感受民族语言的美,结合轻松活泼的歌曲演唱儿歌显然比简单的吟唱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把古老的民间文化和现代民间艺术巧妙的结合,使孩子受到了文化教育。

2.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童谣教学。

童谣也可与数学方面的教学相结合。孩子由于知识水平限制,很难认识抽象的数字。粤语儿歌中有大量的数数字歌,这一类民间儿歌常常把数字和文学巧妙融合一起,比如小学儿歌《数字歌》的学习,孩子能够在读儿歌的音乐中简单的了解数序,认识一些简单的数字图形等。

3.在艺术活动中进行童谣教学。

粤语儿歌作为中国民间传唱的一种文化形式,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将粤语儿歌合理地融入并渗透到了歌曲、舞蹈和图画创作之中,不但可以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从多感官上参与学习粤语儿歌,同时还可以整合孩子们自身的经验,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用儿歌的唱词,配上他们耳熟能详的歌谣,配以各类乐器、钢琴伴奏等为儿歌伴奏。如将儿歌《打开蚊帐》配上打击乐器,节奏感更强,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练习积极性;。

(二)在游戏活动之中进行童谣教学

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孩子透过游戏,便能使社会之无法制服与无法了解的问题变得能够制服和了解。所以,游玩中成为粤语童谣继承和开发的一项领域。例:教师在开展孩子教学童谣《何家公鸡何家猜》时,在指导孩子学好童谣的基本上,将童谣的后段词句与常规体育游戏"猜拳"紧密结合,孩子边念童谣,边随童谣有节拍开展"猜拳"比赛,赢的任何一方模拟公鸡的运动,输的任何一方则模拟小鸡的运动。孩子们玩得乐不思蜀,情绪高涨,积极性能获得很好的培养。在《落雨大》童谣中,我们根据歌词情境,结合我们的一些户外游戏材料,让幼儿搭建出一个有过桥、有担柴、有跳水坑的情境,边唱边玩,不亦乐乎。

(三)进行粤语儿歌的教学,让孩子们感受本地语言

我们要求儿童的语音发展一定要从听字开始,然后发展到能说会道,当然也不可以是几下子就会说,最起码会学一个朗朗上口的粤语儿歌。在粤语儿歌中《猜呈沉》"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烧包。老鼠唔食香口胶,要食就食豆沙包,"。实际上是猜拳戏,儿歌也很上口,孩子们慢慢玩着玩着就懂得了。

三、家社合力:家"文化深入,以粤语讲古影响社会

我们还结合悦评越好微信平台进行粤语亲子讲古,通过微信打卡,提倡父母与小朋友在家中共同吟唱、讲古;引导家长进行原创作品、仿编、改写,创作孩子们喜爱的粤语儿歌,并且利用家长助教进课堂,请父母们到幼儿园中共同讲解粤语故事,教授孩子粤语童谣,另外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借助爷爷、奶奶长辈的力量,让长辈教孩子唱粤语童谣,提倡家长参观粤语博物馆,感受粤语的博大精深。

随着"家"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本着从小培养对粤语讲古形成兴趣爱好,我们还开通"粤讲粤过瘾"的电台小广播,以班为单元,每周进行二次开讲,并邀请了懂粤语的教师、父母和社区成员,针对孩子们感兴趣的儿童绘本故事进行了粤语版的讲述介绍,同时也将儿童绘本故事讲述中的粤语讲古转播到微信公众账号中,配有儿童绘本故事讲述视频,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将粤语讲古展示出来。另外我们还相应的刷选一些比较好的粤语童谣公众号推荐父母关注,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粤语博物馆等,以拓宽翻找粤语讲古的渠道,此外还通过家长用粤语走进教室的形式,聘请会演唱粤语儿歌的长辈到孩子班上进行下一次表演;让长辈来教孩子们唱粤语儿歌

事实上,在“粤·读·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带动下的粤语儿歌、粤语童谣、粤语讲古都是一门广府的语言文化艺术作品,儿童从中感受它们的历史文化背后的传统出发,老师或者父母的配合引导,进行一点点的传播,让儿童懂得广府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精华。在这一年的时光中,小朋友们学中玩、玩中学,逐渐得到了父母、社会的支持,也越来越深化了对粤语这一本在地话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使我们重温了当初的粤语本地语言的魅力,并期待着它能在本地话语中不断发光、闪亮。

参考文献:

[1]孙红燕.谈童谣教学[J].教育管理研究,2012

[2]黄玉妍《“粤·读·家”文化策略推进研究》来源:新课程

[3]吴敏妍;陈晓明《粤语童谣,点亮你我童年——浅淡粤语童谣在我园教学中的运用》来源:亚太教育

[4]潘颖斌《开启粤语通道,走进广府文化——论幼儿园粤语教学》来源:教育观察(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