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路径。首先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在价值以及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通过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在价值和乡村振兴的基础作用,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涉农资金、提升耕地质量、推动区域特色化建设、完善事后管控机制和明确主体部门职责等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发展活力。通过综合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套系统、实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引言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加速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实需求
1、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在价值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生态保护,通过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夯实农业生产条件: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质量,为农业集约高效发展奠定基础。稳定产业产能: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稳定产业产能,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1)“三农”资金来源更加丰富
政府预算: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等。金融机构融资: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作为吸引金融机构融资的优质项目,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社会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良好预期和收益,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2)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更加充实
不仅仅局限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包括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科技推广、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条件[1]。
(3)以建投经营为主体,形成农业产业新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农业投资,形成以建投经营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二 、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路径
1、加强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把定产业发展目标
(1)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定位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明确其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
(2)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布局和时序。
(3)强化规划引领
严格按照规划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项目选址、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符合规划要求。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4)突出区域特色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注重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乡村产业体系。
2、 整合涉农资金,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发展活力
(1)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
(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
(3)优化资金使用结构
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结构,确保资金用于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和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融资环境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优化营商环境,为投资者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强化信息披露制度,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投资项目的情况[2]。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通过区财政预算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结余资金用于建后管护。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采用先建后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其投入积极性。
3、提升耕地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发展潜力
(1)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估,确保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2)实施土壤改良与培肥工程
结合当地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实施土壤改良工程,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通过有机肥料的使用、秸秆还田等措施,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4)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耕地用途管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4、推动区域特色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发展后劲
(1)挖掘区域资源优势
深入分析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潜力,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
(2)培育特色产业
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3)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新型销售模式,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4)推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间农业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的农业合作项目,促进区域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
5、 完善高标准农田事后管控机制
完善高标准农田事后管控机制是确保农田建设质量持续稳定、提高农田综合效益的关键。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建后管护机制:明确界定各级政府、村级组织和管护人员的建后管护职责,建立“县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级落实”的建后管护机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建后管护负总责,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建后管护监管主体责任。推广“田长制”和“护田员”制度:通过推行“田长制”,明确田长职责,并开发“护田员”等公益性岗位,确保农田有专人管护。同时,对“护田员”进行培训,提高管护专业水平。加强宣传引导:通过针对性开展宣传引导,提升群众对高标准农田的知晓率和主人翁意识,动员群众自用自管。鼓励群众自治,将农田管护写进村规民约,成立农田保护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层层压实监管责任。结合各地探索实施“田长制”的契机,确保农田建设质量的持续稳定。
6、 明确划分主体部门职责,打造领导小组职能实体化
明确划分主体部门职责,打造领导小组职能实体化,有助于提高农田建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明确定位和合理划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定位,根据公司的规模和业务类型,合理划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职责重叠和缺失。制定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后,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以及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合作方式。打造领导小组职能实体化: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其在农田建设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农田建设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
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涉农资金、提升耕地质量和推动区域特色化建设\完善事后管控机制和明确主体部门职责是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路径。通过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本文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小滨.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3, 43 (05): 107-108.
[2]吕得松.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策略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3, 43 (02): 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