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蕴含的人民立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3

浅析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蕴含的人民立场

刘晶

疏勒县委党校 844200

摘要:在现阶段的历史进程中,以人民为立场的理念已经成为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掌国家大政的主要方针之一,彰显了党在新纪元下对于自我定位和使命目标的延续与深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治疆方略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该方略植根于以人民福祉为重点的价值观念中。这种价值导向不仅贯穿于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宗旨导引、实施路径、行为指引之中,同时也回答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为谁治理新疆、依托何种力量、成效如何共享的问题。以治疆方略为依托,我们应当立足历史脉络、价值意义与实践经验对其进行综合审视。

关键词:新时代;治疆方略;人民立场

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党针对新疆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台了新的治理方针。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新疆迎来了自和平解放后最为迅猛的发展阶段。自此之后,其在经济与社会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民众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多民族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以及安全感也得到了持续提高。二十大的报告明确提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确保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和改进,这体现出了经济发展在维护和促进民众福祉方面的基本和关键影响,并着重指出了以发展成果服务于人民的重要性和党坚持以人民为主的立场。总之,随着二十大的召开,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引领下,应该实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在积极肯定新疆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站在人民立场上对新疆的未来展望及方向做出战略性的规划。

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时代背景

实践发展往往会自发催化理论的完善。只有当实践走在领先地位时,理论才会相继创新。在新时代,党领导下的治疆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与需求。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的党中央的支持下,新疆事务应当基于全局视角进行思考和治理,在满足新时代下党治国理政需要的基础上做好新疆工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在二十大召开后,我们必须将二十大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的举措中,全面落实新一代党的治疆方针政策,认清责任、明晰责任,并勇于负责、恪尽职守,以此为不断深化新疆法治建设、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奠定更为坚实支持。在新时代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将治国理政的宏大构想付诸于实践中,针对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问题、风险进行针对性处理。为了达成该目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具有新时代标志性的一系列斗争中,着力解决各类重大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疆的治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讲话,通过分析习总书记讲话中的共性发现,其经常会提及新疆在战略地位、问题等方面的特殊性,并且还指出了治理新疆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新疆地处我国的西北边界,是与外部交接的重要地区,并且其还分布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在存储战略资源、传输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疆现存的主要问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并且比较复杂,特别是在治理分裂、恐怖主义等问题方面需要做好攻坚战的准备,另外,新疆地区的大多数人都信仰宗教,但是宗教思想也具有两面性,积极正常的宗教思想可以使人们得到精神慰藉,但是极端思想不但会破坏宗教的形象,还不利于社会稳定。有关数据统计,自1990年至2016年底,新疆及其他地域累计发生了数千起暴力恐怖事件,导致许多无辜民众丧生,上百名执法工作人员因公牺牲。反对分裂主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充分落实治疆方略不仅关乎国家的至高利益,同时也是新疆众多民族群众的根本福祉。

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党的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结合新时代背景整合了治疆实情与其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带领人民在国家治理中不断推陈出新,在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取得创新,促使新纪元下治疆方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新疆的实际状况,我们应该优先关怀及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手从根本上解答各类社会矛盾,积极探索和采取依法治理的手段来打击和防范恐怖行为与极端化,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各民族人民的安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经验和策略体系。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年轻人应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紧跟党的脚步。他们既要怀抱理想,又要实干;既要勇于创新,又要能圆梦。青年应该立志在新时代成长为有志向、肯担责、不怕困苦、愿奋斗的杰出人才,让青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绽放异彩。从2022年开始,洪纳海边境警察局党组织以建立“党旗耀边关,执剑握盾护平安”的党建品牌,激发党员履职尽责、争先创优。该所创建了一个包括邻近五个派出所在内的联合巡逻快速反应体系,有力遏制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显著提升了当地民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感。

现今,党在新疆所采取的政策已经通过实际行动显示出了阶段性成效,必须不断地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来推进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执政阶段应坚持人民立场,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作为工作的衡量标准,关注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价值导向

(一)、坚持将保障各族人民的幸福作为治疆目标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我党一直清晰地把握着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方向,无论是在革命斗争、国家建设或是改革开放的征程中,这一方针始终没有改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动国家治理的征途上,党必须坚守初心,恪守“以民为本”的理念,并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担负起重大责任。

基于新时代提出的治疆方略应该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视为总体目标,这体现了习主席提出的“关注民众福祉”的价值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考察新疆,在一次考察过程中,其表示,在新疆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目标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体战略规划的落实,并且其与国家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民族的团结性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还关系这我国是否能够尽快完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习主席提出,要在新疆治理工作开展的全程中积极落实这两个总目标,将其视为工作重点,全面协调各类工作的落实,为新疆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实现社会稳定及长治久安的工作目标,应该以其为依据充分分析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二者互为基础与后盾,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推进发展的根基,缺失稳定则可能引发混乱,阻碍发展。纵观新疆的发展轨迹可知,社会稳定是经济增长、民众实现生活安康和幸福的前提。目前,新疆与其他地区一同进入了关键的发展阶段,为全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落实、战胜贫困、防范风险、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都需依托于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反,缺乏社会稳定的基础,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化作虚无,甚至毁掉前面取得的成就。因此,应该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放在首位,始终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坚决贯彻落实一切稳定控制的措施,为赢取长治久安优势而不断奋斗,努力打造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疆,使新疆地区的民众长期生活在一个和睦、繁荣、文化发达的环境中。

(二)、各族人民共享治疆成果

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核心,针对新疆的战略地位、问题等方面的特殊性,提出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旨在绘制“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通过上述四个词、十六个字的分析,可以将其中的关系汇总为三个要点:稳定与发展、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这四个词分别代表前提、基础、条件以及目的。具体来讲,团结和谐是基于社会角度提出的愿景,繁荣富裕是基于经济角度提出的愿景,文明进步是基于文化的角度提出的愿景,安居乐业是基于人民的角度提出的愿景,其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稳定牢固的社会秩序,实现长治久安。通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之间进行平衡与融合、相互促进与施力,设立一系列常态化的行为准则。这些新型的理念思想,实际上映射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坚持以各族人民共享为目的”的观点,这一点在新疆特定情况的应用上得到了具体体现,并且这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解读、完善与发展。

(三)、坚持以各族人民为共治主体

从历史、价值的角度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理政的理解,前者可以概括为人民群众史观,后者可以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这进一步提升了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思想高度。并且总书记纵观党中央在理论、实践方面的探索,整合了1978年至当下获得的探索成果。伴随新时代的到来,针对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及其由大到强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追梦人”的概念,并强调我国人民都应该参与并推进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积极宣扬中国梦,这体现了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创共享发展成果的核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立足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因此其强调要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鼓励全体人民团结合力,共同开创伟大的历史成就。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由习近平领导的中央集体领导层坚持认为治理工作应当本着以各族群众为治理主体的原则。在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疆新举措,其表示,新疆的管理体系、管理措施、管理哲学以及管理方法都应当具备“现代化”的鲜明指向性。在此方向下,新疆各民族人民不仅是管理体系健全与发展的基石,同样也是运用和创新这一体系的重要主体。而要推动新疆管理体系及其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应该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的价值理念、思维觉悟、文化层次,使其更加具备现代化的特点。实现长治久安与社会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深切期盼的理想目标。其目的在于塑造使人民拥有一致的理想、目标、话语以及精神支柱,为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而努力。坚持各族人民共治不仅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而且也有利于诠释出新的社会发展规律。

三、以各族人民为中心落实治疆方略

(一)、站稳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讲话报告中指出,民意民心是政治发展的主要导向,必须积极洞察并自觉把握“国之大者”,始终将国家的政治安定与人民福祉置于优先位置,努力拓展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党对群众的根本策略。要把实践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指导精神转化为实现新的突破与成就的举措,特别是在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方面取得更多的实效,致力于在推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并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专注全力解决民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优化社会治理体系,使人民的意见得到无阻碍的表达与体现,尽可能在问题初露端倪时迅速识别并妥善处置,防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二)、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唯有从根本上强化提升党组织的能力建设水平,才能为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首先讨论的是“要打什么”,即以新疆事务的总体目标为依据,抓好各项事务。这项任务的整体难度比较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优良的精神面貌和胸襟,以抵御风险、克服困难、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其次是“由谁来打”,这一问题的答案是由中国共产党引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再者是“是否敢打”,实际上这考验的是敢于担当的决心与勇气,它要求人们持续积极向好、奋勇争先,并且保持敢于负责任的态度去进行“锤炼”。四是“如何打”,对此,应该汇集众力,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五是“是否可以打好”,对此,党员与干预应该历经“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使其在精神、能力、作风等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六是“打的成效”,即实现伟大复兴的局部中国梦。为了在治疆过程中得到好结果,应该不断优化、强化干部队伍;深化基层政府和机构的建设工作;迅速查明并处理存在的作风问题,毫不动摇地推进反贪腐斗争,确保满足人民的期望。

(三)、重视南疆工作

新疆南部地区是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外部势力渗透、遏制分裂主义活动的关键地带,同时也是我国实施扶贫计划的重点区域,是对西外交的突出阵地之一,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新的扶贫资源配置中,南疆需要优化配置效益并与国内外合作伙伴携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全国同步步入小康社会,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推动南疆发展,必须认真聆听并尊重当地各民族的声音、需求与愿望,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始终放在首位,大力推进民生项目,加力扶贫政策的实施,并确保政权在当地的牢固根基。

参考文献:

[1]苏韦铨,李彦.历史制度主义视阈下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演进[J].民族论坛,2020(3):17-26.

[2]闫晓君,韩丽.边疆治理视域下民族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基于210份裁判文书的法理分析[J].民间法,2023(1):339-353.

[3]赫永进.文化治理视域下文化润疆的历史演进、时代内涵及实践路径[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23,43(1):4-10.

[4]王欣,洪玺铭.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促进新疆各族民众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考察[J].西北民族研究,202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