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近年来关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与护理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特征、手术相关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血压管理、心理护理等。结论 了解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护理
一、引言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其破裂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再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明确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2]
(一)动脉瘤特征
1动脉瘤大小:动脉瘤的体积在术后再出血的风险评估中占据关键地位。通常而言,较大尺寸的动脉瘤由于其瘤壁承受的压力较大,血管壁结构相对薄弱,故更易在术后出现再出血的状况。
2动脉瘤位置:动脉瘤所处的解剖位置对术后再出血的风险亦有显著影响。例如,位于后循环、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等特殊部位的动脉瘤,由于其周边血管结构复杂,血流动力学特征独特,手术操作难度较大,从而导致术后再出血的风险显著增高。
3动脉瘤形态:动脉瘤的形态特征亦是评估术后再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3]。不规则形态的动脉瘤,其瘤壁的应力分布不均,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易受损,因而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几率明显增加。
(二)手术相关因素[3]
1手术时机:手术时机的选择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手术(发病后 72 小时内)尽管能够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但由于此时患者的脑血管处于应激状态,血管痉挛较为严重,可能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风险。
2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的精细操作对于预防术后再出血至关重要。若在手术中对动脉瘤进行过度牵拉,可能导致瘤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进而增加术后再出血的可能性。此外,夹闭不全等操作失误会导致动脉瘤残留或未能完全封闭瘤颈,同样是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原因。
(三)患者自身因素
1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是术后再出血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
2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中较为常见。
(四)其他因素[4]
1术后抗凝治疗:术后的抗凝治疗方案若不合理,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凝血机制,削弱血液的凝固能力,从而引发再出血。
2术后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这些行为可导致腹压或颅压突然升高,使颅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急剧变化,进而对脆弱的动脉瘤壁产生冲击,诱发动脉瘤再出血。
三、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护理研究进展
(一)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如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应警惕再出血的可能。
2生命体征
定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3瞳孔变化
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及时发现异常。
目标血压控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
降压药物使用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三)心理护理[5]
1情绪评估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焦虑、抑郁程度。
2心理支持
通过沟通、安慰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缓解不良情绪。
(四)生活护理
1饮食指导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活动指导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剧烈晃动。
(五)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讲解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颅内动脉瘤的相关知识,包括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2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
四、护理效果评价
(一)再出血发生率: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的随访,详细记录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时间、症状及治疗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准确评估护理措施对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二)患者满意度:采用科学、合理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问卷内容应涵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效果等方面,以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为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三)生活质量评估:运用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如健康调查简表(SF-36)、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等,对患者术后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客观反映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五、研究展望
(一)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那些尚未明确或存在争议的危险因素,如遗传因素、动脉瘤的生长速度、炎症反应等,通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为预防再出血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依据。
(二)护理干预措施的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更新,应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如远程医疗监测、智能护理设备等,不断优化现有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多学科协作:加强神经外科、心内科、康复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建立一体化的诊疗和护理模式。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从术前评估、手术治疗到术后康复和长期随访的全程、综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六、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这一现象,实乃一个错综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其受到诸多相互关联且交互作用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危险因素涵盖了动脉瘤自身的形态特征、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手术操作的细节以及术后的康复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认识和严谨、细致、精准的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强、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必然能够切实有效地降低再出血的发生几率,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极大程度地优化患者的预后状况。
参考文献
[1]徐美娣, 贾颖, 蒋燕. 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8): 11-13.
[2]李敏. 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健康必读, 2022(18): 128-129.
[3]王雪. 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方式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 2022(27): 138-140.
[4]张丽丽. 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 28(07): 13-15
[5]赵鹏. 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25): 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