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对脑垂体瘤术后恢复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6
/ 2

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对脑垂体瘤术后恢复的应用分析

马苗苗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对脑垂体瘤术后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肿瘤科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2例脑垂体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应用于脑垂体瘤术后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境,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预防性护理;脑垂体瘤;术后恢复;应用

脑垂体瘤(pituitary tumor)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部肿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等,如不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当前,临床针对脑垂体瘤主要是以手术治疗、物理或康复治疗等,帮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但传统术后护理计划的实施相对较为薄弱,整体护理质量不理想。认知行为护理是当前临床中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可帮助改善患者的不良心境。预防性护理是在疾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护理质量[2]。鉴于此,本研究以回顾性分析方式探讨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对脑垂体瘤术后恢复的应用,以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肿瘤科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2例脑垂体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35~65岁,平均(49.5±4.5)岁;研究组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35~67岁,平均(49.8±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脑垂体瘤的相关标准,满足手术指征;(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

排除标准:(1)伴随严重脏器疾病者;(2)精神障碍者;(3)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含术后健康宣教、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等。

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具体实施流程如下:(1)认知行为护理。通过一对一的谈话方式和病人进行沟通,让病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困难,同时也要注意到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对手术和结果的影响,并让病人学习正确的心理调整方法。帮助病人认识到自己的不正当行为,养成积极的惰性思想,在发生不正当的行为时,能主动纠正。(2)预防性护理。第一,术前的护理。在手术前加强对病人的营养支持,并对病人进行合理的膳食,保证病人的营养状况;做好鼻卫生工作,保持鼻黏膜的完整性;定期询问病人情绪,了解病人对外科手术的看法;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二,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强化器械的管理,确保麻醉机,吸引器,器械车,器械车等在规定的区域内,并进行各项工作。注意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注意眼睛、耳朵等部位的防护,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出现紧急情况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第三,术后护理。在术后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帮助病人采取半卧位,使头向后倾斜,观察有无鞍膈的情况。其次,注意鼻内有无清液流出,及时检查和治疗,防止脑脊液渗漏。术后需严密记录患者的进食量,根据2小时尿量的变化判定尿崩症的危险程度。最后,在放置引流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分别在护理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2)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在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项目,评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采用SPSS25.0进行分析,对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连续性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统计具有显著差异时P<0.05。

2结果

2.1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21

55.35±4.61

45.31±4.65*

56.65±4.32

44.21±3.12*

研究组

21

55.43±4.55

31.55±3.23*

56.72±4.29

30.45±2.26*

t

0.057

11.137

0.053

16.367

P

0.955

0.001

0.958

0.001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2.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n=21)

研究组(n=21)

t

P

躯体功能

护理前

63.15±7.56

62.32±7.63

0.354

0.725

护理后

70.23±6.21*

75.85±5.13*

3.197

0.003

心理功能

护理前

55.28±7.82

54.76±7.89

0.215

0.831

护理后

71.61±5.86*

77.29±4.79*

3.439

0.001

社会功能

护理前

54.17±7.87

53.23±7.95

0.385

0.702

护理后

66.55±5.78*

74.32±5.28*

4.548

0.001

物质生活

护理前

59.65±7.62

58.96±7.71

0.292

0.772

护理后

73.32±5.65*

77.52±4.52*

2.660

0.011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传统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垂体瘤术后恢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受限,通过实施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难以达到对患者术后特殊需求的效果,给患者术后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使病人认识并接受脑垂体瘤术,从而纠正病人的不合理想法和不良行为[3]。预防性护理主要是对病人消极情绪的成因进行分析,事先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使病人的焦虑、自卑、绝望等情绪得到缓解。同时,通过患者家属对病人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帮助,以减少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4]。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得出的结果提示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模式不同,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指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做好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负性情绪,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与行为,从而提升了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应用于脑垂体瘤术后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境,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帅,田红梅.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脑垂体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4,35(2):254-256.

[2]李惺.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引导渐进性康复护理对脑垂体瘤术后恢复的应用分析[J].包头医学,2023,47(4):51-53.

[3]郝春颖,杜健,王雪,等.认知行为干预结合预防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PCI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0(11):843-846.

[4]卢淑兰,郑建敏,余丽.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预防性护理对中青年双侧卵巢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2):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