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夜尿症原因及改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2

儿童夜尿症原因及改善措施

刘其唐

防城港市防城区妇幼保健院

儿童夜尿症是指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排尿现象,导致夜间多次起床排尿,影响睡眠质量。夜尿症不仅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困扰,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了解儿童夜尿症的原因及改善措施,对于帮助儿童摆脱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么是儿童夜尿症?

日常我们所俗称的“尿床”在医学上称之为“遗尿”,通常指孩子在夜间睡眠中发生的不自主排尿现象。孩子出生后因排尿次数多,还不具备控制排尿的能力,3~4岁前都会有尿床现象;当孩子再长大些,尿床现象仍然达到一定频次、持续超过一定时间,就成为一种病症,我们称之为“遗尿症”或“夜尿症”。目前国内儿童夜尿症的诊断标准:5〜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 ,7 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 ,且连续 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临床上称为儿童夜尿症。

2017年全国范围的5-18岁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超过15%的5岁儿童,8%的7岁儿童和1-2%的16岁儿童患有遗尿症。虽然每年约有15%的患儿可以自愈,但约1%-2%的患儿症状可持续到成年。

出现夜尿症的原因?

夜尿症可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之别,其发病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可能为本病发病因素之一,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约为 70%的患儿一级亲属有遗尿史,可能与有遗传因素的患儿控制遗尿的神经机制成熟延迟有关。

(2)精神因素:本病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于正常儿童,且遗尿常在精神刺激后开始或恶化,说明心理因素在部分患儿中起一定作用。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3)睡眠过深:这类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4)教育训练因素:因父母排尿习惯训练不良,教育不当,未能养成正常排尿习惯,或儿童生活不规律,白天体能活动过度或功课负担过重,均可造成夜间不能适时排尿而出现遗尿。(5)器质性因素:如泌尿系感染,尿崩症,癫痫发作,智力发育障碍,神经系统病变等。引起遗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有关。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

儿童夜尿症危害

孩子会感到羞愧、尴尬,出现自卑、注意力分散、脾气暴躁、缺乏勇气、不合群、社会适应能力差等表现,还会因此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出现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多动症等),且可持续到成人期。

儿童夜尿症的治疗

治疗夜尿症首先应查明病因,如果是由器质性疾病造成的,只要治好原发疾病,夜尿也会相应纠正。若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则应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尿床的信心,使孩子知道尿床是暂时的神经功能失调,可以完全治好,并定时唤醒孩子排尿,形成时间条件反射。还要注意按排好孩子白天的活动,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以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晚饭应以干食为主,宜偏咸,每天下午 4 点以后少饮水,睡前 3~5 小时适当限制饮水。临睡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

对遗尿儿童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行为疗法

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 (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一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

2、建立条件反射

从治疗开始起,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提前半至 1 小时用闹钟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患儿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患儿就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励患儿自己去而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儿在比较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3、膀胱功能锻炼

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可督促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并尽量延长2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使膀胱扩张,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 1 至 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训练患儿适当憋尿以提高膀胱控制力。也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训练膀胱功能,治疗频率一般为每周1~2次。疗程至少持续3个月。

4、一线疗法

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是目前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中的一线治疗方法,可有效治愈大部分的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临床医师可根据儿童夜遗尿的具体类型选择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案,并在选择时充分考虑家长和患儿的意愿。若患儿使用去氨加压素或遗尿报警器症状无改善,需重新评估患儿病情,并可考虑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的联合治疗。

5、其他疗法抗胆碱药物 

抗胆碱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状,有效减少患儿夜间遗尿频率。当患儿有夜间排尿次数过多、疑似膀胱过度活动者,排除了神经源性膀胱等器质性疾病时可考虑联合使用抗胆碱药物和去氨加压素。

6、中医药疗法

中医中药以及针灸、推拿、敷贴等外治法是我国传统中医学治疗儿童夜遗尿的特色疗法。中医认为遗尿属肾虚,治则补之,多以温补固肾醒脑为主。对肾气不足、下元虚寒者宜温肾固涩;对脾肺气虚者则益气固涩;肝经湿热者用泻火清热法。

7、心理治疗 

首先要强调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避免其因此受到指责;其次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减轻孩子心理负担。对于伴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患儿除上述治疗外,建议同时心理专科治疗。

结束语

儿童夜尿症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要改善儿童夜尿症,需要家长从多方面入手,如调整生活习惯、心理疏导以及训练膀胱功能等。在改善过程中,家长应耐心引导,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摆脱夜尿症的困扰。同时,家长还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如有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儿童夜尿症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