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临海 317000
【摘要】目的探究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文选取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且每组的人数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护理前,两组评分之间的差距较小,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运动功能和ADL评分显著偏高,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距,P<0.05。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结论 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术后康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脑卒中患者;护理满意度
脑中卒是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脑血管或者脑组织受损的脑部疾病,目前在我国已经是排在第一位的致死疾病[1]。该疾病在治疗过程的时间较长,且治疗后有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护理工作在病人的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当前的护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护理模式的连续性较差,使得康复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患者身体康复。为此,本文将探究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中卒患者的治疗所起到积极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且每组的人数相同。其中,对照组有22名女性和23名男性,年龄在25至75岁之间,平均(50.8±3.7)岁;实验组共有21名女性和24名男性,年龄在26至76岁之间,平均(49.9±2.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脑中卒诊断标准[2]的患者;(2)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研究者;(3)了解并且同意参与此项研究。
排除标准:(1)不能随访者;(2)严重的认知,精神障碍,语言障碍者;(3)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包括为患者安排合适的病房,落实患者的治疗计划,做好每天的用药换药工作,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术后进行一定的肢体锻炼,出院前提醒患者前来复查。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组建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师、护理人员等在内的连续康复护理工作小组,对每位组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分工负责;(2)根据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结果,由小组成员开会讨论并确定患者的护理计划;(3)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帮助其提高认知水平,改正错误观念:(4)出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连续护理的内容,并根据患者的实际制定出个性化康复方案,并通过各种通讯手段了解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其运动功能越强;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所反映的满意度。由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在护理干预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填写,该问卷共100分,其中90分以上的病人表示非常满意,60至90分的病人表示满意,60分以下的病人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在护理前,在对比了两组的得分之后,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P>0.05)。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的运动功能和ADL评分显著偏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s,n=50,分)
组别 | Fugl-Meyer评分 | ADL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47.36±9.52 | 59.83±4.65 | 54.36±8.59 | 74.83±7.21 |
实验组 | 46.52±8.85 | 68.23±2.86 | 53.52±7.35 | 80.29±6.16 |
t | 0.457 | 10.880 | 0.525 | 4.071 |
P | 0.649 | <0.001 | 0.600 | <0.001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较大提高,差异性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50,例)
组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对照组 | 19 | 20 | 11 | 39(78.00) |
实验组 | 22 | 25 | 3 | 47(94.00) |
х2 | - | - | - | 5.316 |
P | - | - | - | 0.021 |
3讨论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身安全和生理健康的因素之一。该疾病会有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给患者正常的生产生活都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该疾病也成为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3]。目前,对于此疾病的治疗多以手术和药物治疗为主,而且疾病的治疗过程复杂,治疗和恢复周期较长,有些病人经过治疗后在家还需经历持续性的护理和照料。但当前的护理模式无法适应这一特点,因而在护理工作中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探索新的护理方式来弥补这一缺陷。
有学者研究指出[4],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的治疗产生积极的效果。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5),这是因为该种护理模式促进了护理过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从而能够促进运动功能的增强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增强,这对改善护理效果意义重大[5]。除此之外,还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这是连续的康复护理模式能让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案,所以相对于其他的方式针对性更强;其次,这种护理方式可以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了解病人的恢复情况,并通过语言对病人的情绪进行抚慰,体现了该模式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使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采用连续的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术后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雨欣,姜俊豪,曹芳,等. 2019年中国脑卒中性别和年龄别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8(8):1217-1224.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2010,439(2):146-152.
[3] 杨美峰,赵素琴,高欢玲,等.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J]. 护理研究,2023,37(21):3948-3952.
[4] 陈婵华,李松. 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2):165-166.
[5] 张如瑞. 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3):323-329.
课题名称:《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 项目编号:2023YW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