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与达比加群在房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华法林与达比加群在房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李敬红1计渝蜀2程云1

1.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2100

2.玉溪市中山医院医学检验科 云南省玉溪市652599

摘要:目的:对比华法林和达比加群对房颤患者术后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达比加群进行抗凝治疗。对比2组凝血功能指标,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INR值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T和APTT没有显着性差异。关于出血事件,观察组中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仅为12%,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血栓的发生率仅为8%,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结论:对比华法林,达比加群用于房颤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时显示较稳定凝血功能指标且食物相互作用风险较小,较少出血事件的发生是抗凝治疗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关键词:华法林;达比加群;房颤

前言: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率失常,可引起多种不良事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就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1],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房颤引起的卒中发病率逐年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而抗凝治疗是防治房颤引起血栓的有效手段,可以极大的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常用的抗凝药华法林由于起效慢且需要患者反复检测凝血功能来进行INR值的调整,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随着新型抗凝药的研究越来越多,相关的临床应用效果也受到了临床的认可[3]。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活性来抑制凝血因子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达比加群实际上是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的药物,它通过限制凝血酶的活性来实现其抗凝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华法林和达比加群对房颤术后抗凝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以期给临床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全部病人达到手术治疗指征并排除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和药物过敏的禁忌证。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多个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它们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心房颤动(AF)的患者在手术后接受了传统的华法林抗凝疗法。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以防止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心血管术后的血栓栓塞。对照组共有50名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他们于术后第一日开始服用华法林,初始剂量设定为每日2.5毫克,具体服药时间遵照术后恢复情况和医嘱决定[4]。为保证华法林在降低出血风险的前提下取得预期抗凝效果对每位病人进行INR值监测。INR,也被称为国际标准化比率,是评定华法林抗凝能力的关键标准。研究过程中经常对病人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以保持INR值为2.0~3.0。这一范围以最新循证医学指南为基础,并以关于血栓与出血风险之间权衡的最好科学证据为依据。INR监测一般于治疗开始前数周每周1次,以后随剂量趋于稳定可适当增加监测间隔。病人服用华法林后,医生根据血液检测的结果来调整用量。在调整药物剂量时,我们遵循逐步增加的策略,并在每一次的调整中都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例如年龄、性别、体重,以及他们同时患有的疾病和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用药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显得格外重要。患者需被告知有关华法林用药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中维生素K的来源(如绿叶蔬菜)、与之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在服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同时医生还嘱咐病人:除紧急情况外,不允许私自停药、改变药物剂量、定期对INR进行复查[5]。随访期间,对病人依从性及用药知识掌握程度也格外关注,以保证病人能正确认识华法林治疗意义及用药必要性。研究者对病人接受华法林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进行同步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1.2.2观察组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由50名接受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胶囊的心房颤动(AF)患者组成。达比加群是凝血酶抑制剂因子抑制剂,它不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而是可以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评价抗凝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手术后首次接受了达比加群的治疗方法,其初始剂量被设定为每天两次,每次的剂量为150毫克[6]。该剂量选择是根据达比加群经过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表现出的明显有效性和较好安全性以及病人个体肾功能情况综合考虑,才能在保证药物安全性前提下实现抗凝治疗。根据APTT值对每一个病人进行剂量调整并维持,其目的是使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一至三倍。这类范围表明是一个有效抗凝水平而维持在出血风险控制之内。APTT监测和剂量调整流程密切配合,旨在保证每一个病人得到个体化抗凝治疗。该监测一般于病人开始治疗后前数天密集实施,以后逐渐增加监测时间,直至病人抗凝状态平稳。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INR、PT、APTT)、出血事件发生率、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用t 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NR值更稳定,PT及APTT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指标

对照组(n=50

观察组(n=50

t

P

INR

2.35±0.12

2.31±0.13

1.87

0.06

PT(s)

12.56±0.72

12.48±0.69

1.02

0.31

APTT(s)

32.15±2.87

31.98±2.76

0.76

0.45

2.2 出血事件及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1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及血栓发生率比较(n/%)

事件

对照组(n=50

观察组(n=50

n%

t

P

出血事件

18(36%)

6(12%)

12

8.47

<0.01

血栓事件

8(16%)

4(8%)

4

4.18

0.04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在房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抗凝治疗中表现出更稳定的凝血功能指标,更低的食物相互作用风险,更低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选择。通过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可发现观察组INR值较为平稳,PT和APTT没有显着性差异。达比加群作为直接的凝血酶抑制剂,其抗凝作用与INR值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这也是其INR值相对稳定的原因。但华法林抗凝效果受到维生素K摄入量影响显着,易因食物摄入量改变引起INR值出现波动。通过比较出血事件和血栓的发生率,我们发现观察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仅为12%,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1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达比加群可明显降低出血风险而防止血栓形成[7]。这种现象可能源于达比加群对凝血酶的选择性抑制,而对其他凝血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有助于降低出血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鹏辉, 何飞. 达比加群和华法林治疗高出血风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获益的对比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 2022, 31 (05): 782-786.

[2]徐亚清.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抗栓方案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 (06): 127-128.

[3]王吉丽.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性研究[D].青岛大学,2020.

[4]郑亚如,王利宏.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研究进展[J].心电与循环,2020,39(5:):417-423.

[5]杜晓明,陈闯,秦炎寒,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22):2000-2003.

[6]阳丽梅,陈敏,陈坚.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利伐沙班的服药依从性分析[J]. 药品评价,2018,15(24):3-6.

[7]Blech S , Ebner T , Ludwig-Schwellinger E , et al. The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of the  [A1]Disposition ,2008,36(2):386-399.


1、[A1]没有找到第2篇文献的引用。

2、麻烦调整一下引用文献的顺序,我看标注的是[4-7]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