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10619900718****,上海 200041
摘要:在现代化的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景观绿化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景观绿化的设计与施工实践中,景观绿化用水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所以,在景观绿化设计中,强化雨水的采集与利用,是景观绿化养护用水消耗、实现景观绿化节能性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韧性城市建设”理念为城市景观绿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达到了一种有机融合的城市营造模式,既能有效提升城市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的能力,又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轻现代城市的排水与用水压力,从而达到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韧性城市建设”理念;景观绿化;设计
引言
景观绿化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加智能化、可持续化的设计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环境压力。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强调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冲击时的适应、恢复和转型能力。
本文以上海迪柚科创中心项目总体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室外景观绿化设计中融入韧性城市建设理念,以提升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1 项目背景
上海迪柚科创中心项目位于上海临港新区,作为新兴的综合性滨海城市节点,汲取了老城区的规划经验,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城市的韧性。
项目总建筑面积31520平方米,是集科研、办公、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我们团队旨在打造一个绿色、低碳、智慧的科创中心,让这里不仅是工作场所,更是科研人员舒适、健康、有归属感的温馨家园。
我的团队负责的设计范围分为地面商业街部分和屋顶花园部分。面积约6500平方米。方案基于整个办公楼室外总体景观绿化,充分融入了韧性城市建设理念。本文通过下凹式景观空间设计、弹性空间预留、环保材料与植物配置,融合智能化景观管理系统,提升景观整体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2生态一体化:循环可持续的屋顶与地面生态网络
景观是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桥梁,早已超越了建筑的附属地位,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为了确保这一系统的循环和正常运转,我们团队将屋顶花园与地面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在生态一体化的框架下,屋顶花园成为雨水收集的起点,利用自然重力,将雨水有效引流至地面的生态湿地及透水硬质区域,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优化,增强场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正是韧性城市建设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团队追求的理想目标。
因此,我们以“生态保护、雨水管理、功能互补”为原则,明确了场地的功能分区:(1)生态屋顶:屋面污水通过雨水管网连接至浅层雨水调蓄模块进行过滤,循环,再利用。(2)道路:双向找坡+开口路牙+透水铺装,使雨水流向生物滞留设施。将路面雨水导入海绵设施。(3)停车场地:生态停车场+排水降噪材料。(4)集中绿地:生态滞留设施+采用场地找坡使雨水流向生物滞留设施,收集和消纳景观区域的雨水。沿街绿化隔离降噪。(5)生态滞留地:旱溪+下凹绿地培养生物多样性,形成微气候。
2.1 下凹式景观空间: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确保雨水降落后,经过一系列措施,进入大自然的正循环。用生态屋顶、透水道路系统、植物缓冲带、生态种植池等景观元素形成系统闭环,让场地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又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再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使景观元素的实用功能向下凹景观空间延伸生命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带来生态效益。如: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收集雨水重建水循环、净化雨水减轻径流污染等。
雨水收集系统为透水砖、互动式水景、展示型种植池、碎石渗水池;雨水引流系统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直接下渗,保护下游管道;雨水储存系统:(1)生态滞留池:地面冷却,浇灌植物,改善微气候,实现水资源再利用。(2)植物的选择:帮助保持土壤稳定、提供虫鸟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固土、减缓水流,进一步增加雨水净化效果。
2.2灵活布局:预留弹性空间
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预留了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些空间可以在未来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条件。同时,这些空间也可以作为临时避难场所,为周边人群提供安全保障。
配合人行停留空间的弹性景观设施:遵循可塑性和可变性,适应环境和需求变化。可移动的景观座椅,有滤水储水处理的景观种植池,绿色缓冲带将场地内外隔开,生态滞留池形成区域微气候。
植物的选择:多样性、节奏感、韵律感。在空间上:内外空间的过渡和延申,引导人流走向。配合迪柚企业形象展示。
2.3环保材料与植物配置:降低环境负担,实现环境绿色升级
在景观建设中,我们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材料选择上,我们优先使用可再生、可循环的环保材料。如使用竹木复合材料、再生塑料等环保材料制作景观设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在植物设计方面,我们优先选用本地植物,注重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性的提升,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挑选具有耐旱、耐阴、抗污染等特性的植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促进景观空间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4 智慧化设计管理系统:维护生态,提高景观管理效率
在智能管理方面,智能照明和智能水资源处理系统,共同优化资源利用,增强环境适应性,提高景观管理效率,为场地构建更加坚韧的生态系统。
2.4.1 智能照明系统
设计师在景观区域安装有感应器的照明设备,可随人流量及周围环境光的变化而自动调整照明强度,保障行人在夜晚的行走与活动安全;更与景观设计结合,为迪柚企业打造特色夜景。在智能调节层面,利用人体红外线感应技术和电路控制技术,根据人流大小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在安全监控方面,感应式灯光也可以和监控摄像头相结合,在夜晚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此外,感应灯光与景观设计的巧妙结合,使自然生态中增添了趣味和科技感,在核心景观节点处和入口处布置的迪柚企业形象的灯光互动设计,打造出具有品牌特色的夜景景观。
2.4.2 智能水资源管理
通过对土壤湿度、气象条件、植物生长需求等进行监测,从而对植物进行精准的浇灌,并依据实时的数据,及时调节灌溉次数以及用水量,防止过度浇水或干旱。智能灌溉系统还具有远程操控功能,可通过移动应用或控制中心对其进行管理,既节约水资源,又能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本案充分应用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与景观功能完美融合。通过精心的场地规划与植物的栽种,高效采集、过滤、净化雨水,并储存在地下蓄水池中,储存的雨水能用于灌溉绿地和洗车等,实现内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显著降低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减轻城区排水压力,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通过在上海迪柚科创中心项目总体景观设计中的实践探索,笔者深刻认识到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在室外景观绿化设计中的重要性。在韧性城市建设理念的领导下,景观设计不再流于表面地服务于场地的外观提升和商业配套设施,而是为城市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深远影响。在参加工作的十多年里,笔者从一个小小的绘图员成长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参与这个项目,负责从理念推导到建立方案框架到深化设计到施工图绘制再到配合后期施工,笔者完整地理解了韧性城市理念的落地过程,也终于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在实践中体验到了这门学科的魅力。未来,将继续深化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飞.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智慧[J].中国科技投资,201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