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策略及Y型支架技术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策略及Y型支架技术疗效分析

杨尚斌黄定会杨艳青

保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保山6780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策略及Y型支架技术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21-20241月接受Y形支架辅助介入治疗的30例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纳入患者中采取并行Y型支架技术治疗18例、交叉Y型支架技术治疗12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Y型支架技术在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能够发挥出较为明显的辅助作用,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出现,有效提升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Y型支架技术手术;肿瘤

人体颅内血管分布密集,受到年龄、遗传、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颅内血管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颅内动脉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疾病的发展会表现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疼、血压升高、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颅内动脉管壁厚度比较薄,周围缺少足够的支持组织、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并且动脉分叉部位承担的血流量也较大,因此分叉部位容易受到血液循环异常的影响,这也是导致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时有出现的原因。患者的局部血管壁受损造成局限性动脉节段的瘤样突起,其中瘤颈直径≥4 mm的情况被归类为宽颈动脉瘤[1]。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主,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介入治疗也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甚至成为部分地区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介入治疗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并且介入过程也伴随有感染出血的风险,因此实际治疗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身心接受度综合考虑选择[2]Y型支架辅助是对介入治疗的一种优化,借助支架的作用减少介入治疗对患者身体的伤害,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是对血管内治疗难点的一种处理方法[3]。本研究随机选取20221-20241月接受Y形支架辅助介入治疗的30例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策略及Y型支架技术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221-20241月接受Y形支架辅助介入治疗的30例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4.22±3.20)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5±1.22)年,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确认符合介入治疗条件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肝素化条件下常规穿刺右股动脉或双侧股动脉置入导引管选择手术路线并观察患者载瘤动脉和动脉瘤瘤颈情况。并行Y型支架技术治疗两套支架导管系统分别置入两个分支血管,填塞后依次释放。交叉Y型支架技术治疗:在治疗难度相对较高的一个分支血管置入支架导管系统填塞后释放支架,再经该支架网眼另一分支血管置入另一个支架精准释放填塞动脉瘤。介入治疗完成后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并及时使用药物干预,同时也要预防血栓,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数据,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

1.3观察指标

①介入治疗成功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所纳入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统计得出患者采取并行Y型支架技术治疗18例、交叉Y型支架技术治疗12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

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出院后随访一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随访三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具体见表1

1 纳入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时间

蛛网膜下腔出血

感染

血栓

发生率

术后

00.00

13.33

00.00

13.33

随访一个月

26.67

13.33

00.00

310.00

随访三个月

26.67

310.00

310.00

826.67

3结论

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所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近年来介入治疗的辅助优化得到了快速发展,Y型支架辅助技术在其中发挥着明显的作用[4]。支架辅助下的动脉瘤栓塞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诸多不适症状;而且还可以降低对患者的伤害[5]Y形支架不仅是帮助颅内动脉瘤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得介入治疗得到更多患者接受的突破性改进手段。虽然支架辅助治疗下的动脉瘤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有着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但不论是哪一种治疗手段,其实都无法完美适用于所有病例,因此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确保患者得到对症治疗。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所纳入的患者经

Y型支架辅助后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由此可见,Y型支架技术在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能够发挥出较为明显的辅助作用,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出现,有效提升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潘力,刘鹏,秦杰,等. Y型支架辅助技术在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C]. //2016年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1-11.

[2] 韩金涛,李选,贾子昌,等. Neuroform Atlas在双支架技术治疗复杂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32(3):215-218.

[3] 吴文凯,杨堃.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24,21(1):43-46,55.

[4] 王开杉,陈渝杰,唐俊,等. 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3,45(21):2252-2259.

[5] 王磊,刘华江,黄廷,等. Neuroform Atlas支架Y型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颅内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体会[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3,28(8):52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