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省南宫市 055750
【摘要】 目的:观察预防接种门诊应用细节护理干预后接种率的变化,以便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对于2023年4月至9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于2023年10月至2024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干预(研究组),两组均抽取该时间段55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种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护理干预中及后出现不良时间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且接种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于提高接种率有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细节护理;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率;
我国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属于国家免费提供,二类是自费的,一定要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对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攻击产生抵抗力[1]。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帮助个体预防多种传染病,如百日咳、麻疹、腮腺炎、风疹、流感、肝炎等。疫苗接种不仅对个体有益,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免疫水平,从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对于婴幼儿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疫苗接种尤为重要,因为能帮助其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2]。接种疫苗通常在社区医院预防接种门诊部,本文主要研究细节护理在提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率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2023年4月至9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于2023年10月至2024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干预(研究组),两组均抽取该时间段55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均在2岁至33岁之间,平均年龄(16.50±0.43)岁,其中对照组有男性35例,女性20例,研究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细节护理:(1)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护理人员应当调整态度,学会好好说话。众所周知沟通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一种本能,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一个需要护理人员后天培养的、需要努力学习并努力经营的。在医学服务模式转变的今天,作为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只有掌握与受种对象及其监护人的沟通技巧,秉持诚恳的态度,做好相互间的沟通,科学、严谨地宣传、告知疫苗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建立相互信任的平台。(2)接种前:家长课堂宣教不能少。家长课堂是建立家长和医护人员信任的第一课,积极备课,内容越通俗易懂、生动精彩,越容易让家长记住;多形式开展授课(比如线上家长课堂),让家长有充分的时间来理解消化知识。比如了解要打的是什么疫苗,预防的什么病。不要什么都不清楚,如果自己没空带孩子接种,需要和孩子爷爷奶奶或是其他家属交代清楚。不要出现带去打针的家属一问三不知的情况。提前帮助家属了解疫苗的禁忌证。如果小孩子有类似禁忌的情况,要及时跟医生沟通,不能够自行决定不接种。好多家长都是自行百度之后,盲目扩大禁忌情况,人为推迟了接种的时间。提前了解可替代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提前了解有哪些可以接种的补充疫苗。根据自己家的经济情况,及孩子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做出一个评估,决定是否需要选择自费疫苗接种。不需要盲目攀比,但也不能视而不见。了解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一般反应,有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联系到接种单位的医生,反馈异常情况。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能够准确向医生描述情况。接种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带错接种证或是带错接种的人(尤其是二胎家庭)。以上的问题都是护理人员可以提前告知给家属的,如果前期家长课堂做的好,上座率高,基本上后期预防接种沟通工作就做好了一半,信任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2)接种时:动作轻柔、认真倾听。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一人一针一码准确无误。从扫码、取药、起瓶盖、抽药、消毒、排气、注射、拔针到最后的按压,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在接种过程中,要做到动作轻柔并态度温和地应用环境中的卡通玩具、图片及儿童喜欢的动物名称吸引儿童注意力,转移目标达到减少哭闹的目的,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亲和力,给孩子形成一种亲切感,利于和监护人建立亲情关系。并且,最好做一个认真倾听的人,要让家长能够在倾听中完全放松,激发其倾诉欲望,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信息。取得儿童监护人的信任,可确保接种实施过程中的安全,也可以降低因接种疫苗引起的医疗纠纷。(3)接种后:安抚情绪、告知留观。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完成常规的熟练注射之外注射,注射完毕还需要认真地告知每一位接种人员及家属关于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比如24小时尽量不要让注射部位沾水、避免感染,饮食清淡等。此外,对于因惧怕打针而产生紧张等心理情绪的人员,还要全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情绪压力,接种后,医护人员一定要向家长说明必须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同时让孩子的父母充分体会到护理人员对孩子的关心,并进行适当的情绪安抚、告知常见反应的注意事项等。避免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一些常见反应造成不必要的恐慌。(4)保障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及时更新并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度。专业、严谨、科学是必须具备的核心要素。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最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监护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和孩子息息相关每一种疫苗的信息。身为健康使者的医护人员,除了熟悉掌握专业理论及预防接种相关技术操作,还需及时更新所学知识。如此才能科学、严谨地回答儿童家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建立相互信任的平台并有效地普及预防接种知识,使家长能够自觉自愿继续接受预防接种,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 的发生。(5)有效沟通失败:坚持原则,态度坚定,语气柔和。如果遇到个别确实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个案,除了寻求上级部门帮助、查找相应文件、法案支持外,坚持原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态度要坚定,但语气要柔和,尽量避免语言冲突,尽力做好解释工作。“全程干预”,是指孩子家长,在预防接种医生的指导下,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掌握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技能。提前做好预防接种前的准备,做好怎么选择接种方案的功课。接种前后遇到不适,及时沟通预防接种人员,使其能够全程参与,给予一定建议跟指导,及时安全地完成所有预防接种。(6)认真清点疫苗接种数量及剩余数量,同时与疫苗登记人员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装箱,严格按照冷链管理的各项规定进行运输,保证疫苗安全。同时打包收拾好各种垃圾,打扫环境卫生,进行喷洒及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1.3 疗效标准
1.3.1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本研究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主要为呕吐、过敏性休克及局部无菌性脓肿三种,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越多,证明护理效果越差。
1.3.2接种成功率
统计对比患者的接种成功率。
1.3.3护理满意度
分别有完全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种,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中研究组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呕吐 | 过敏性休克 | 局部无菌性脓肿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研究组 | 55 | 4(7.00) | 3(5.00) | 1(2.00) | 8(14.00) |
对照组 | 55 | 9(16.00) | 5(10.00) | 3(5.00) | 17(31.00) |
χ2 | - | 3.979 | 1.802 | 1.332 | 8.287 |
P | - | 0.046 | 0.179 | 0.248 | 0.004 |
2.2接种成功率
研究组患者接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2接种成功率[n,(%)]
组别 | 例数 | 接种成功 | 接种失败 | 接种成功率 |
研究组 | 55 | 50(91.00) | 5(9.00) | 50(91.00) |
对照组 | 55 | 37(67.00) | 18(33.00) | 37(67.00) |
χ2 | - | 17.360 | 17.360 | 17.360 |
P | - | 0.001 | 0.001 | 0.001 |
2.3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护理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完全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护理满意度 |
研究组 | 55 | 32(58.00) | 18(33.00) | 5(9.00) | 50(91.00) |
对照组 | 55 | 24(44.00) | 12(22.00) | 19(34.00) | 36(66.00) |
χ2 | - | 3.922 | 3.034 | 18.516 | 18.516 |
P | - | 0.048 | 0.081 | 0.001 | 0.001 |
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疾病在家庭成员和社区中的传播,从而保护那些不能接种疫苗或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减少医疗负担。疫苗接种可以避免因疾病治疗而产生的高昂医疗费用,甚至减少死亡和残疾。延长寿命。预防接种可以保护儿童免受严重疾病的影响,从而延长他们的寿命。癌症预防。一些疫苗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由病毒引起的癌症,如乙肝或HPV相关癌症,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尽管疫苗接种有诸多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疫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副作用[3]。因此,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应遵循医疗建议,并考虑个人的健康状况。大多数接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也有极少数接种者会出现强烈的不适症状,比如局部无菌性脓肿、高热昏厥、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惊厥等,此时应及时联系接种点或前往就近医院,明确发生原因,以免延误治疗。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接种者大多为一过性不良反应,而主要症状有以下几方面:(1)全身性反应:如轻度发热、头晕、头痛、浑身乏力、肌肉酸痛等,一般在接种1-2天不适症状即可消失。但当发热>37.5℃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时,如小儿异常哭闹等,需及时就医;(2)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若症状持续进展或较为严重,需要就医诊断;(3)皮肤症状:常见接种局部硬结、发痒、红肿、疼痛等不适反应,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若红肿直径和硬结<1.5cm,一般不需处理;若红肿直径和硬结为1.5-3cm,可进行局部冷敷,待仅有硬结时改为热敷,直至硬结消散;若红肿和硬结直径≥3cm,需及时就诊。但要注意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4]。
根据本文研究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为14%,接种成功率为91%,护理满意度为91%,而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为31%,接种成功率为67%,护理满意度为66%,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随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起良好的医德风尚是作为一个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职责,通俗来说也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加强自我修养,树立起“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认真观察病人的各种反应,善于准确地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自觉、细致、准确地进行各项护理工作[5]。预防接种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更是医院的门脸,因此无论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任何事情,护理人员均应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在工作中严肃认真,充满乐观与自信,积极展开细节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注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能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另外对于提高患者信赖度及依从度也非常有帮助,能够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在提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率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冉丽霞,赵非非,李玉瑾,王晶晶.认知图式宣教模式对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者疫苗接种情况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4,30(01):149-153.
[2]余艳艳.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对儿童免疫不良反应信息管理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21):30-33.
[3]王洋,陈万金,武亚婷,胡平,肖婷婷,杨峰.青岛市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运行效果及建设需求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23,29(11):816-819.
[4]陈映璇,王玉虹.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流程导向模式对适龄儿童疫苗接种质量的影响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3,28(05):476-478.
[5]陈辉.健康教育干预在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23,31(1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