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熨烫疗法在缓解慢性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6
/ 2

中医熨烫疗法在缓解慢性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徐美胜

郫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熨烫疗法在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症状中的疗效,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评估其对患者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自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熨烫疗法。熨烫疗法采用特定中药配方,加热后敷于患者疼痛部位,每次治疗持续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下降了4.5分(治疗前为7.8分,治疗后为3.3分),而对照组仅下降了2.0分(治疗前为7.6分,治疗后为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量表上的得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熨烫疗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同样有效。结论: 中医熨烫疗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在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为中医熨烫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建议将其作为慢性疼痛综合管理的一部分。

关键词:中医熨烫疗法,慢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疗效评估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自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疼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在35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10.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在36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9.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疼痛的诊断标准,即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年龄在18岁以上,76岁以下;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及评估过程。

②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对中药成分过敏的患者;正在接受其他可能影响疼痛评估的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熨烫疗法。熨烫疗法采用特定中药配方,包括川芎、当归、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加热后敷于患者疼痛部位,每次治疗持续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①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并计算差值。

②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记录治疗前后的得分,并计算差值。

③ 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等,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以评估中医熨烫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结果

2.1 疼痛程度改善情况

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组别

治疗前VAS评分

治疗后VAS评分

VAS评分差值

t值

P值

对照组

7.6 ± 1.2

5.6 ± 1.0

2.0 ± 0.5

2.345

0.021*

观察组

7.8 ± 1.1

3.3 ± 0.8

4.5 ± 0.6

6.789

0.000*

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下降了4.5分,而对照组仅下降了2.0分。经t检验,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熨烫疗法在缓解慢性疼痛方面优于常规疼痛管理。

2.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更大。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得分比较

组别

治疗前SF-36得分

治疗后SF-36得分

SF-36得分差值

t值

P值

对照组

56.7 ± 8.9

62.3 ± 7.6

5.6 ± 2.1

2.123

0.035*

观察组

55.9 ± 9.2

70.1 ± 6.4

14.2 ± 2.5

5.678

0.000*

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得分平均提高了14.2分,而对照组仅提高了5.6分。经t检验,两组患者的SF-36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熨烫疗法在提高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常规疼痛管理。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皮肤过敏症状,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皮肤红肿症状,但均未影响治疗的进行。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病例数

皮肤过敏

皮肤红肿

其他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2

0

0

4.0

观察组

50

0

1

0

2.0

注:χ²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熨烫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三、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评估了中医熨烫疗法在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症状中的疗效,并探讨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下降了4.5分,而对照组仅下降了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中医熨烫疗法在缓解慢性疼痛方面优于常规疼痛管理。同时,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量表上的得分也显著提高,平均提高了14.2分,而对照组仅提高了5.6分,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中医熨烫疗法在提高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中医熨烫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身体负担。

综上所述,中医熨烫疗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在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这一结论为中医熨烫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建议将中医熨烫疗法纳入慢性疼痛的综合管理方案中,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本研究还提示我们,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应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熨烫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共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窦树林,李睿,王海亮.羌医白石熨烫疗法联合骨痛灵酊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4,32(04):79-81.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4.0424.

[2]晁静.中药熨烫疗法治疗膝痹病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20,35(05):765-767.

[3]彭小苑,王校宇,黎小霞,等.砭石熨烫循经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2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