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市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凉山州,615100
摘要: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猪的传染病。该病广泛分布,具有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的特点,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及流行季节等,并详细探讨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旨在为养猪业提供科学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猪丹毒病;流行病学;防治
猪丹毒病作为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对全球养猪业构成了重大威胁。该病由猪丹毒杆菌引起,通过粪-口途径、直接接触、食物和水源等多种方式传播,具有发病急、传染快的特点。猪丹毒病不仅影响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因此,深入研究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策略,对于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原
猪丹毒主要是因为猪丹毒杆菌所致,这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以其出色的抗酸性和耐干燥能力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表现出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不仅能在常规环境中存活,还擅长利用受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接触方式,悄无声息地侵扰猪群。猪丹毒丝菌作为一种典型的兼性厌氧菌,其生存策略十分灵活,无论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都能生长繁殖。特别是在有氧环境中,它的代谢活动异常活跃,能够产生强烈的致病物质,对猪只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二、流行特征
猪丹毒病的发病情况无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集中于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虽然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来说,超过八成的病例都集中在高温和高湿时段发生,这强烈指向了热应激与猪丹毒病爆发之间的紧密联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大猪因体型较大、散热效率相对较低,在面对热应激时尤为脆弱,因此更容易受到猪丹毒病的侵袭。近年来,猪丹毒疫情继发感染现象的增多,这使得病情变得更加复杂,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该疾病的传播途径十分明确,主要通过带病猪及其排泄物进行传播,而受污染的饲料、饮水乃至土壤都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对健康猪只构成威胁。在适宜的条件下,猪丹毒病菌能够长时间存活,这无疑给疫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1]。
三、临床症状
(一)最急性败血症
在对患有猪丹毒的猪只进行解剖后,可以看到淋巴结显著肿胀,其颜色转为深紫红色,表面布满了醒目的血斑,这是猪丹毒感染的一个典型标志。深入检查脾脏,会发现其色泽异常鲜亮,宛如樱桃红,同时脾脏肿大并伴有充血,表面紧绷,边缘显得圆润,质地也变得异常柔软,甚至轻轻一刮就能刮下脾髓,这表示脾脏在猪丹毒病情发展中的受损程度。同时,病猪的心房及围绕心脏的外膜上,可以零星见到出血点;肝脏的颜色变得暗沉发红,表面光泽尽失,显得粗糙且混沌,由于瘀血作用,肝脏还呈现出肿胀状态,触摸时弹性大减,与健康肝脏的柔软触感截然不同。肾脏在检查中也表现出了与肝脏相似的病理状态。另外,胃肠道,其黏膜层出现了红肿,且表面附着一层黏稠的分泌物,这是黏膜因充血与水肿而呈现出的直观变化。
(二)亚急性疹块型
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在病猪身上展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皮肤变化,最典型的是皮肤表面零散出现的红色、紫色的小斑块状皮疹。这些皮疹更倾向于出现在一些特定的、皮肤较薄且血液供应丰富的区域,比如耳根后方、颈部、脸颊、前胸以及四肢内侧等,甚至肛周区域也可能出现红肿的迹象。这些红斑并不会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消退。
(三)慢性型
在这一阶段,病猪会表现出相当复杂的症状,其中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尤为显著。特别是关节炎,在慢性猪丹毒中非常突出,它主要影响猪的腕关节和跗关节这些重要的承重部位。由于这些关节受到损伤,会出现肿胀、剧烈的疼痛,使得猪的活动变得困难,甚至关节变得僵硬,导致行走时出现跛行。关节内部的炎症还可能进一步引发积液、粘连等问题,使病情更加严重。心内膜炎的病变主要集中在心脏瓣膜上,这些瓣膜可能会因为疾病而变得增厚、形状扭曲,甚至出现局部坏死,这无疑对猪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皮肤坏死也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它通常发生在猪的耳廓、尾巴和蹄部等末梢区域。这些部位的皮肤会因为病变而失去生机,严重时会坏死。值得注意的是,慢性型猪丹毒的病程通常比较长,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但是,与急性和亚急性类型相比,它的死亡率相对较低。
(四)实验室诊断
在实验室检验中,可以用病原分离培养法及显微镜观察法等。特别是染色镜检法,因其操作简便且结果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检测中。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从病死猪的脾脏、肝脏、肾脏等重要部位精心采集病料,随后制作成高质量的涂片,并进行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如果这些丝状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显现出紫色,即呈现阳性反应,这强烈提示可能是猪丹毒病菌的存在[3]。
四、防治措施
当猪场出现可能患有猪丹毒或其他疾病的猪只时,首先是立即将它们进行严格的隔离,及时制定出治疗方案。治疗用药是首选青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也有治疗效果。还可以考虑利用中草药的辅助治疗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例如,玄参散等中草药制剂,在辅助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通过适量添加玄参散在饲料中,连续喂养病猪,可以有效地辅助抗生素治疗,加速病猪的康复。无论是使用哪种药物,都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兽医的指导来用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加强饲养管理,提供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营养均衡的饲料,有助于病猪增强体质、促进恢复。最后,还应密切关注病猪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
预防猪丹毒,对于保障猪场的健康与稳定运营至关重要,其核心在于强化饲养管理、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及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首先,确保饲料富含均衡的营养,水源清洁卫生,同时合理规划猪只的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有助于提升猪群的整体免疫力。其次,在环境卫生方面,猪场应实施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饲养工具、设备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消毒,以消除潜在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保持猪舍内良好的通风与光照,控制湿度,减少有害气体浓度。再次,在引进后备猪时,应选择来自非疫区的健康猪只,并经过严格的检疫与隔离观察,确保无疾病隐患后再行混群饲养。最后,免疫接种是预防猪丹毒的有效方法。猪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疾病流行特点,科学选择疫苗种类与接种程序。目前常用的猪丹毒疫苗有多种,如弱毒冻干苗、氢氧化铝灭活苗及三联冻干苗等,各具优势,适用于不同的预防需求。在接种前,务必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了解接种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与有效。一般来说,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方式进行接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为了维持猪群的持续免疫力,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免疫接种,以构建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猪只免受猪丹毒等疾病的侵扰[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猪丹毒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猪类传染病,其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研究对于保障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猪丹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楠.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措施[J]. 畜牧业环境,2023(17):47-49.
[2] 任艳娥,李亚茹.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治措施[J]. 新农业,2023(5):59-60.
[3] 斯钦巴图.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控[J]. 中国畜牧业,2023(2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