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人: 徐创、周昆龙、江向华
必维质量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2024年5月20
目录
摘要3
1. 引言3
2. 磷酸铁锂电池的危害因素3
2.1 化学危害3
2.2 火灾和爆炸风险5
2.3 电气危害8
2.4 机械危害9
3. 风险管理与安全措施10
3.1 设计与工程控制10
3.2 安全规程13
3.3 安全培训14
4 应急管理16
4.1总则16
4.2 应急预案17
4.3 应急处置卡21
5. 结论22
参考文献22
致谢23
摘要
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在新型能源电站领域的广泛采用,其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重点。本文旨在全面分析磷酸铁锂电池在化学、火灾、电气和机械方面的潜在危害,并探讨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研究,现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和应急响应策略,以确保电池的安全使用和长期稳定性。
1. 引言
磷酸铁锂电池因其环保、较安全和长寿命等特点,在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在新型大型储能电站项目上的大量应用,其运行安全和稳定性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鉴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2. 磷酸铁锂电池的危害因素
2.1 化学危害
2.1.1磷酸铁锂电池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这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活性物质,用于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Li+)的嵌入和脱出。
2)负极材料:通常是碳材料,如石墨或其他碳基复合材料。负极材料在充放电时与锂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3)电解液:主要由有机碳酸酯类溶剂(如乙烯碳酸乙烯酯EC、丙烯碳酸乙烯酯PC、二甲基碳酸乙烯酯DMC等)和锂盐(如LiPF6)组成。电解液在电池中起着锂离子传导的作用。
4)隔膜:隔膜位于正负极之间,它防止直接接触导致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隔膜材料通常是聚烯烃类,如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
5)粘结剂:用于将活性物质粘结在电极集流体上,确保电极结构的稳定性。常见的粘结剂有聚偏氟乙烯(PVDF)等。
6)集流体:正极通常采用铝箔,负极采用铜箔,作为电流的收集器和导体。
7)其他添加剂:为了改善电池性能,电解液中可能还会添加一些其他化学物质,如防过充剂、阻燃剂等。
2.1.2以上化学物质的危害性
1)LiPF₆、有机碳酸酯和铜等,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LiPF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遇水易分解产生氢氟酸(HF),HF是一种有毒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同时会改变水体的酸碱平衡。
2)若发生着火爆炸事故或更换下来的废旧电池等会有电池分解产物,可能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系统。
2.2 火灾和爆炸风险
电池的内部短路、过充或热失控均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这些事件主要由电池设计缺陷、不当操作或外部环境因素触发。以下是几类能够引发电池仓火灾或爆炸的不安全因素。
2.2.1电池本体的不一致性会引发电池仓火灾或爆炸
电池本体的不一致性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
1)制造过程中,由于涂布时表面张力不同、配料比例有异、电解液浓度不均匀等客观因素以及生产人员的疏忽或工艺变动或波动、质检不认真等人为因素而产生的电池本体的不一致性。
2)使用过程中由于焊接工艺、焊料、组装位置、连接方式等不同而导致的电池不一致性。
电池簇的不一致性会导致电池组在充放电时不均匀,即使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来统一动作,但在电量差异和容量差异方面不可调节,例如各个电芯充电的速度和优先级不同,进而导致在充电或放电时个别电芯已经充满或放空,其他电芯还在继续充电或放电,从而引发过充电或过放电现象,最终导致火灾或爆炸的发生。
2.2.2热失控
热失控是由于电池单体内部放热引起不可控温升的现象。热失控后引发内部短路,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600-1000℃,电解液沸腾喷出,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开始燃烧。能够引起热失控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电池被穿刺或被挤压变形(导致电池隔膜(6um厚)被刺穿,正负极板直接连通造成内短路,进而发出巨大热量)
2)电池外短路。电池外短路可能会造成大电流放电、电池过热、电池性能下降等,进而引发热失控。电池外短路的原因涉及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等多个环节:
3)大电流充电(若电池内部充电速度太快则可能会在负极表面形成尖细且强度较硬的锂枝晶,长期堆积后锂枝晶会自发成长并戳破隔膜,正负极板直接连通造成内短路,进而发出巨大热量)
4)过充电。当电池满电后继续充电,电池负极会继续充入锂离子,当超过负极的最大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坍塌,进而引起电池鼓包,以及内部发生短路。
5)过放电。在过放电的情况下,负极的铜集流体会发生溶解,产生铜离子(Cu²⁺)。随着放电的继续进行,这些铜离子会在负极表面被还原成金属铜并沉积下来。这个沉积过程会导致负极表面的电阻增加,进而产生额外的热量。同样的,在过放电状态下,锂枝晶形成后会刺穿隔膜。
6)外部加热(环境温度)。锂电池在高温下(环境温度)进行充放电作业时,正负极片和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放出O2及额外热量,易引发隔膜溶解,进而造成内部短路。
7)电池布局不合理。若设计时留给电池簇的空间狭小、紧凑、通风性差,那散热问题就凸显的非常严重。系统无法有效散热,热量会在电池内部积累。随着温度的升高,电解液的分解反应会加速,产生更多的气体和热量。这种正反馈机制最终可能导致热失控,即电池温度急剧上升,可能引发起火或爆炸。
8)各大电池厂商接到大量订单,加速提升产能,可能导致电池质量下降:负极板处的毛刺及其上粘附的碎屑较多,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随着正负极之间电子移动,大量铜金属毛刺和碎屑混入电解液中形成锂枝晶,极易戳穿隔膜,造成内部短路。
这些起因都可以导致电池内部升温,或引发内部短路,进而形成热失控,产生大量O2、烷汀类可燃、有害气体(H2,CO,CH4,HF,C2H6,C3H6),从而扩大火情甚至导致爆炸。
2.3 电气危害
电气危害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绝缘材料的老化或损坏,以及电池组的不恰当配置。
2.3.1电池短路风险
1)电池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电芯内部的缺陷或长期使用过程中电池老化,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电池短路,从而形成热失控,特别是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电池数量多且排列密集,一旦单体电池发生故障,极易导致周围电池发生连锁反应。
2)绝缘材料在高温下碳化变成导电体
3)隔离开关在高压下被击穿。
4)功率器开关在反向高压浪涌冲击下也有可能非正常导通。
5)储能电池多次充放电后又可能造成电芯短路故障局部失控。
2.3.2高电压风险
虽然大单体磷酸铁锂电池满载电压只有3.2-3.6V,但通过大量串联后就存在高电压风险,高电压风险也相应出现:
1)直接接触点击。如果工作人员在操作或维护过程中不慎直接接触到高压带电部分,电流会通过人体,导致电击事故,最严重可致死。
2)间接接触电击。当设备的绝缘保护失效或接地系统不良时,人员接触到本应不带电但因故障而带电的金属部分,也会发生电击。这种电击虽然通常不如直接接触电击严重,但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3)电弧放电。在高电压环境下,如果设备存在缺陷或人员操作不当,可能会产生电弧放电。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和强光不仅可能损坏设备,还可能对人员造成烧伤或其他伤害
4)设备损坏与火灾风险。持续的高电压或过电压可能导致设备内部绝缘材料老化、击穿,进而引发设备损坏。在极端情况下,高电压还可能引发火灾。
2.4 机械危害
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较小,在车间内部组装过程中的机械伤害在此不做赘述。
电池仓在运输、安装、维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机械伤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挤压与撞击伤害:常见在装车或落地时吊装作业时作业人员被挤压和撞击。
2)物体打击:磷酸铁锂电池簇较重,搬运时可能坠落并砸伤作业人员。
3)划伤,夹伤或压伤:安装和连接过程中,作业人员的皮肤、手指等部位可能会被划伤、夹伤或压伤。
4)电池移位或倾倒伤害:电池仓在运输途中若未被固定牢靠,则可能会因为长途运输途中的颠簸而移位或倾倒,对附近的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3. 风险管理与安全措施
3.1 设计与工程控制
在设计储能电站的电池仓时,需要从本质安全方面入手,采取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3.隔离。4.安全监控系统。5.较少故障和失误即提高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加强储能电池多维度安全测试技术、热失控安全和预警技术和评价体系的开发和应用。
并开发基于声、热、电、气多物理参数的智能安全预警技术,实现早期预警、防爆抑爆、超高效灭火。
考虑引入新型模块化电池簇的概念。在设计与工程控制中需要落实:
1)新型模块化电池簇与BMS的结合。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隔离与保护。模块化或电池簇被物理隔离,可以减少故障船舶的风险。且电池簇之间的空间足,散热更好。同时采用符合规定的设备绝缘及耐压要求。
3)防火间距和耐火等级。常规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耐火等级和防火间距应符合GB51048的相关规定,而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系统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177的相关规定。
4)电池选择时考虑气候条件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储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有着显著影响。例如,高温地区容易导致电池过热,影响其循环寿命;寒冷地区则可能降低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充电效率。因此,在设计和选择储能电池时,需要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对电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温控技术。
5)电池组连接与保护:电池组的成组方式及其连接拓扑应与功率变换系统的拓扑结构相匹配,并应减少电池并联个数。同时,单体电池、电池组、电池箱的连接母排及接口部件需设计足够的通流能力,以防止电池储能单元满功率输出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电池储能单元的可靠运行。此外,电池组回路应配置直流断路器、隔离开关、熔断器等保护设备,以防止电池短路造成的安全风险
6)集成消防装置。参考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 4682要求,集成消防装置应包含:
7)安全工器具和个体防护装备。
3.2 安全规程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建立:
1)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
1.工作票 | 2.操作票 | 3.交接班制度 | 4.巡检制度 |
5.设备定期试验和轮换制度 | 6.岗位责任制 | 7.人员管理制度 | 8.设备管理制度 |
9.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 10.动火管理制度 | 11.安全设施和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 | 12.环境管理制度 |
13.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 | 14.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 15.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 16.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17.反违章工作管理制度 |
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做好反事故措施。建立隐患排查及跟踪机制。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电池热失控、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自然灾害等事故的应急预案。
5)编制现场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评估电池健康状态和性能衰减趋势,制定运行维护检修策略。
3.3 安全培训
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细化入场三级教育,加强基础理论、技术知识培训,深入设备操作和维护培训等,全方位提高场站内不同岗位员工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
1)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涵盖:
厂级 | 车间级 | 班组级 |
1.安全生产风险辨识 | 1.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实施 | 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 2.岗位安全职责 | 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 |
3.规章制度 | 3.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 3.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 |
4.劳动纪律 | 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处理 | 4.事故案例 |
5.安全考核奖惩 | 5.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
6.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力和义务 | 6.典型事故案例 | |
7.有关事故案例 |
2)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
3)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培训
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培训。严格遵守法规要求,持有效证件上岗。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员工通过相关资质考试。
5)电化学储能电站相关法规与标准培训。
4 应急管理
4.1总则
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系统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及事故时,属于电网调度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运行值班人员应立即汇报电网调度机构;属于自身调度管辖范围内的设备,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根据现场运行规程处置。
在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系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电网调度机构有权改变电化学储能电站充放电状态、限制出力或暂时解列电化学储能电站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事故处理完毕,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狂态后,应及时回复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并网运行。
遇有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情况时,电化学储能电站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处理后应当立即汇报电网调度机构。
电化学储能电站在紧急状态或故障情况下退出运行,以及因频率、电压等原因导致与系统解列时,不得自行并网,应按照电网调度机构的指令并网。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做好事故记录并及时汇报。
4.2 应急预案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编制影响安全运行的气体/液体泄漏、冒烟、火灾、爆炸等异常情况的应急预案。
序号 | 预案名称 | 适用范围 | |
一 | 总体应急预案 | 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事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 |
二 | 专项应急预案 | 适用范围 | |
1 | 自然灾害类 | 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大风、台风、暴雪、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等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
2 |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 |
3 | 防汛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汛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 |
4 | 事故灾难类 |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因火灾、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
5 |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公司员工乘坐公司交通工具或乘坐公司雇用的交通工具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 |
6 | 起重吊装事故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起重吊装设备在安拆、吊装作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而制定的专项应急预案。 | |
7 | 突发职业危害事件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中暑、急性中毒、冻伤等突发性职业危害事件。 | |
8 | 机械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因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造成机械事故及伤害的应急救援预案。 | |
9 | 触电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 用于生活、作业场所发生触电的应急管理与处置 | |
10 | 公共卫生事件类 | 急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对电站构成损失和影响的各类急性传染病事件。 |
11 |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对电站构成损失和影响的各类食物中毒事件。 | |
12 | 社会安全事件类 | 突发群体事件应急预案 | 用于处置内外部人员群体冲击电站或到上级单位、地方政府上访等群体性事件。 |
三 |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适用范围 |
1 | 高处坠落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高空坠落事故。 |
2 | 机械伤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各类机械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
3 | 物体打击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各类物体打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
4 |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触电伤亡事故。 |
5 | 起重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 用于处置吊装作业造成的起重伤害事故。 |
6 | 机械设备倾覆现场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大型机械设备倾覆事故。 |
7 | 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 用于处置化学、物理灼烫、火灾、爆炸事故。 |
8 | 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作业人员中暑事件。 |
9 | 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交通事故。 |
10 | 传染病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传染病事件。 |
11 | 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环境污染事件。 |
12 | 突发疾病现场处置方案 | 用于现场处置突发疾病事件。 |
Bureaurau Veritas
4.3 应急处置卡
四 | 应急处置卡 | 适用范围 | |
1 |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措施处置卡 | 2 | 防止电气设备雷击事故措施处置卡 |
3 | 防止交通事故措施处置卡 | 4 |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措施处置卡 |
5 | 防止误操作事故措施处置卡 | 6 | 防止变压器和互感器损坏事故措施处置卡 |
4 | 防止电气设备火灾措施处置卡 | 防止全场停电事故措施处置卡 | |
7 | 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措施处置卡 | 8 | 防止交、直流电源回路混送事故措施处置卡 |
9 | 防止直流系统事故措施处置卡 | 10 | |
11 |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措施处置卡 |
Bureaurau Veritas
储能电站应与当地的消防、医疗等应急救援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信息。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请求外部支援,共同应对紧急情况。此外,储能电站还应与政府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应急响应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5. 结论
磷酸铁锂电池越来越多的在新型储能电站上应用,运行安全和稳定性问题逐渐暴露,需通过综合的安全管理措施来应对潜在的风险。通过实施详尽的设计、操作和应急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水平,保护用户和环境免受这些潜在风险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更高效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以进一步推动这一技术的安全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本文论述基于广泛的文献综述和最新的研究发现,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参考文献列表将在文末提供,供读者深入研究。
序号 | 预案名称 |
1 | 安全生产法 |
2 | 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3 | GB_T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4 | GB_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
5 | GB_T 42318-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
6 | GB_T 42288-2022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 |
7 | GB_T 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
8 | GB_T 34131-2023 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 |
9 | GB 26860-2011电力安全操作规程-发电厂与变电站电气部分 |
10 | GB 21966-2008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 |
11 | AQ3009-2007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
12 | DB 32 4682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消防技术规范 |
13 | DB32_T 4533-2023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验收及运行维护规程 |
14 | DL_T 1475-2015电力安全工器具配置与存放 |
15 | DL_T 2247.5-2021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营-应急处理 |
16 | YS_T 1027-2015磷酸铁锂 |
致谢
感谢所有支持本研究的机构和个人,特别是提供案例研究和技术支持的相关团队。感谢所有参与讨论和提供反馈的同行专家,他们的建议极大地丰富了本文的内容和视角。
Bureaurau Veri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