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2
/ 2

“互联网+”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张津 王恺阳王镇

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招远市 26540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推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育创新,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

引言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复合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而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更新快、形式多、交互好等特征,使学生能自觉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互联网+”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满足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的需要

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而言,开展信息化教学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更是适应现代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信息化教学能够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性和互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具备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与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等,能够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满足以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管理更加高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传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信息化教学还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对“互联网+”认识不足,浅层学习问题明显

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浅层学习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和简单的操作。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方式不仅无法满足汽车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高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这种学习方式还可能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降低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学生多元需求难以满足

在“互联网+”时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虽然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不突出问题逐渐显现。这种状况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和主动参与的意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被动接受,缺乏足够的选择权和表达权,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种现象不仅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缺乏对学生多元需求的关注和满足,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也因此受到影响。

(三)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教学模式创新不足

尽管信息技术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目前的应用仍显不足,教学模式创新亟待加强。当前,许多教育机构在信息化教学中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这种状况不仅限制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信息技术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得教学活动在互动性、灵活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三、“互联网+”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者需要深入分析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符合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教育目标。通过与汽车行业的紧密合作,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岗位需求,将这些需求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者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二)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课程内容整合

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资源库,涵盖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服务管理、汽车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前瞻性。通过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如教材、视频、案例、模拟软件等,形成一个互动性强、易于更新和扩展的资源平台。其次,应注重资源库的动态更新和维护,及时反映汽车行业的新技术和新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此外,促进课程内容的整合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将汽车维修技术与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三)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和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通过灵活的教学安排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等,还能够结合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和实践操作。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而线下课堂则可以进行深入讨论、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实现精准的即时评价

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应超越传统的单一考试和评分方式,采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模拟操作、项目展示等多种方式,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技能掌握情况。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理解、技能应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多个维度,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评价过程应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的能力。此外,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学习管理系统(LMS)、数据分析工具等,及时收集和分析评价数据,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措施,不仅可以提升教育质量,更有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冰.“互联网+”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J].汽车维修技师,2024,(12):62.

[2]沈凌飞.“互联网+”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24,(11):53-55.

[3]罗洋坤.“互联网+”背景下汽车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03):112-115.

作者简介:张津,男,籍贯:山东省招远市,生于1988年.6月,汉族,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