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效贴贴扎技术对下肢骨折患者消肿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3
/ 2

肌肉效贴贴扎技术对下肢骨折患者消肿的效果观察

三明

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 云南景洪666100

【摘要】目的:观察肌肉效贴贴扎技术对下肢骨折患者消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3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接受肌肉效贴贴扎技术治疗,结合患肢功能锻炼,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患肢周径、皮肤温度以及疼痛评分等指标,对消肿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肌肉效贴贴扎技术治疗后,患者的患肢周径明显减小,皮肤温度显著下降,疼痛评分也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效贴贴扎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肌肉效贴贴扎技术;下肢骨折;肿胀;疼痛;

    随着现代社会对运动损伤和骨折后康复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非手术的康复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在这些技术中肌肉效贴贴扎技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处理下肢骨折患者肿胀问题时,传统的冰敷、抬高伤肢等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缺乏持续性和针对性[1]。肌肉效贴贴扎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疗法,通过在特定肌群的皮肤上施加外力,借助肌肉运动的引导作用来缓解肿胀,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通常由外部力量作用致使骨结构失去连续性,除了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外,术后肿胀也是患者和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肿胀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甚至耽误患者的康复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患者的肿胀,加速康复,一直是骨科和康复科工作者探索的重点[2]。本研究观察肌肉效贴贴扎技术对下肢骨折患者消肿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3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0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12.6)岁,病程时间从骨折发生到接受治疗的时间最短为2小时,最长为72小时,平均病程时间为(18.5±10.2)小时。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下肢骨折,包括股骨、胫腓骨、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患者精神正常,意识清晰,能够理解和遵循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要求,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病理性、陈旧性骨折;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等患者;对肌肉效贴贴扎技术中所使用的材料或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合并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近半个月内接受过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肌肉效贴贴扎技术:贴布都使用扇形剪材,无粘力网状粘贴,为防水、透气、有弹力的棉布,准备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布等辅助工具,清洁患肢表面,确保皮肤干净无油脂和汗液。粘贴前必须排除无血栓才可以贴,可以做凝血筛选和下肢血管B超,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和肿胀情况,选择适当的贴扎方法和位置,锚定位置根据骨折部位确定,尾端延展方向应顺着肌肉走向,改变筋膜和组织液流动的方向,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贴布应适度拉伸,无张力粘贴,贴扎完成后,检查贴布是否平整、无皱褶,确保贴扎效果,根据患者情况,贴扎时间一般为48小时,之后可更换新的贴布,主要是消肿,减轻疼痛。

患肢功能锻炼:在保证骨折稳定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锻炼过程中,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或不当姿势,以免造成二次损伤,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锻炼时,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锻炼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锻炼时间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从术后第二天开始,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强度[3]

1.3评价标准

患肢周径测量方法,使用皮尺环绕患肢最粗部位(如小腿最粗处或大腿中段)一周,记录测量值,比较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患肢周径变化,若周径减小,则表示肿胀程度减轻。

使用温度计测量患肢局部的皮肤温度,选择患肢相同部位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皮肤温度的降低通常表示炎症和肿胀的减轻。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价,让患者在一条长10cm的直线上标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点,0表示无痛,10表示疼痛最剧烈,根据患者标记的位置确定疼痛评分,若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表明疼痛程度有所减轻[4]

1.4统计学计算

使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时,对于计数资料应采用X²检验,对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通过比较P值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可以判断观察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患肢周径、皮肤温度以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详见表1。

表1  30例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患肢周径(cm)

皮肤温度(℃)

疼痛评分(分)

治疗前

30

35.23±3.45

33.67±0.89

7.89±1.34

治疗后

30

31.12±2.89

31.23±0.76

3.21±1.02

t

4.560

8.970

10.450

P

<0.05

<0.05

<0.05

3讨论

在现代骨科康复治疗中,对于下肢骨折后常见的肿胀问题,肌肉效贴贴扎技术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治疗可能,本研究对30例下肢骨折患者应用肌肉效贴贴扎技术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显著减小患肢周径,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改善肿胀症状,对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及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肌肉效贴贴扎技术是通过在患肢应用特制的弹性贴片来产生一种持续的皮肤和深层组织的牵拉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减轻组织液滞留,从而实现消肿目的,与传统的冷敷、抬高等消肿方法不同,肌肉效贴可以为患者提供持续,非入侵性的治疗,而患者在治疗之后也可以继续进行日常活动[5]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后肿胀及伴随的疼痛进行肌肉效贴贴扎技术,可以起到理想的消肿效果,促进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婧,徐丽红,庞俐珍. 冰片芒硝外敷在下肢骨折患者患肢消肿中的应用效果 [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 9 (06): 57-60.

[2]赵楠,史伟伟,温曼. 耳穴贴压结合中药热奄包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疼痛及恢复进程的影响 [J]. 包头医学, 2022, 46 (04): 52-54.

[3]王朝君,王文洁. 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联合功能锻炼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 35 (11): 1732-1735.

[4]黎艳芳. 肌内效贴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协助消肿止痛的效果研究[C]// 南京康复医学会. 第三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三). 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 2022: 4.

[5]田纪涛,周杰,韩崇涛. 止痛消肿散外敷联合功能锻炼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J]. 河南中医, 2022, 42 (04): 56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