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患者疼痛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康复水平的提升。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康复水平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定期复诊率、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康复过程,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 术后疼痛管理;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水平;
引言
骨科疾病的发病率每年都会有所提高,其中手术治疗是处理骨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手术后的疼痛问题成为许多患者面临的严重困扰,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进程。术后疼痛的强度既受到手术创伤本身的影响,也可能与骨质疏松、血液供应不足等其他因素有关。良好的疼痛管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水平,为此,术后的疼痛管理亟待改善。护理干预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实践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医疗领域。它们的设计和实施,旨在优化居民的健康结果,改善医疗服务,并降低医疗费用。尽管许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各种医疗环境中都能产生积极的结果,但其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在本项研究中,通过研究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患者疼痛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康复水平的提升,据此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和展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2022年在骨科进行手术的一百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利用计算机随机选取两组,每组50例,被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护理干预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术后疼痛处理。
研究组中的患者年龄范围在24-67岁,平均年龄为(45.88±1.52)岁,其中有男性24例,女性26例。他们主要患有多种骨科疾病,如脊柱侧凸、髋关节炎、骨折等,手术类型包括脊柱矫正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骨折内固定手术等。
对照组的患者年龄范围在23-70岁,平均年龄为(46.23±1.58)岁,男性23例,女性27例。这组患者所患骨科疾病和手术类型与研究组相同。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手术类型等方面进行对比,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个样本组在基本特征上是相似的,适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比较。这为研究护理干预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2]。
1.2 方法
在中,共计选取两组骨科患者,每组各有50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常规的术后疼痛管理,而研究组则采用新型的护理干预方式。新型护理干预方式在于强调针对性的疼痛评估以及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调动患者自身积极性,配合医疗团队的治疗。
具体施行方式如下: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的特性、持续时间、部位、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且每日定时进行疼痛程度的复评。进行个体化的疼痛管理,包括应用针对具体疼痛状况的药物治疗,有针对性的体位调整、正确的疼痛表达方式的引导以及定时诱导患者主动进行适量的活动,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中,主要采用了两类评价指标来评估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依赖于疼痛度评分来度量患者的疼痛程度,还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来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包括自理、工作和社交等功能。
疼痛度评分的判定标准参照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它能量化地衡量疼痛的强度。分数范围为0 - 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越强烈,常用来评估疼痛治疗的效果,分为Ⅰ级疼痛至Ⅳ级疼痛。Ⅰ级疼痛时患者面部没有痛苦表情;Ⅱ级疼痛时患者能感受到疼痛,但能忍受;Ⅲ级疼痛时患者出现明显疼痛,属于疼痛中度影响生活型,表现为呻吟、躁动等情况;Ⅳ级疼痛时患者出现严重疼痛,不能忍受,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运用了均数 ± 标准差(“¯x ± s”)来表示,并通过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对于计数资料,利用卡方检验(χ2)进行对比,并以百分比(%)形式表述。所有结果均以P值来判断其统计学意义,其中 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度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
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度评分相似,
T值是0.585,显示在统计学上,两组的差异没有显著的倾向性(P>0.05)[4]。术后疼痛水平的差异变得显著,研究组的疼痛度评分(1.2±0.3)显著低于对照组(3.1±0.2),其T值为5.745,表明该变化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
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也观察到类似的模式。术前,两组的评分(研究组:57.98±3.24;对照组:56.56±3.13)相当临床同质,T值为0.615,说明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术后,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提高,评分为92.21±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77.37±5.14)。其T值为6.855,显示该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
2.2 对比康复水平评分
本次研究绘制了康复水平的频数分布图进行比较,疗效评估利用定期复诊率、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作为判断标准。
对于定期复诊率,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以50例为基数计算,研究组的复诊率达到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且从X^2值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复诊率。
再从下地活动时间看,研究组平均需21.2±0.8天即可下地活动,而对照组则平均需33.2±1.7天,显然研究组的效果更好(P<0.05)。
3 讨论
术后疼痛管理是每一个医生和护士最关心的问题,疼痛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更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早些恢复健康。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试图了解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图表中的数据显示,对于骨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比未实施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的疼痛度评分显著降低(1.2±0.3 vs. 3.1±0.2, P<0.05)。这通常可以理解为应用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在术后的疼痛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则显著提高(92.21±5.45 vs. 77.37±5.14, P<0.05)。这说明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尤其是在术后初期。
结论来看,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起了较大的作用,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而且也优化了康复效果。这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护理手段,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晓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01):0150-0153.
[2]张小艳涂红珍.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7):142-142.
[3]刘文姣刘瑞平.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9):1306-1307.
[4]秦晓燕.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0,(28):175-176.
[5]郎俊杰.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与加速康复护理的综合干预[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11):00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