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 以提高口腔门诊护理效果为研究目标,在临床护理中实施 四手操作,明确其对口腔门诊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2023.01-12时间段中于院内口腔门诊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95例,对各个患者进行编号后采取随机抽取法设置成对照组(49例)、观察组(46例),分别以常规手段、四手操作手段实施两组护理干预,对干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满意度及感染率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佳(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实施 四手操作,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控制感染,这对提高口腔门诊护理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口腔门诊;护理;四手操作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门诊口腔护理对于维护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全身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重视口腔护理研究,提高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护理方案。文中以提高口腔门诊护理效果为研究目标,在临床护理中实施 四手操作,明确其对口腔门诊患者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3.01-12时间段中于院内口腔门诊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95例,对各个患者进行编号后采取随机抽取法设置成对照组(49例)、观察组(46例)。年龄范围方面,两组年龄:23岁≤年龄≤74岁,观察组均值(57.43±4.33)岁,对照组均值(57.45±4.31)岁;性别方面:观察组男性占比28例、女性占比18例,对照组男性占比29例、女性占比20例。经统计学系统处理两组基础资料相关数据信息后证实可比性高(P>0.05)。择取要求:均为口腔门诊患者;资料齐全。剔除要求: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提醒放松,按照相关标准配合医师完成操作。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四手操作
①明确医护人员,确定1名护理人员、1名医师,护理人员与医师进行讨论,事先制定好工作计划,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协作方式。②术前由1名护理人员需依照标准,准备好治疗中需要使用的器械仪器与物品,适当调整座椅与光源,为治疗操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辅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患者疾病与治疗认知度,让患者主动配合完成护理与治疗;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支持,避免应激反应。③术中由1名医师开展口腔检查与治疗操作,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医师在操作中需与患者进行相应交流,利用语言对患者进行情绪安抚,避免患者过于紧张;医师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护理人员有效配合完成医师治疗操作。④术后由医师告知患者检查与治疗结果,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个人护理方法,提醒按时复诊。
1.3 判断标准
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调查量表,0-10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越高),统计两组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t和x±s为连续性变量中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卡方和%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或价值。
2 结果
满意度及感染率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佳(P<0.05):
观察组满意度为(89.59±7.15)(分)、感染率为0(0/46),对照组满意度为(81.24±4.45)(分)、感染率为8.16%(4/49),结果t/X2=6.879、8.507,P=0.001、0.003。
3 讨论
临床在开展口腔门诊护理工作时,主要会采取常规模式进行,虽然有利于治疗开展,但是整体护理效果达不到理想。四手操作是指在口腔医学中,由一名牙医和一名助手同时配合进行治疗,其中一人负责治疗操作,另一人则负责吸气、吸水、递器械等辅助工作的一种工作方式[1]。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在口腔门诊护理中应用四手操作有着明显优势,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减少风险,提升患者体验。
将四手操作应用到口腔门诊护理中,使医生和助手分工明确,协同配合,有效地进行治疗操作,从而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让患者感受到快速、高效的治疗过程,增加满意度[2]。同时,四手操作中,助手负责吸取口腔内的水液、残留物等,及时递送器械,保持口腔清洁干燥,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了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3]。结合文中研究结果,满意度及感染率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佳(P<0.05)。提示,在门诊口腔护理中应用四手操作效果较佳,但是文中纳入例数较少,存在局限,需要对应用价值进一步分析,明确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中实施 四手操作,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控制感染,这对提高口腔门诊护理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燕萍. 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应用的护理体会[J]. 母婴世界,2021,10(5):210.
[2] 赵静. 四手操作对口腔门诊患者护理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11):174-176.
[3] 霍华洁. 四手操作技能培训对口腔门诊护理带教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J]. 健康女性,2021,9(1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