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十八中学
010020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家庭、学校与社区协同下初中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成效的对策。研究指出,当前劳动教育在家庭层面存在认识不足,学校层面内容单一,社区层面资源分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丰富课程内容、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和完善评价机制等策略。通过烟台市初中劳动教育协同模式和兴镇中学“劳动小能手”活动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认为,家、校、社区协同是提升初中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未来需继续深化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家、校、社区协同;初中劳动教育;提升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劳动教育作为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凸显。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及初中教育阶段,劳动教育不仅关乎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涉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庭、学校与社区协同下初中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二、现状分析
(一)家庭层面
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关注,但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问题,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家长自身劳动观念和行为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劳动教育效果。
(二)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在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然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部分学校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传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社区层面
社区作为连接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社区劳动教育资源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此外,社区劳动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三、问题分析
(一)认识偏差:观念束缚的枷锁
认识偏差是制约劳动教育发展的首要障碍。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部分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将劳动视为低人一等的活动,忽视其在孩子品格塑造、责任感培养及生活技能提升中的独特价值。学校方面,尽管已逐渐重视劳动教育,但仍有部分教师将其视为边缘学科,未能充分理解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深远意义。社区层面,则可能因缺乏有效引导,未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
(二)内容单一:创新缺失的困境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单一化问题显著。当前,许多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仍停留在简单的体力劳动层面,如打扫卫生、整理教室等,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及未来职业规划紧密结合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内容。这种单一化的课程设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导致劳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资源分散:协同不力的瓶颈
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劳动教育资源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整合和共享机制。家庭拥有丰富的日常生活教育资源,学校拥有专业的教育体系和师资力量,社区则拥有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和丰富的社区资源。然而,由于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协调,这些资源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合力不足。
四、提升策略
(一)强化宣传教育,构建劳动教育共识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与影响力,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家长会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应定期举办劳动教育专题讨论会,通过分享成功案例、解读政策导向,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主题班会则成为校园内传播劳动精神的主阵地,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劳动的魅力。此外,社区宣讲活动也不容忽视,它能够将劳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二)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学校应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课程的新模式、新内容。课程内容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需求,确保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其探索欲和创造力。例如,可以引入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组织社区服务、农田劳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三)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家庭、学校和社区应打破壁垒,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劳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师资力量、实践基地等信息的互通有无。同时,鼓励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形成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创新教育模式,拓宽学习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在线互动等方式,模拟真实的劳动场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线下教学则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与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去,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
(五)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教育成效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检验劳动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应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其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以及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也关注其在劳动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通过完善评价机制,确保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烟台市初中劳动教育协同模式
烟台市在推进初中劳动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模式。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专家进行家长培训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和交流。同时,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开展社区服务、农田劳作等实践活动。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二:兴镇中学“劳动小能手”活动
兴镇中学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创新性地开展了“劳动小能手”活动。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劳动计划方案,并付诸实施。学生每天放学后需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任务,并在双休日和劳动日参与更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学校还设立了劳动技能比赛和评选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区协同下的初中劳动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丰富课程内容、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和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初中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钱佳文.多途径实施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J].上海教育,2021,(Z3):166.
[2]张建盼.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1.DOI:10.27347/d.cnki.gssdu.2021.000859.
[3]马雄.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21.DOI:10.27738/d.cnki.ghnkd.2021.00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