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居住面积,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因而人们也对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常作为主体支撑结构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保障建筑物使用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希望能为建筑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振捣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主要包括强度高、抗压能力强,能够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施工过程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地震、火灾等。另外,该结构还具有施工成本低、用料简单、施工周期短等优势,因而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此可见,施工单位应当不断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1.1施工材料合理选择
在该技术的应用中,做好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属于非常基础的工作内容,这也是确保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重要保障。基于以往应用经验,施工材料选择时的注意事项如下:①水泥材料,常用类型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物硅酸盐水泥等,从综合应用情况来看,目前常用的水泥材料为 P.O42.5 普通硅酸盐,细度模数、强度结合世界情况进行选择。②细集料,使用连续级配细集料,材料粒径不超过 4.75mm,含泥量不超过 1%,粒径大于 3.0mm 的材料占比不能超过总量的 20%。③钢筋,主要选用螺纹钢筋,钢筋直径根据建筑工程高度、工程施工规范进行选择,以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为确保供给材料的合规性,需选择综合能力较强、信誉度较高的供应商,同时在材料应用中也需要进行多次质量校核,确保材料质量统一性,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1.2模板施工
1.2.1模板安装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制作框架模板。在安装梁与模板时,施工人员应利用弹线的方式在柱模上确认水平线和梁位线,再根据梁板位置来合理调整支撑立杆的位置,从而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根据相关行业规范的要求,木垫板的厚度应当为 50mm 左右;支撑立杆的间距需控制在 80cm ~ 100cm;水平横杆的间距则应控制在 150cm ~ 180cm。具体数值可由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全面保证模板结构受力体系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当梁结构的高度大于 60cm 时,施工人员应当增加穿梁螺栓的数量。在安装楼梯模板时,施工人员应当根据楼梯踏步立面的设计要求来调整模板的间距与搭建方式。在整个模板搭建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在现场进行指导,以提高模板安装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2模板拆除
只有当混凝土完全凝固且已经达到施工要求的强度后,施工单位方可拆除模板。但具体的拆除时间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自然天气等外部影响因素来确定。当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测试结果达到工程设计方案中的强度要求时,施工人员应及时上报监察部门进行质量验收,获得业主方的许可后,再选择合适的时间拆除模板。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坚持“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的原则,以保证模板拆除的安全性。
1.3钢筋工程绑扎和安装
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起到的骨架的角色,这也是确保结构承重性能顺利发挥的重要保障。在钢筋工程绑扎与安装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基于设计图纸中的相关内容,对于钢筋材料尺寸、是否存在锈蚀、变形情况、抗拉强度等参数进行检查,待满足要求后进行除锈、调直、切断、弯曲等加工,加工后随机抽检材料质量,满足要求后可进行使用。第二,在对钢筋结构进行焊接时,需要遵循《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中的相关要求,合理选用搭接焊、电弧焊、帮条焊等焊接方式,并且焊接位置不能出现弯曲的情况,防止焊接位置开裂的问题,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
1.4混凝土浇筑作业
在整个技术的应用中,混凝土浇筑作业属于非常核心的作业内容,其作业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型质量。在具体的作业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根据拌和比例对混凝土进行拌和,拌和时会先添加水泥、集料、粉煤灰干拌 40s,随后再添加拌和水、外加剂拌和 2min,拌和料经塌落度校核后转运到施工现场。(2)混凝土浇筑时采用连续浇筑作业,若浇筑厚度、体积较大,那么会选择分层浇筑作业,浇筑间隔不超过 60min,浇筑初期注浆管端口需要避开螺纹管、钢筋结构,匀速浇筑混凝土材料,确保混凝土可以均匀覆盖模板搭设的浇筑空间。(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用振捣棒振捣混凝土,单次振捣时间控制在 20-30s,等待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后,将振捣棒转移到下一作业区域,转移距离不超过振捣棒搅拌半径的 1.5 倍,对于边缘无法触碰的位置,使用人工振捣的方式进行补充,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结果的合理性。
2.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
2.1孔洞问题
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1)材料质量的合理性较低,如所使用水泥材料质量较差,导致拌和后材料初始质量较差,无法满足浇筑后的质量要求,从而引起孔洞问题。(2)在混凝土拌和比例的设计中,未按要求进行设计与计算,从而导致材料拌和结果不可靠的情况,如水胶比较大、砂浆量较少等,从而影响到混凝土浇筑质量,引起空洞问题。(3)在混凝土浇筑时未对其进行充分振捣,这样也导致均匀度较差、出现离析等情况,从而带来孔洞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用以下处理措施:(1)做好材料质量控制,选择可靠的材料供应商,同时加强材料质量检查,确保初始情况下材料质量的合规性,以降低孔洞问题发生率。(2)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可借助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优势来完成计算,以此来得到准确的拌和比计算结果,确保拌和后材料质量的稳定性。(3)在混凝土浇筑时也需要按要求做好各节点的充分振捣,提高混凝土振捣结果的均匀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合理性。
2.2蜂窝麻面问题
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模板结构在使用时,没有按要求将表面杂物清洗干净,使得混凝土浇筑后会有许多杂物粘附在表面,并且模板拼缝处未进行紧密填充,导致部分浆液渗漏到外界,从而带来蜂窝麻面问题。第二,在涂抹脱模剂时,存在涂刷厚度不均匀、遗漏等问题,造成脱模时部分混凝土粘连在模板表面,造成蜂窝麻面问题。第三,振捣结果不合理,使得表面未形成良好液面,增加相关问题的发生概率。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模板结构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要求将模板表面杂物清洗干净,同时在施工前需要洒水保持模板湿润性,模板拼缝处按要求进行填充,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混凝土浇筑环境,减少相关问题的出现。第二,在涂抹脱模剂时,对于涂抹厚度、涂抹顺序进行合理控制,并且在使用前也需要进行再次检查,以减少混凝土粘连问题,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第三,按要求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表面可以形成良好液面,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属于常用支撑载体,通过整理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时需注意的内容,不仅可以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能够降低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陈海龙.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2):114-116.
[2]孔巍.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