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构乡村规划体系的思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9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构乡村规划体系的思考分析

宫雪婷

新疆九州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在时代的推动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也迎来巨大挑战,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不断加强创新。文章进一步结合乡村规划实践,分析了当前乡村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如规划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强化规划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乡村特色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以及推动规划的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完善的乡村规划体系,不仅需要深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理解,还需要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宜的规划方法和技术。通过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乡村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以实现乡村空间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等,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而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效能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基础设施滞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村庄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部门协同联动不够,村庄规划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村庄规划工作往往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发展,而忽视了综合性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强烈的局部利益观念和各部门之间协调不足。村庄规划后期的监管机制并未真正形成,存在规划管理力量薄弱、规划监督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村庄规划缺乏后期监管机制,不能较好地实施。

1.2法规和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在国土空间规划及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法规和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情况。尽管许多政策和法规已经制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它们往往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当规划执行偏离预定目标时,缺乏及时纠正和问责措施,导致规划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1.3设计理念落后,缺乏创新

在当前我国乡村规划设计的实践进程中,存在设计理念相对滞后且创新能力匮乏的问题,这一现象已成为制约乡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瓶颈之一。首先,在设计理念层面,传统的乡村规划往往沿袭城市化建设的思维定式,过于侧重物质空间形态的改造与建设,忽视了乡村独特的文化内涵、生态环境及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这种“一刀切”或“城市翻版”的规划方式,并未充分挖掘并体现乡村自身的特色和价值。其次,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理论创新匮乏,设计理论体系未能与时俱进地引入生态、人文、共享等新型发展理念,导致规划设计方案缺乏对乡村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适应性;二是技术创新运用不充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的应用上,没有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最后,乡村规划设计不够合理与规范,大多数的村庄在规划设计时没有经过系统考究,导致民居绿地散乱、不够规整,乡村建设的随意性较大,景观的规划设计没有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对村庄整体功能定位不够精确,不利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2乡村规划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2.1乡村规划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乡村规划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杂过程,它深受多种理论的熏陶,这些理论为乡村规划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创新灵感。首要的理论基础便是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它为乡村规划提供了宏观的指导框架,强调了空间的整体性、协调性、公众参与、差异性和动态性。乡村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地域文化保护理论、社区参与理论以及生态规划理论等。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乡村规划应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目标,以确保乡村的长远发展。这要求乡村规划者在制定策略时,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公正,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者平衡。地域文化保护理论则关注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应尊重并传承地方特色,这包括建筑风格、民俗活动、农耕文化等,因为这些是乡村魅力的源泉,也是乡村差异化发展的关键。乡村规划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的融合。

2.2强化责任落实,构建科学合理的实施保障制度

为有效推进部门协同联动和规划监管工作的开展,首先,可以设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乡镇政府是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责任主体,设立“一把手”负责的专项工作小组,以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工作,制订工作推进计划,实施资金保障措施。其次,可以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制度,规定各部门在规划编制、实施、监管阶段的具体职责,实施“挂图作战”。同时,加强规划监管力量培训,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利。最后,建立后期的规划监督管理和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机制,对已完成的村庄规划成果进行“回头看”,追究失职渎职者的责任,形成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

2.3加强法规制定和政策执行监督

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法规制定和政策执行监督,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执行和监管措施。首先,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规和政策。在法规制定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乡村振兴的具体需求,确保法规内容既全面又具体,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其次,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这包括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监督机构应具备独立性,能够客观评价政策执行情况。再次,确保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向公众定期发布政策执行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工作人员需得到适当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感。最后,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

2.4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做好立法工作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形成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具体来看,当前关于国土空间规划还没有形成本行业的基本法,那么其他方面的具体立法也就无法开展。另外,在立法层面,国土空间规划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这些都会影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管等全周期的管理。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相关立法工作。首先,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管控。其次,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法规的重要地位,并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内容,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形成具有较强支撑力的法律法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各方面使法律法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的长效性,从而为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结语

本研究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对建构乡村规划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全文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揭示了乡村规划在国家空间治理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在保障国土空间总体安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寻求构建一个既符合新时代需求,又体现乡村特色和可持续性的乡村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颜朝芳.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3):25-27.

[2]陈瑶.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规划编制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4,23(04):151-153.

[3]宋 畅.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研究:以长垣市恼里镇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20.

[4]沈惠新,陈姝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大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