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天津 300270
摘要:通过“大思政课”思维方式和最新信息技术手段变革课堂教学,打造智能、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感,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智慧发展。本文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指引,多角度阐述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及现实价值,对智慧课堂概念、特征进行归纳,进而对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
基金项目: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联盟2023年度思政联盟思政专项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开发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YQSZ202331)
作者简介:杨沐苑(1987— ),女,山西晋城人,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讲师,主要从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简介:段国鹏(1987— ),男,山西大同人,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与课程建设的融合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开发应用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指出“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开发作为“大思政课”建设重要路径,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开发应用的必要性及现实价值
(一)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
智慧课堂有效增强了思政课教学主渠道质量。一是优化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围绕高职院校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思政选修课《大国工匠与职业理想》课程为例进行研究,充分发挥选修课在思政课课程群建设中的作用;二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高职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关系,通过智慧课堂的形式打造智慧型技能人才;三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智慧课堂建设,以智能化全方位、交互式呈现“三种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高职大学生成为大国工匠的信心。
智慧课堂开发可以实现对“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的智慧化运行,《方案》指出当前思政课在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师资力量、平台运用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而智慧课堂的搭建可以实现全场域、全过程智慧化教学,使学生教学体验感更强烈,感受到“智慧”思政的魅力。比如将实践教学虚拟场景通过AR或VR的方式嵌入课堂,借助“学习通”完成多师资教学互动,在“青梨派”平台上实现实践教学成果展示、交流、评价,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教学资源“硬融入”、“表面化”现象。
(二)契合大数据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理念,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毋庸置疑,以大数据信息化为特点的新时代教学改革风暴已经到来,当今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思政课教学有了新的时代需求,高校思政课必须适时做出改变。根据《方案》要求搭建大资源平台,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此前,我国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中提出建设数字强国;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中培育大数据赋能教育发展的新引擎、新生态;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智慧课堂开发可以实现大数据下的“智慧”思政,教师可以依托平台建立虚拟课堂,并邀请同行、专家进入“班级”,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归纳学生学习疑问做好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展开教学,课中通过对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快速统计出学生困惑,有针对性的精讲细讲,或是通过在线点击率和关注度搜集热门视频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教学资源,课后通过平台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作业的提交率、合格率、复制比一目了然,在作品展示环节可以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点赞、关注加评论,教师结合作品评价情况选出“最具影响力”的作业,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思政课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打造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智慧课堂建设目标是以智慧化手段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实现转识成智,智慧发展的目标,与新质生产力价值意涵相一致。本文最后从思维理念、教学资源、平台打造、人才队伍、课堂评价五个维度分析“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旨在激活高校智慧思政内生动力,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形成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教学模式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概念
“智慧课堂”的概念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之后“智慧+”的模式广泛的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国内对于智慧课堂的研究较早的表现为:电子书包、虚拟课堂、MOOC等,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运用,人们对智慧课堂的认识也不断提升,在基本理念上从“教学信息化”转变为“信息化教学”,在体系建构上从信息化教学平台转变为智能服务平台,在数据处理上从传统数据管理转变为课堂大数据分析,在应用场景上从课内应用转变为全场景教学应用。
智慧课堂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造智能、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者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主动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升级,使传统的“知识课堂”转换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习者智慧学习的“智慧课堂”,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其主要特征包括: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互动立体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反馈及时化。其实质是构建“云+台+端”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全场景教学运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一)思维理念
思维理念影响了智慧课堂开发的高度和广度。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构建,必须明确智慧课堂建设的目标和基本遵循。坚持运用智慧技术、突出智慧教学、培养智慧人才的目标,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其实质是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理念,通过“云+台+端”的方式实现,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发挥,教学过程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目标——素质目标——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根本任务。
(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保证思政课智慧课堂高质量开发的基础。依托智慧课堂建设扩宽教学资源渠道,通过同课异构的理念集中教研,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优势互补,将同类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实现教学资源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优势。一是充分挖掘思政课红色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选取侧重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进行提炼,着力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同时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密切关注,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保持思政课智慧课堂的鲜活度和战斗力。二是创新教学资源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智慧课堂的魅力在于创新教学模式,使学习者能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三是加强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按照《方案》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其中包括建设教学案例库、打造教学重难点问题库、建设教学素材库、开发在线示范课程库。
(3)平台打造
平台打造是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载体,没有好的平台作为支撑和依托,智慧课堂无法“智慧”。根据刘邦奇教授“智慧课堂的发展、平台架构与应用设计”一文的观点,“智慧课堂的‘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技术而打造的智能化教学服务平台。其中,‘云’即智能云服务,是基于智能云提供资源管理、微课管理、网络教研、结构化实录、在线学习、学习空间等服务;‘台’即教室智能平台,设有智能教室通讯中枢、数据中心、能力中心、控制中心;‘端’即智能终端,包括各类教学与管理智能终端(如教师智能端、学生智能端、管理智能端、家长智能端)和环境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硬件设施、智能软件设备等)。‘云+台+端’智能化服务平台构建了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服务环境,提供资源服务、互动服务和教学工具。”需要注意在平台打造过程中,“云+台+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程度不一的调整,智慧平台的搭建不是为了智慧课堂打造智慧平台,其本身作为教学工具的定位不能偏离,智慧平台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促进教学转识成智、实现学生智慧发展。
(4)人才队伍
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也需要组建一支“智慧”教师队伍,按照《方案》要求,构建大师资体系,包括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搭建队伍研究平台,提升队伍综合能力三个方面,为打造智慧引领的人才队伍提供了指南。一是建设智慧思政教学队伍,需要教师具备智慧课堂思维理念,同时能够熟练运用智能设备运行智慧课堂,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中的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体验。二是建设智慧思政技术队伍,智慧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任课教师掌握智慧教学能力,还需要配套有一只技术队伍作为保障,在智慧课堂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于集中暴露的问题集中培训,为智慧课堂顺利运行保驾护航。三是建设智慧思政管理队伍,管理队伍是组织运行思政课智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队伍的智慧化是其突出特点,需要在课程的大纲、计划、组织、协调等多方面有效调节,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智慧课堂运行效率。
(5)课堂评价
“大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智慧课堂的开发应用最终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智慧课堂运行中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方案》中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要求,建立多维度综合教学评价工作体系,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用好评价结果。因此,思政课智慧课堂评价应当遵循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军其,吴飞燕,戴新菊,等.智慧课堂协作学习设计新范式:具身设计、群体感知与共享调节[J/OL].现代远距离教育,1-14[2024-04-26].
[2]刘邦奇.智慧课堂的发展、平台架构与应用设计——从智慧课堂1.0到智慧课堂3.0[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3):18-24.
[3]张锦.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思政的模式建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1.DOI:10.27005/d.cnki.gdzku.2021.00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