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集油田储层非均值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7
/ 1

小集油田储层非均值性研究

任伟民

(中国石油集团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天津  300280)

摘要:随着全国石油资源勘探形势日益严峻,探索老油田持续开发,是我国油田油气稳产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研究小集油田储层非均值性研究,为后续井网重组奠定基础。

关键字:资源;小集油田;储层非均值性研究

1 地质概况

大港小集油田地处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境内,构造位置处于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南端,是一个由7个断块组成的复杂鼻状构造。主要含油层位为下第三系孔店组孔一段枣II、III、IV、V油组,油藏埋深2730-3950m,动用含油面积12km2,石油地质储量2384×104t。

储层物性具有中低孔中低渗的特点,其中,枣Ⅱ、Ⅲ油组孔隙度16%,空气渗透率108.4×10-3μm2 ,属中孔中渗油藏;枣Ⅳ、Ⅴ油组孔隙度15.2%,空气渗透率24×10-3μm2,属低孔低渗油藏。南部小集油田渗透率级差为32.81,变异系数为0.811,具有强非均质性的特征。

2非均质性特征

小集油田储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性较强。从本地区储层的渗透率值变化看,最小值小于1个毫达西,最大值大于1000毫达西;从表征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参数明显看出,级差在20-210,突进系数4.62-14.7,变异系数0.75-0.8861。本地区储层的非均质性也较强。

平面非均质性是指由于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其对井网布置、注入水的平面波及效率和剩余油的平面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沉积相带展布决定了砂体的几何展布及物性的平面分布规律,与砂体形态、规模和孔渗息息相关。

小集油田层内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正韵律和复合韵律,两种类型韵律共占73%,其中,正韵律占52%,复合韵律占21%。

图1  层内韵律性

为了定量刻画单砂层的非均质程度,计算了各井点所有砂层垂向上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的非均质参数,并绘制了平面等值线图。

3隔夹层分布特征分析

在对井点隔层厚度进行统计的基础上,绘制了48幅隔层厚度图,17幅夹层厚度图。下面依次对隔夹层平面分布特征逐一描述。

⑴油组间隔层

此类间隔层平均厚度在7.35米左右,分布面积均超过99%,为小集油田发育最广,分布最稳定的隔层。

⑵小层间隔层

小层间隔层的发育整体上受沉积相的控制。平均厚度为5.7m,平均分布面积为88%。,对于枣II沉积时期以分支河道和泛滥平原为主,水动力弱,砂少泥多,其小层间隔层厚度最厚,分布面积最广,枣III油组水动力最强,小层间隔层厚度整体最薄,分布最不稳定,范围最小;枣IV油组层间隔层较枣III油组发育,但差于枣II油组。

⑶单砂层层间隔层

枣II油组单砂层间隔层厚度相对大,分布面积广;枣III油组单砂层间隔层厚度相对较小,分布面积小;枣IV油组单砂层间隔层居中。

⑷单砂层层内夹层

小集油田夹层是指单个储集砂体内部的低渗透层或非渗透层,其成因可由沉积环境变化、成岩胶结作用所致,其岩性多为砂质(粉砂质)泥岩、泥质、灰质粉砂岩,物性差,一般渗透率小于1个毫达西,为本区储层中的非有效层。由于多成因特点,夹层的厚度变化大,一般为0.2-1.6m。

通常用夹层密度和夹层频率来衡量砂体中夹层的发育程度。夹层密度为夹层厚度总和占统计的砂岩剖面厚度总和的百分数;夹层频率指单位厚度岩层中夹层的层数(层/m)。本区枣III、IV油组储层砂体中夹层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密度和频率均变化较大,无明显的规律性,整体上反应了夹层的连续性较差。

4 参考文献

[1] 薄启亮. 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及实践[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2010: 1-17.

[2] 童晓光. 跨国油气勘探开发研究论文集[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2015: 3-9.

[3] 童晓光, 窦立荣, 田作基, 等. 21世纪初中国跨国油气勘探开发战 略研究[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1-16. 

[4] 吕功训. 阿姆河右岸盐下碳酸盐岩大型气田勘探与开发[M].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1-6.

[5] 韩大匡. 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5): 583-591.

[6] 穆龙新. 重油和油砂开发技术新进展[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 1-3.

作者简介:任伟民,男(1987.04-至今),2010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就职于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