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粮食是关乎人类是否能够生存发展、国际社会是否能够稳定有序的重要基石,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出现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粮食品种结构的不合理,农业资金的短缺,劳动力的匮乏等诸多问题,都对河南省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河南省不仅是我国的产粮大省,而且也是人口大省。每年不仅要满足省内人口的粮食需要,还要供给粮食给周边地区,起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市场;河南省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重农抓粮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有效,我国粮食产量站稳1.3万亿斤台阶,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出有关于粮食安全的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一、河南粮食安全优势
(一)河南省耕地面积大,气候较适宜
河南省是我国平面面积占比最高的省份之一,平原面积约为9.3万平方公里,其中河南耕地面积达到了1.2229亿亩,在全国排名第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居全国第2位。在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二)省内政策,财政大力扶持
近年来,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充分发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压实省市县各级粮食安全责任,强化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和消费全环节管理,实现了粮食全链条全领域安全,为构建统一高效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迈出坚实步伐;紧跟全省改革发展步伐,大胆探索、锐意创新,逐渐实现了从数量型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推进了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发展,为全省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保驾护航。“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河南农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达945.39亿元。我省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产粮大县奖补力度,调动基层政府抓粮和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河南粮食安全的不足之处
(一)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河南省农作物主要受旱灾、洪涝、地质灾害、风雹灾害、低温冻害和雪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021年郑州洪水,波及新乡、焦作、许昌等地,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15.2千公顷,影响到河南省的粮食储备。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后备土地资源短缺河南人多耕地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多年来,由于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和非农业用地占用等原因,使河南省的可利用后备土地资源日益短缺,使其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
(二)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粮食生产成本上升
对于农民来说,第一产业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常的开支,选择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省内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为此河南人民流出数量较大,随之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老龄化加剧、农村空心化状况日益凸显。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正处于发展阶段,粮食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作为支撑,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了农村农田抛荒、弃垦等不良现象,大量耕地资源遭到浪费,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近年来,虽然部分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但是有些地区农田设施并不健全,无法满足农民粮食生产的需求,偏远贫穷地区缺少农田基础设施,而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政府必然要投入大量资金,由此造成了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
(三)粮食需求升级,对于农产品需求减少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大部分群众对于粮食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更愿意吃到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这就要求农业生产更要注重安全性问题。在已满足需求数量的基础上,粮食消费更多强调生产安全、品质优良、绿色健康,消费者对优质口粮的需求激增。目前我国虽已取得粮食生产数量的阶段性胜利,粮食品质还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甚至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及水土资源污染,土壤板结等出现粮食重金属超标、化学品残留超标等质量问题,生产必须以消费为基础和目标,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升级为我国现阶段粮食生产带来新的压力。
三、河南粮食安全对策
(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保护耕地数量
据统计,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河南省有一部分质量较好的土地因无人照管造成抛荒的局面,有人无地,有地无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这部分耕地面积大,有较好的使用前景。同时还存在有部分中低产田,可通过土壤改良等方式,将中低产田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肥力,达到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要做到占补均衡。政府在用地安排上上,应合理地使用耕地,若过多占用优质耕地进行城镇化、交通建设或者其他非农用途,将影响到粮食生产,威胁粮食安全。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时,若大量使用,容易造成耕地盐碱化、粮食作物农药残留,不仅影响粮食产量,还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此,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时,必须适当使用,即最好使用低残留农药,遵循科学原则,按照专家制定的使用方式,这样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我省乃至我国粮食种植水平同目前来说还相对发达地区较为落后。科技兴, 则产业兴,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科技进步。加大良种研发力度,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与高校开展合作,建立良种繁育实验室,建设繁育和推广基地,从源头上保障河南省粮食产业安全。利用现代生产技术改造传统种植方式,加大农机普及,提高粮食产量,打造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利用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提升粮食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河南“智慧粮仓”。当地政府要通过出台政策措施,吸引农业相关专业和专业的人才选择投身农村产业;推动广泛构建“互联网+农业”模式,让农业搭上网络的顺风车。总而言之,千方百计增强我国粮食生产乃至整个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从我国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三)吸纳农民返乡创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同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属于“弱势”产业,粮食种植投入时间长、成本高,回报率较低,农民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外出而不愿意种粮种地。因此,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在农业中获得利益,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引导农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观念,传授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把技术运用到粮食生产过程中,把培育人才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加强人才培训,增加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化肥和农药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辅助物,农民在粮食生产中对其依赖性较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其价格进行管控,适当降低化肥和农药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
结论
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受到重视,河南作为粮食大省,更要承担起自己的重担。 粮食足则天下安,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前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未雨绸缪,提高粮食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钱容德,孙小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J]. 中共 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3,25(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