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人民医院
摘要:中药注射剂是中国药品创新的新剂型,是中药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无菌制剂、悬浮液、乳剂或无菌粉末,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药的特性。与常规中药汤剂和中药饮片相比,中药注射剂通过穴位、肌肉、静脉等方式注射,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效果显著,同时避免了药物经胃肠道降解和肝脏的首过效应。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一些临床医师对中医证候、中医性质、中药使用指征认识不全,导致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的方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本研究观察药物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价值。报告内容如下。
关键词:药物干预;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应用效果;分析;研究
中药注射剂是指经药物纯化提取后可直接注射入人体的浓缩溶液、无菌粉剂、灭菌制剂等。它们通常在临床实践中用于协助治疗吞咽困难,严重病例和意识障碍。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制剂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一些用药问题也日益严重,如用药不合理等,严重影响了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是现代制药技术与中药相结合的产物。以精准的治疗效果为基础,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提高了药物的疗效。目前,中药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化学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1. 数据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治疗的患者。共选取124名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名受试者。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汇总如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18-78岁,平均48.67±3.14岁。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18 ~ 77岁,平均48.86±3.11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未实施药物干预措施,而观察组在药物干预期间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①药物教育。由临床药师定期进行药学讲座,与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全面沟通,详细说明中药注射剂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减少冲洗和联合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根据报告的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用药期间不合理现象。制定相应的干预制度和规定,并以中药注射剂使用手册作为辅助工具开展相关操作。
②药物用量动态监测。考虑到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不良反应一般发生在剂量较大的药物上。定期对中药注射剂的剂量、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对高剂量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实行有限采购,对不合理使用严重的部门进行专项评估,持续监督纠正。
③临床监督指导。临床药师定期跟随护理人员和医生进行药学查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查询患者病历和医嘱,与护理人员沟通用药时间、剂量、频次等,发现用药不合理及时沟通,避免不良反应。此外,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和不良反应史。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病史,应确定是否与使用中药注射剂有关。确认后应及时报告,并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检测,便于不良反应原因的调查。应严格监测并仔细记录临床症状。
④加强处方审查和评价。收到处方后,对开出的处方实行四查十配制度。发现不合理用药时,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品管部、医学部、医院领导的协助和支持下,推动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早期反馈,定期进行评审和公示,并实施相应的处罚制度。临床药师需要认真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总量。如发现剂量异常,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给予警告和停药,确保合理用药。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过量用药、超指征、重复使用等不合理情况,并计算发生比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分析和评价。量表的临界值分别为50和53,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并对人均住院药费、中药注射剂应用费用、中药注射剂使用频次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方法
研究期间,所有指标值均采用SPSS 24.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包括定量数据和计数数据。前者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后者以病例(%)表示,进行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评价
观察组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过量使用、超指征、重复使用、配伍禁忌症等不合理使用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相关指标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人均住院药费、中药注射剂应用费用、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心理状态分析
药物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两组研究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务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药学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我们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意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提高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滥用,用药干预效果显著。
与传统的口服中草药相比,中药注射剂可直接注射入人体,提高药物利用率,加速药效吸收,见效快。由于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用药后不良反应屡见不鲜,不仅影响用药效果,严重时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复杂,除药物本身外,快速静脉滴注、重复给药、用量不合理等都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进步,中药注射制剂因其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作用快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中药所处的自然环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中药注射剂的成分仍然比较复杂,含有一定量的动植物蛋白、单宁、多肽、多糖等,是常见的过敏原,容易在体内引起多系统过敏反应。因此有很高的不良反应风险。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减少不必要、不合理用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价值。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突破了传统的中药给药方法。包括经消毒的溶液或悬浮液,用于穴位、肌肉、静脉注射和点滴注射的乳剂,以及在使用前配制成溶液并注射到人体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溶液。由于其疗效精确、见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中提取的,而中药本身的成分比较复杂,所制备的中药注射剂的化学成分也比较复杂,使得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中难以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给临床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带来了不良影响。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不一致,且由于提取纯化工艺的限制,不可能分离出完全定量的产品,使得中药注射剂的疗效不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射安全性。另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功能指征不一致、联合治疗不当、剂量过大、药物浓度过高、溶剂选择不当、疗程过长等。这不仅影响疗效,而且使患者病情恶化,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中,有必要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提高注射应用的安全性,并辅以药物干预。
4结论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用药标准难以掌握。因此,加强用药指导、评估和监管是纠正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的重要措施。医院应建立规范的临床药学干预体系,强化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增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观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树明,胡志平,刘豪,等.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8,31(02):79-81.
[2]李莉,胡媛媛,梁颖红.药学干预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面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175-176.
[3]赵玲玲.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5):181-182.
[4]张美玲.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5(0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