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消毒供应科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0
[摘要]目的:研究PDCA管理模式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消毒供应中心于2023年11月开始实施PDCA管理模式,分别选择实施前后医院分别接收的700套外来医疗器械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清洗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比较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情况,实施后高于实施前(P<0.05)。比较实施前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评分情况,实施后的器械完整性、包装合格性、清洁合格性评分整体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积极推广PDCA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该管理模式的出现有助于提升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前言:外来医疗器械是指生产单位或供应商租借给医院做临时使用的医疗器械,此类器械具有使用频繁、种类复杂等特征,导致日常管理难度较高。相关研究认为,外来医疗器械由于具有使用频率高等特征,因此消毒处理难度大,但传统工作模式因为工作误差率高等问题而无法保证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1]。而随着现代质量管理模式的发展,PDCA管理模式强调基于工作计划、质量管理与检查等一系列手段,构建工作闭环能有效消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质量问题,有助于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现为深入分析PDCA管理模式在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本文将以1400例器件为研究对象,具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2023年3月-2023年10月)接收的700件外来医疗器械,器械种类包括髋关节置换器械303例、关节镜器械277例、其他上下肢器械120例。同时选择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2023年11月-2024年4月)接收的700件外来医疗器械为对照,种类包括髋关节置换器械309例、关节镜器械278例、其他上下肢器械113例。两组器械的种类分型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方法
本次消毒供应中心于2023年11月开始实施PDCA管理模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P(计划)。根据本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即全面提升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提升本单位的综合业务工作能力。同时形成工作计划,组建工作小组综合分析当前清洗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器械清洗消毒工作不规范、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差等。(2)D(执行)。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路径,主要操作步骤包括:①完善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对于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工作质量不合格情况开展技能培训,详细说明各类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操作的步骤与方法,并利用考核机制评估工作质量。②强化质量监督与评估。发挥科室主任等在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通过规范日常监管流程等方法随时评估消毒效果。同时主动推进消毒供应室管理创新,通过各科室之间的工作衔接,评估影响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风险问题,如工作人员思想不重视、日常监管不到位、设备自身的复杂性等。③明确日常操作要点,a.强化工作人员的日常宣教,叮嘱工作人员重视外来医疗器械的隐蔽部位,认识到提升清洗质量的必要性,加深印象。b.高度重视日常监管,提升清洗过程监管力度,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推动清洗消毒工作质量。c.将污染程度严重、管腔器械、结构复杂的器械增加浸泡、手工清洗、超声清洗或延长清洗设备清洗时间。(3)C(检查)。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的工作情况展开质量检查,评估外来医疗器械消毒效果,对于发现清洗消毒不满意情况需及时指出。(4)A(处理)。定期统计本次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质量,详细分析各类风险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再将应对方法纳入下一个循环处理阶段即可。
1.3观察指标
记录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后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情况,判断内容为:①目测法检验。清洗结束后外来医疗器械表面肉眼观察未见水垢与污物判定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②放大镜检查。清洗结束后,工作人员用放大镜观察外来医疗器械死角,检查结果未见污物即可判定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③ATR生物荧光法检验。用ATP检测仪观察,其中检查结果显示小于等于150RLU/件即可判定为合格。
采用文献[2]所用量表评价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包括器械完整性、包装合格性、清洁合格性,所有指标取值范围均为0~30分,得分越高提示消毒效果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处理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的数据,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清洗质量合格率
比较实施PDCA管理模式以前后清洗质量合格率情况,实施后整体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验方法下的清洗质量合格率(n=700)
时间 | 目测法检查合格率 | 放大镜检查合格率 | ATR生物荧光法检验合格率 |
实施前 | 687(98.14%) | 684(97.71%) | 680(97.14%) |
实施后 | 698(99.71%) | 696(99.43%) | 695(99.29%) |
χ2值 | 6.739 | 6.134 | 7.983 |
P | 0.009 | 0.013 | 0.005 |
2.2工作质量评价
比较实施前后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情况,实施后评分整体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 工作质量评估结果(分)
时间 | 器械完整性 | 包装合格性 | 清洁合格性 |
实施前 | 23.63±1.42 | 25.02±1.32 | 25.94±0.76 |
实施后 | 25.39±1.59 | 27.01±1.33 | 27.46±0.52 |
t值 | 21.843 | 28.096 | 43.671 |
P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一直是消毒供应中心当前工作的重难点,现代研究认为,上述机械本身具有结构复杂、数量多等特点,因此在清洗期间可能面临更多的质量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消毒供应中心积极完善日常工作模式,其中PDCA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可利用科学有效的工作计划构建质量循环体系最终,推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模式变革。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本消毒供应中心在采用PDCA管理模式后,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显著提升(P<0.05),其原因可能为:通过PDCA管理模式能帮助工作人员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路径,在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下,持续优化设备清洗路径,最终构建闭环,因此能循环提升清洗效果[3]。本文表2数据也显示,在落实PDCA管理模式后器械完整性、包装合格性、清洁合格性评分整体高于实施前(P<0.05),出现上述结果原因可能为:利用PDCA管理模式能形成标准化工作质量路径,并在标准化清洗流程与强化质量监控等一系列措施支持下,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运行期间采用PDCA管理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雪.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12):176-178.
[2]郝云霄,曹煜隆,陈美恋,等.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10):6-8+19.
[3]周燕,冯晨晨,吴丽琴.基层医院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前后的回收清洗难点及改进效果[J].生命科学仪器,2024,22(02):42-44.